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黄晓明算是微博上的常客了。
他官宣了一段新恋情,却引发了一场全网考古。
考古对象不仅有黄晓明与新女友的爱情故事,还有他与杨颖那场9年前的「世纪婚礼」。
2亿元人民币、古董头冠、数不清的高奢赞助、王俊凯的婚礼日记……
每样都是「常看常新」。
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份超长嘉宾名单。
恨不得半个娱乐圈的人都参加了这场婚礼,那叫一个群星璀璨。
如今再看这里面的人。
有的分手了,有的离婚了,有的成为法制咖了,还有的更是直接消失了。
真是令人唏嘘。
不久前,和大家聊刘晓庆的那篇文章下面,也有鱼友发问:
为什么刘晓庆进去过,还能够在演艺圈如此活跃?而现在有些明星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却彻底消失呢?
实际上,内娱明确出现「劣迹艺人」这个名词是在2014年。
封杀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到如今整整好十年。
这十年内,内娱风云变幻发生了许多。
那么,今天鱼叔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与大家来回顾一下「内娱十年封杀史」。
官方正式下场封杀劣迹艺人,是从2014年开始。
这一年,连续曝出多起明星涉黄涉毒的丑闻。
也是这一年,最早出现了「劣迹艺人」的说法,黄和毒成为劣迹艺人最重要的两大来源。
2014年4月,演员黄海波因为嫖娼被行政拘留15天后,转为收容所教育6个月。
6月,编剧宁财神因吸毒被拘留。
7月,演员张默因为吸毒被抓捕,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曝吸毒。
接下来的8月,短短十天时间,先后就有3名演员因为吸毒被抓。
因出演《天龙八部》而走红的演员高虎。
以及,当红小生柯震东与成龙之子房祖名。
到了9月,嫖娼丑闻又起。
前一年才和张雨绮办完婚礼的导演王安全,因涉嫌嫖娼被拘留。
一波接着一波的娱乐圈丑闻,不断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很快,广电总局下发了「封杀劣迹艺人」的正式通知。
此时,劣迹艺人针对的主要是吸毒嫖娼人员,还未提及出轨问题。
文件要求有这些劣迹艺人参与制作的影视作品,全部暂停播出。
如此一来,许多影视项目都受到了影响,不得不想办法进行补救。
像是换人重拍的《捉妖记》。
又像是男主永远只有背影和半张脸的《小时代4》。
封杀禁令并没有完全扼制劣迹艺人的再次曝光。
后来还陆续曝出过胡东、王学兵、毛宁、陈羽凡、周立波等明星涉毒的事件。
而除了涉毒涉黄之外,其他违法违规丑闻也开始曝出。
最轰动一时的,当属2018年范冰冰被曝出「阴阳合同」偷税漏税。
8亿多的税款与罚金,震惊全网。
之后,又有2021年的某爽代孕事件,连续数周成为舆论焦点。
某爽事件之后,2021年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新制定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列出了15条演艺人员禁止行为。
并指明:
「劣迹艺人」将受到协会会员单位1年期限至永久期限的联合抵制,且须在联合抵制期限届满前3个月内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才可继续从事演出活动。
不过,此时的条例依旧只是限制了劣迹艺人的工作内容,在网络上并没有严格地封杀。
像是范冰冰,虽然作品受限,但微博依旧正常。
也正因如此,不少劣迹艺人开始出现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内容中,试图迂回复出。
直到吴某凡事件的爆发,将「封杀」的标准拉到最高值。
2022年4月15日,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
从此刻开始,劣迹艺人的全网封杀时代来临了。
值得玩味的是,十年之间,大众对于劣迹艺人的态度有着微妙的变化。
起初,大家看到明星变为劣迹艺人,大多还是震惊与可惜的情绪。
