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一统六国以来,我们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大部分时候处于统一状态,即全国有且仅有一位皇帝、所有的政令皆出自同一个中央政府。

当然,也有分裂的时候。借用名著中的话说,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总体来说,统一的时间要大于分裂的时间。

以至于,发起这场统一战争的秦始皇,因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统一度量衡)和改币制(统一货币),而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可以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统一这个词,早已刻入了我们每个人的骨髓。但凡有人敢说一句分裂,那便是历史的罪人。

当今时代亦不例外,我们大部分说着相同的话(普通话)、参加相同的考试,衣食住行医用皆采用相同的标准(为求行文的严谨,必须一提的是:医疗、养老、饮食等事实上的多轨制,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

并非所有的行业皆是如此。

比如教育行业。虽然当前采用了几套不同的教材,但在一省之内,大部分时候大家学的还是相同的知识。

但在教育的细分领域,并非皆是如此。

比如校服、比如班费、比如老师的教学风格等,均有明显的差异。

以校服为例,除了少数城市外,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学校,往往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校服。

教育允许学校和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校服因校而异,听起来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但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展示了一组数据,或许你接触到这组数据后,就会开始怀疑因校而异的校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学校52.93万所,其中幼儿园29.4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20.72万所,普通高中1.46万所。

一校一校服,需要雇佣数量庞大的服装设计师,设计不同的校服,以满足学校的差异化需求。

对于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而言,这种差异化选择显然是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考虑到学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化分布特点,不如全国统一一套校服样式,既容易识别,又可以节省大量的公共资源。

比如全国经济领先的城市深圳,在校服管理这一方面,便做到了全市统一,其价格有高有低、购买渠道多种多样,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来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一下,在一座城市里,可以有上千所普通中小学,假如这些学校拥有不同的校服样式。这样一来,在一座城市里,居然有多达上千种校服样式同时出现,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一统六国的始皇帝,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气得从皇陵里爬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