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化名)今年37岁,8年前在一次跑步期间,突然出现了剧烈胸痛,前往当地医院的急诊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小于得了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小于的主动脉血管出现了一处破口,高压喷涌而出的血液沿着破口将他的主动脉血管像剥橘子皮一样撕裂了开来。为了保住生命,小于在急诊下做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远端血管支架植入术。手术后,小于回归了正常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在一次定期检查中发现,第一次的主动脉夹层影响了小于的胸腹主动脉血管的结构强度。复查显示,小于体内远端的腹主动脉血管开始出现了扩张,渐渐地形成了一个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术前检查结果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腹主动脉瘤持续扩张,就像吹气球一样,血管管壁会越来越薄,主动脉血管随时可能破裂。一旦主动脉血管破裂,几分钟内就会导致患者死亡——几乎没有抢救机会。
这不仅成了小于的心病,家人也开始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上班时候也在担心他是不是会出问题,夜里不舒服的时候,总担心是不是血管要破掉了……”小于的姐姐说,“急诊也去了很多次,虽然很幸运没有出问题,但这样的生活状态真是耗尽心力,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破。”
每一天,都像是与时间的赛跑,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对未知的恐惧。
小于和他的家人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辗转于各大医院之间,寻求那一线生机。然而,复杂的病情、极高的手术风险,让多家医院望而却步。最后,他找到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外科首席顾问专家于存涛教授。
入院后,小于的主管医师邹孟轩在了解病情后,为他积极安排了术前检查。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专业、温馨的护理服务都让小于心里踏实不少。
9月6日,经过MDT会诊、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存涛教授带领心外科团队为小于实施了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所有外科手术里面风险最大、操作最为复杂、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一个术式,被誉为“拆弹现场”、“外科手术领域蛋糕上的樱桃”、“外科领域技术的天花板”。
这是一场技术与勇气的较量,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关乎生死。于教授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团队的紧密配合,仅用时不到4小时便完成了这一高难度手术,多达6个大血管的吻合口全部吻合完毕,手术顺利结束。下午三点多,小于返回心外科监护室,平稳地转换到下一步治疗过程中。目前小于已经出院。
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中
“我很感谢于存涛教授团队,很感谢北大国际医院的医护人员。希望有更多像我这样饱受心脏大血管疾病折磨的患者,能在这里得到救治,重获新生。”
术中为小于置换的人工血管
我院心外科由顾问专家许建屏教授带领团队创立,7年期间完成心外科手术2000多台,绝大多数为急危重症,其中再次手术的占比超过35%,在复杂、再次手术、危重患者的管理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于存涛教授表示,“北大国际医院拥有较为先进的手术室、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心外科在许建屏教授的带领下已经成长一个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精英队伍。经过考察后,我毫不犹豫地将我的工作室设立于此。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在我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可以成为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心脏、尤其是大血管病的外科诊疗中心,可以为更多求医无门的患者切实解决问题。”
供稿|心外科 刘若凡
编辑&责编|市场客户管理部 王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