像是柯震东吸毒后,不少人都不明白他怎么要如此自毁前程。
还有李小璐的出轨,时至今日还有人觉得可惜了前途。
包括范冰冰,至今仍然有人认为,内娱寻不出她的代餐。
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因为这些早期成名的劣迹艺人,要么是演技受到认可,要么是具有国民性的代表作。
因此,他们被封杀,作品被删减、下架,多少让人觉得可惜。
但渐渐地,人们对于这些塌房事件开始出现戏谑的态度。
网络上有人专门为这些劣迹艺人分门别类,如:
「吸毒队」、「嫖娼队」、「出轨队」、「漏税队」……
每次有明星出事儿,就开始为那个队伍加分。
到了现如今,大众已经对这些事情开始变得疲惫麻木。
一是因为数量太多,二是后来曝出的劣迹艺人大多本身就饱受诟病。
从某爽代孕,到吴某凡坐牢,再到李某峰也因为嫖娼销声匿迹。
网络中除了对于事件本身的探讨,也总离不开关于他们业务水平的吐槽。
在无法带来优质作品的同时,却在市场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与人脉,人们对于这些明星的塌房,也就产生了「意料之内」甚至「拍手称快」的情绪。
到了选秀大爆发的时代,一大波偶像出现。
伴随而来的,是更多诸如「老赖之子」「高考作弊」等问题艺人。
很多时候,人还没红,房已经塌了。
而伴随着民众情绪的变化,对劣迹艺人的封杀力度在这十年里也是不断加强。
之所以如此,恐怕是有两重重要考虑。
一是,顾忌明星丑闻对公众的影响。
这十年,是互联网发展最迅猛的时代,也是内地影视娱乐产业发展最狂飙的时代。
两者叠加,使得娱乐圈的一举一动,都被极致放大。
二是,高度信赖「重刑主义」的效果。
认为只要用最严厉的惩罚,就能扼制住违法违规,甚至是背德的事件发生。
但劣迹艺人的频出,除去明星本人的问题,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也是整个内娱生态环境问题。
与封杀政策不断缩紧相反的,是大众对于内娱不断叠加的失望。
艺人的门槛下降,作品的口碑下滑,甚至连审美也在降级。
劣迹艺人的事业线,是彻底被掐死了。
但内娱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好转。
这到底又是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一直以来,舆论对于劣迹艺人的处置方式就存在不少异议。
注意,这里指的是处置方式。
吸毒、嫖娼、性侵等违法犯罪,当然是没什么好洗白的。
只是,在接受了法律惩处和市场淘汰之外,是否还需要接受全网封杀的禁令,这在网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论。
其次,封杀政策过快的转变也带来一定的争议。
正如开篇提到的刘晓庆,早年她在偷税坐牢后,依旧可以正常拍戏。
但现在的艺人,出了问题则是整个人消失,甚至连带着作品也要被影响。
再者,劣迹艺人的「作品连坐」也让许多业内人士叫苦不迭。
本来,这种封杀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整顿内娱的行业问题,并进一步促进内娱产业发展。
实际上,却让内娱出现越来越多的笑话。
像是综艺节目中突兀的打码。
像是电视电影中时而可笑时而可怕的换脸技术。
又像是许多作品干脆直接消失。
范冰冰的《巴清传》(后改名《赢天下》)至今毫无声音。
宋祖儿的《折腰》也是一推再推,迟迟不能上线。
有些作品因为封杀令,不得已对内容进行删减与修改。
像是《狂飙》就因为一个演员曾在2009年吸毒,而紧急修改,最终删除了该演员的戏份。
当然,鱼叔不是变相为这些劣迹艺人喊冤。
他们犯了错,当然应该受到惩罚。
接受大众的批判,也是合理的。
但一部作品的完成,是许许多多人的集体成果。
仅仅因为一个人,千万幕后工作的努力就直接被抹杀。
这对于其他参与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不公。
这样的删减与封杀,无法真正促进内娱的良性发展,反而是逼出来越来越多荒诞可笑的作品。
所以说,这样一刀切的封杀政策看似让内娱清清白白。
可十年过去了,内娱的环境真的有变好吗?
这个问题,也许到下一个十年才会有答案吧。
全文完。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