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几乎人手一把大刀,在热兵器时代,中国士兵身背大刀作战,可不是为了耍酷,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民国时期,国力弱小,武器装备匮乏,蒋介石的中央军装备算好一些,其他的地方军队,比如川军、西北军,连人手一支枪这样最基本的保障都满足不了。

而且战斗中难免要发生近战肉搏,就算手里拿着步枪也不代表能在近战中有优势,因为有枪不代表有军刺,也就是刺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

当时中国军队中缺少军刺比缺少枪更严重。

因为军刺不是随随便便的生铁能打造的,需要用复合钢材,坚硬锋利但韧性稍差则容易折断。

由于军刺追求的是韧性,可以承受一定的变形而不崩断,锋刃处最好是高碳钢,刀身则用含碳较低的钢,当时的中国无法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军刺,从欧美等国进口军刺,但是数量上也有限。

而日军的装备则要好的多,日军不仅全员装备三八大盖步枪,而且为了在拼刺中占到上风,还特地设计了新式的30式刺刀,单单这个刺刀就长达0.53米,极为锋利。加上三八式步枪1.2米的长度。全枪连刺刀长度超过1.5米,为全世界同类枪械中最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抗战时期中国士兵使用的大刀

那近身肉搏怎么办,怎么才能对抗日军带军刺的三八大盖步枪。没办法,只能用老祖宗的武器,大刀和长矛,肉搏夜袭中以大刀最为方便。

大刀之所以普遍装备到军队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制造简单,随便一个村口铁匠都能打造出来。

中国军队第一次用大刀砍日军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喜峰口战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城抗战。

1933年,‌此时的日本已经占领了我国东北,但是日本并不满足于此,1933年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并随后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

负责防守长城一线的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装备极为简陋。

宋哲元上任后,针对部队现状挑选了一批身强体壮,以有武术功底的士兵成立了一个大刀队,他还派遣副军长佟麟阁专程到北京,请来了武术名家李尧臣,专门对大刀队进行武术方面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士兵的作战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城抗战的中国军队

29军大刀队训练的刀法专门破日本人的刺刀。29军大刀队最常用的就是破锋刀法和无极刀法。

披风刀法:双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 当鬼子刺刀刺过来的一瞬间,把刀挑起挑开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 这时因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头上的 这时就可以顺势劈下 一刀就可以解决鬼子劈成两半。

无极刀法:出刀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对手脖子。

在军中,还有八句刀法口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宋哲元训练的这支大刀队在喜峰口战役中大放光彩。

1933年3月11日晚,500名大刀队员绕过悬崖峭壁,夜袭喜峰口老婆山,驻守在山上的日军根本想不到中国军队会在夜晚从天而降,大刀队手持大刀砍向日军,仅几个小时就砍死日军达五百多人,就连日军支队长植田也成了29军士兵的刀下鬼。

大刀队夜袭日军成功,但是天亮后,日军进行了猛烈反击,大刀队自身伤亡很严重,500人的大刀敢死队最后仅生还23人。

大刀队夜袭成功,不仅鼓舞人心,而且对日军士气造成沉重打击,此后29军在各个战场多次发动进攻,整个喜峰口战役,29军共歼灭日军五千余人。

两个月后,因其它军团把守的冷口、古北口等要塞先后失守,喜峰口腹背受敌,二十九军不得不撤至卢沟桥。

喜峰口战役,中国军队的抵抗程度远超日本所料,日本的《朝日新闻》发文称:“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喜峰口战役后,天津《益世报》称:

“我们喜峰口的英雄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抢回了山,夺回了岭,收回了喜峰口,俘虏了几千个日本人,收到了几千枝日本枪,捉住了许多辆日本坦克,抬回来许多架日本开山炮。这个故事,岂不比(法军守卫)凡尔登的故事还威武!还壮烈!还光荣!还灿烂!”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同时也催生了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

长城抗战,西北军开创了大刀砍日军的先河,此后西北军多次在战斗中用大刀刀砍日军。

曾经西北军老兵曹建章曾回忆手拿大刀与日军肉搏的场景,他说:

“有一个敌人端着刺刀就对着我刺来,嘴里还喊着"呀呀呀"日本人打仗是有两下子的,气势汹汹。我抡起大刀,用刀背用力往左磕他的刺刀,他的刺刀歪了,然后有个回力,我的大刀借着回力从后往前抡了一圈,再向前一刺,刺中他,再使劲儿一拧,我听见他"啊"地一声惨叫,死了。现在我老了,动作慢了,当时是很快的。整场战斗,我只刺死了这一个敌人,幸运的是,我没有被敌人刺死。这场白刃战打了1个多小时,我们不是怕日本人,还有点儿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的刺刀不如我们的大刀片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军队手持大刀,而且专门砍日军的头部,很多日军都被砍得人头落地,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畏惧心理。

因为在日本的传统中,如果头被砍掉,灵魂就进不了神社被供奉,会成为孤魂野鬼。

所以在喜峰口战役后,当日军官兵看着数百个被砍死的尸首尤其是头被砍掉的景象时,内心对大刀充满了恐惧,以至于在喜峰口战役后,日军还发明了“铁围脖”,用以防御中国士兵的大刀。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在宛平城及其附近的战斗中,迎战日军的依然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日军时隔四年后又一次领教了二十九军的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身背大刀的中国军队

据1937年年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29军军长宋哲元)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

在近战肉搏中,手持大刀的中国军人面对日军毫无惧色,据29军37师219团(首先开枪还击,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吉星文团)三营营长金振中回忆:“一个19岁的士兵陈永,一人就砍死13个日本鬼子,生擒一个。被生擒的日本兵魂飞魄散,跪地求饶。”

被29军砍了几次后,日军才想起当年在喜峰口的教训,为了对付中国的大刀队,日军竟然配备了铁围脖,用一块半月形的铁片,将其折成半圆,在上沿两头打两个洞,用铆钉铆在钢盔上,戴上钢盔时,铁围脖即围在后脖子上面。专门防止中国军队大刀砍脖子。

1937年7月27日,在丰台战斗中,中国军队发现,所有的日军竟然全部戴上了铁围脖。但是铁围脖并没有减轻日兵对于大刀的恐惧,铁围脖的不便让日军在近战时捉襟见肘,日军反而损失更加惨重。

大刀队多次重创日军,从此之后的很多战役中,都出现了手持大刀,杀入敌营的大刀敢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台儿庄战役中,白天双方鏖战,到了晚上中国军队就组织大刀敢死队夜袭日军,而且经常是白天日军进攻,夜晚中国军队反击收复失地,周而复始。

这期间,双方的白刃战打的异常激烈,中国军队的大刀成为台儿庄胜利的关键。

还有万家岭战役中,为了拿下张古山主阵地,张灵甫亲自从部下305团中选出500多人,组织敢死队,人手一把大刀,攀登悬崖绝壁,从背后袭击日军。

那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这五百多人敢死队赤裸上身,一手拿大刀,一手往对方身上摸,如果摸到光身子就是自己人,如果摸到军服,上去就是一刀。

就是用这种玩命的打法,张古山高地上的600多日军被全歼,高地被张灵甫占领。

张灵甫率大刀队夜袭,虽然战果显著,但敢死队员也伤亡了一半。

在抗日战场上,大刀多次出现在与日军的近战中,虽然很鼓舞士气,但是这背后充满了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近战肉搏中,大刀与带刺刀的步枪相比,并不占优势,中国军队用大刀成功的战术,基本都是靠夜袭,而且自己的伤亡也很大,所以用大刀对抗敌人的步枪,实属无奈之举,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大刀队名扬天下的时候,时任北平军事委员会委员的黄绍竑就表示:大刀队只是战场上的无奈之举,媒体过度渲染其威力,反而会好心办坏事。

黄绍竑这话是很中肯的,大刀本身在冷兵器中就算不上厉害的,抗战时期的大刀一般重达4斤,连续挥砍极为耗费体力。

大刀之所以这么重实属无奈,由于我国的冶炼水平比较落后,大刀必须做的足够厚才能保证在使用中不卷刃崩断。

但是大刀是一种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就算手持冷兵器,哪怕是拿石头木棍,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