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封神演义》还是《西游记》,哪吒三太子都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神仙。

哪吒三太子的名字显然表示他来自印度,可是现在几乎没有人说“太子爷”是佛教神,哪吒已经变成地道的道教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神演义》里的闹龙王宫、莲花化身、父子相克的故事等,随着《封神演义》的流行,脍炙人口,成为人们都熟识的故事了。

1、从印度来的“哪吒”

哪吒太子是什么时候传来中土的呢?最早的记载在北凉时翻译的《佛所行赞》中。

其卷一云:

犹如天帝释,诸天众围绕,如摩酰首罗,忽生六面子,设种种众具,供给及请福,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

哪吒的汉译名,除了这个“那罗鸠婆”以外,还有“那吒矩钵罗”、“那吒俱伐罗”等等,都是梵语的音译。

一般来讲,佛教神话和印度神话中都称哪吒是毗沙门天的儿子。

毗沙门天原名俱毗罗,是个财神。印度神话里他虽然是北方的守护神,但绝对不是武神。

俱毗罗神又被称为财主、夜叉之王,别名毗沙门,本来设有“多闻”之义。《罗摩衍那》中有俱毗罗和他的弟弟罗波那兄弟相克的说话,李天王和哪吒的父子相克,来自毗沙门和罗波那兄弟相克说话的可能性也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毗沙门天经过西域流传之后其性格变化了,被认为是武力高强的神。可是仍然保持财神的性格。

后来的中国武财神——关公、赵玄坛等都属于这个系统。唐代密教盛行时,毗沙门信仰也流行了。

到了宋代,毗沙门信仰又产生了天王信仰,毗沙门天成为中国本土神。后来跟李靖结合,变成“托塔李天王”。

然而本来的毗沙门信仰衰落了。而在日本毗沙门天仍有财神的性格,民间所谓的“七福神”(七个财神)中,毗沙门仍然是重要的。

这种神话中,哪吒除了毗沙门的太子这事以外,几乎任何特色都没有。

2、佛教守护神——哪吒

在唐代,毗沙门天的信仰极盛行。哪吒太子在跟毗沙门天有关的经典中往往出现。在这个时期才固定了“哪吒太子”的名称,及毗沙门天王五太子中之第三太子等事。

《毗沙门仪轨》云:

北方大毗沙门天王。唐天宝元载壬午岁,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其年二月十一日有表请救援。圣人告一行禅师日,…有表请兵,安西去京一万二千里,兵程八个月然到,其安西即无朕之所有。一行曰,陛下,何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一行曰,唤取胡僧大广智即请得。…大广智日,陛下执香炉入道场,与陛下请北方天王神兵救,…真言未二七遍,圣人忽见,有神人二三百人。…大广智曰,此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故来辞。…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

后来《西游记》等都说,李天王的三个太子之内,只有哪吒在李天王的身边,这个原型已经见于这里。可是别的仪轨中称哪吒是毗沙门天的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云:

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阔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

称哪吒毗沙门的孙子只是讹传而已。奇怪的是,这个仪轨里没出现毗沙门天。这种密教经典中的哪吒完全是个佛教护法神,而且是毗沙门天王的“孝顺”的儿子。

因为在中国“孝”是最重要的礼仪,所以有些学者主张哪吒和李天王的父子相克一定受外国神话的影响。

后来,哪吒太子渐渐地成为独立的神格,《太平广记》卷92中有关于哪吒的记载:

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后行道,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宣顾视之,乃一少年也。宣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子那吒太子也。以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已久矣。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太子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然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宣律得之,即今崇圣寺佛牙是也。

要注意的是,这时哪吒献上的佛牙“真的”在崇圣寺里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云:

三月二十五日,诣崇圣寺。礼释迦牟尼佛牙会。有人多云,终南山和尚,随毗沙门天太子,得此佛牙。那吒太子从天上将来,与和尚。今置此寺供养。

这时候,连从日本来的圆仁也知道哪吒太子及他所献的佛牙。

好像哪吒已经确立了佛教守护神的地位。

从唐代到宋代,有关哪吒的资料却在禅家的公案中常见。那个公案就是后来的“析骨还父,莲华化身”的原型。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云:

…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

这个故事不只是在禅家之间有名,宋严羽《沧浪诗话》附载的信里也有同样的记载。

这公案往往在说明“本来身”的时候被引用。

类似的话在佛经中不少,不过在这里似乎表示特别的意思:

如果儿子对父母说法的话,人伦上的关系妨碍真理的了解,所以那时候,首先要脱离血缘关系,之后才能说法。禅家的目的,恐怕在于将所有的关系相对化。可是后来,只强调了“脱离关系”的部分,并发展到父子相克的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事实上,父子关系在这公案里已经相对化了。还有,这个公案一定是后来的“莲华化身”的来源。也许这公案流下民间,才在后来发展了《封神演义》那样的说话;但是关于其发展过程,杳渺无凭。

