上期我们分享了,多数的杂念都是因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所导致的,也就是当下的事物不是我们自己所喜欢的,也就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于是我们就会去幻想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满足的事物,杂念也就产生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只喜欢少数的事物,而不是喜欢所有的事物呢?导致我们喜欢与否的根源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否喜欢某物,取决于该物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快乐和满足所表达的显然是相同的意思,当我们满足时肯定就是快乐的,当我们快乐时同样也就是满足的。所以我们就要去搞清楚快乐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满足。
去观察我们过去的快乐经历就会发现,在我们快乐的那个当下我们的心灵就会是专注于当下的,越是能吸引我们全身心投入的事物,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就会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打游戏、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等就能使我们快乐的原因所在,因为当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感知就会被完全的吸引,大脑中也就不会有思想杂念的出现,自然也就不会有冲突的存在,我们的大脑也就是安宁的,所以快乐、满足的本质显然是源自于安宁的大脑。
同时还会发现,我们的快乐也就是依靠外物的刺激所形成的,只有当我们投身到某物中时我们才会有快乐。而这些外物就都有同样的特征,也就是只有那些本身就很容易吸引我们感知的事物,像游戏、朗读、喝酒、极限运动等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事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显然是很低的,就像游戏能使我们快乐,但是我们同样还需要工作、需要与家人相处,我们不可能24小时都在游戏里,当我们退出了游戏,杂念也就又会出现。
其次当我们长期固定做某事时,我们大脑的神经网络也就会被重新塑造,当我们的神经网络被重新定型后,我们也就会习惯性的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也就会变得麻木,当我们变得麻木后从该事物中得到的快乐也就消失了,虽然我们照样是安宁的,但这是死寂的安宁,这样的安宁对我们来说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所追求的是那种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敏感的安宁。就像我们在刚玩游戏时,我们玩游戏的这个过程就是充满了激情、兴奋的安宁,但是当我们玩了三年、五年后,我们同样是在安宁的玩游戏,但是我们在游戏中就再也不会有当初的那种激情和兴奋了。
所以当我们是依赖外物的刺激来获得满足时,我们的满足感就会是短暂的,当我们的满足感消失后,我们就又会去寻求外物的刺激,也就有了对外物的依赖,这也就是我们会对某物上瘾的原因所在,就像当一个人的满足感是来自于金钱,那么他首先就会有目标,认为赚到一百万自己就会快乐,于是就会去努力赚钱,如果赚不到痛苦肯定就出现了,但是就算目标实现了,就会发现钱所带来的快乐很快就消失了,因为钱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首先是因为我们在赚钱的这个过程中是专注的,所以是快乐的,其次钱可以让我们去拥有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我们在享受这些事物的过程中同样也就是专注的,自然也就是快乐的。
但问题是当目标实现后,如果我们停止了赚钱,那我们也就失去了使自己专注的事物,杂念也就出现了。我们去消费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了钱去买包的这个过程肯定是快乐的,但是一个人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天天都在买包的路上,就算天天都买时间久了也就麻木了,快乐也就同样消失了。
所以要快乐重现,赚了一百万的人就还得去继续赚钱,因为停下就意味着痛苦的出现。依靠享受外物带来的快乐也是一样,停下就是痛苦的开始,所以也就有了永远满足不完的欲望,以及娱乐至死的生活。这样的人生自然不会有彻底的安宁和谐。所以在依靠外物带来的快乐中永远不会有彻底的满足感,幸福感。
所以要拥有彻底的、永恒的满足感,我们也就不能依靠外物来获得满足,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满足感呢?前面讲了满足感的本质是来自于安宁的大脑,如果我们的大脑中永远没有冲突存在,那我们也就是永远安宁的,自然也就会拥有彻底的、永恒的满足感。
但要大脑中永远没有冲突,也就是要我们的大脑中永远没有思想杂念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冲突都是来自于思想杂念与当下事实之间的冲突。当我们没有了思想杂念,我们也就是活在当下的事实中,在事实中也就不会有对立的产生,自然也就不会有冲突的存在,我们也就是安宁和谐的,自然也就是满足的。所以只要我们能生活在每一个当下的事实中,我们也就会拥有彻底的、永恒的满足感。
但要活在当下的事实中,首先我们就要能感知到每一个当下的事实,这就离不开超强的感知力,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感知力呢?下期我们再来分享如何增强我们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