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命法的溯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以下是其大致的发展历程:

1. 汉代:

- 这可以算是禄命法的第一代。论命的主要内容是【寿元】,此为先秦【盐仙术】的余波,所用理论是继承《连山易》的【数五行】(太玄数、卦气五行),技法是【数】和一百二十甲子。代表人物是管辂,他八九岁便喜仰视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风角、占相等术。管辂曾自称“本命在寅”,将自己出生之年支与吉凶连贯在一起,这是将生辰与命运相联系的一种创举,但此时尚未形成有体系的论命法则。

2. 两晋时期:

- 为第二代禄命法时期。论命主要内容由【寿元】扩展到【贵】(贵族爵位和仪容)。所用理论是【纳音五行】,技法主要是五行【旺相休囚死】。代表人物和著作为郭璞的《玉照定真经》等,不过《玉照定真经》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宋代以后托名郭璞的作品,但它在禄命法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3. 隋唐时期:

- 是禄命法的重要发展阶段,唐代开始有【开科取仕】,庶民化论命成形,职业论命者出现。论命主要内容是【妻财子禄寿】,一直延续至今。所用的理论为【纳音五行】,主要技法为【十二生死所】(由旺相休囚死发展而来)、【纳音法】、【神煞法】、【刑冲合会法】。代表人物有萧吉(著有《五行大义》)、吕才(著有《吕才禄命书》)、李虚中(著有《李虚中命书》)等。其中李虚中被认为是八字命理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以年柱为主进行论命,对后世命理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宋代及以后:

- 论命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妻财子禄寿】。所用理论由【纳音五行】逐渐转变为【河图五行】,【子平法】初步形成。子平法以日干为中心,结合其他干支的生克关系来论命,相比之前的禄命法更加注重干支的作用和五行的生克制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廖中的《五行精纪》,徐子平的《自评总论》、《用神经》(作者不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禄命法不断发展和演变,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明代万育吾的《三命通会》、杨淙整理的《渊海子平》、武当山月金山人的《星平会海》、张楠的《神峰通考》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禄命法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完善的,它融合了阴阳五行、干支等多种理论和技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命理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禄命法缺乏科学依据,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和哲学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