3、天界之神将——哪吒

到了宋代,哪吒跟道教有关的神话才出现。

《夷坚志》云:

张村程法师,行茅山正法,治病驱邪。…程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球咒结印叱喝云,神将辄容罔两敢当吾前,可速疾打退。俄而见火球自身后出与黑块相击。久之,铿然响迸而灭。火球绕身数匝,亦不见。

这个故事显然是后来的哪吒跟石矶娘娘争事的蓝本。这里明明称程“法师”,但是他用“茅山正法”,还有他把哪吒称为“神将”。

后来元代的杂剧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盆儿鬼》杂剧说:

…俺会天心法、地心法、那吒法,书符咒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摄。

在这里,“天心法”和“那吒法”被并称。程法师所用的“茅山正法”跟“那吒法”的关系虽不明白,但属于同系统法术的可能性大。

《盆儿鬼》中要用这些法术的人不是法师,而是普通人。另外《夷坚志》里,常见要学“天心法”的人并不是法师。

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宋代,恐怕“天心正法”、“茅山正法”等未必是一般的道士使用的法术,而是民间的法师或普通的人可以用的法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道士兼修也无妨,但是那个法术不属于正式的。所以他们所称的“茅山正法”是冒充道教的这个可能性大。

宋代,尤其是南宋,就是这样的很多无名法师活跃的时代,他们的事迹和使用的法术似乎已经无法追求其源流。一方面他们积极地采用道教、佛教两教的咒术,特别是密教,所以许多佛教神祇也流入民间信仰的行列。

哪吒也在这个潮流中被改变其性格,成为民间信仰神祇之一。

从南宋到元代,道教却采用很多民间法术,特别是以正一教为主的诸派,其统合活动让人膛目。

哪吒也一样,他本来是佛教神,可是他成为民间神祇之后,正式加入了道教的神谱。

在元明的通俗文学中,哪吒完全是个天界勇猛的神将。

明代《西游记杂剧》中说:

那叱领卒子上云…某乃毗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

见做八百亿万统鬼兵都元帅。奉玉帝敕父王命,追捕盗仙衣仙酒妖魔。…我着你见我那三头六臂的本事。

《锁魔镜》杂剧又说:

正末粉那吒引众上云,小圣那吒神是也。为因小生降十大魔君。…为降众多妖魔,加小圣八百八十一万天兵降妖大元帅。手下有副元帅野马贯支茄,首将是药师大圣,统领天兵。…那吒神怒从心上起,可早变化了神威,显着那三头六臂,六般兵器。…

这个形象跟《西游记》、《南游记》等明代小说中的形象差不多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在明初,“天界神将,玉帝麾下大元帅”等哪吒的地位已经确立了。这也许表示在民间信仰上哪吒的位置,但是,恐怕在明代道教之中,哪吒的地位还不那么高。所以现在哪吒仍是在民间被重视的神明。

4、从佛教神到道教神

那么,在明代哪吒完全变成道教系的神明了吗?哪吒明末还仍然保留着佛教神的性格。

很多元明杂剧中,哪吒用凶猛的形容,例如:

…则你这无端第子恰便似恶那吒。

…天也恰便似个追人魂黑脸那吒。

…只为你那门神户尉一似狼那吃将巨斧频频韬。

…也难奈何俺那六臂那吒般很柳青。

不过,有些杂剧里说哪吒是个佛教神将。

…问什么恶菩萨,狼那吒,金刚答话。我直着释迦佛也整理不下。

称哪吒是菩萨、金刚一类的神佛。

更明显的记载在明代的《那吒三变》杂剧中:

…《阿难云》理会的,善胜童子,世尊呼唤。《正末扮粉善胜童子上云》吾神乃善胜童子是也。千百亿化身,实乃那吒三太子,世尊见吾威猛,自从皈依佛道,化身童子,在如来莲座下听经。

在这里称哪吒是个如来殿前的善胜童子,奇怪的是,这文章有好像哪吒本来不是佛教神而是后来“归依”佛教的味儿。恐怕这时哪吒已经是天界之中有名的神将,所以勉强这样写。

不过,好像明代在寺院里仍然祭祀哪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妖传》第三十回云:

…转身到佛殿上,见塑着一尊六神佛,三个头一似三座青山,六只臂膊一似六条峻岭,托着六件法宝。温殿直道,寺内不塑佛像,却为何塑哪吒太子?长老道,哪吒太子是不动尊王佛,以善恶化人。

这里称哪吒为“不动尊王”,相当令人奇怪。

从一般人来看,这时代在佛殿上没有佛像而有哪吒像的情况,就属于让人觉得奇怪的事情。而且,在明代,好像“明王佛”的存在对一般人来说也是件不甚明白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封神演义》在民间非常流行,民间信仰也受了强烈的影响,到头来哪吒完全成为道教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