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最主要的内容是确立了以毛主席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从而能使中国红军得以保留革命胜利的火种。遵义会议的现场其实也是充满了紧张,当时面对领导人的选择上,大家出现了分歧,正当现场进入死水一样的沉默时,一个人拍案而起,说:我支持毛泽东。时隔多年,毛主席回顾遵义会议说:没有他可不行,他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那么这位起了关键作用的人究竟是谁呢?他与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遵义会议

错误领导和毛主席的斗争

我们先来说一说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就是因为当时中共中央的另一位负责人——博古。这是一位留学苏联,年仅27岁的少壮派。此时伟人已经41岁,无论是经验还是见识都要远远长于博古。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农村不了解,对革命斗争也不了解,他在上任以后整的一套“博古中央”几乎要将毛主席几年来辛苦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搞垮了。

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博古在各种军事活动上完全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但李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事指挥家。在他的坚持下,红军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与国军硬碰硬,打阵地战。结果是整个苏区被国军的百万大军拖得疲惫不堪。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们指挥数万红军拉开架势与国军进行“决战”,但结果却是红军主力因为弹药缺乏,损失万人。

迫不得已,博古和李德提出战略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征了。但是好好一个大转移在他们二人的指挥下又变成了8万余人的集体大搬家,而且是在强敌环伺的惊险之中艰难行进。当这支拥有近两万非战斗成员和两万多新兵的庞大行军队伍,走到湘江的时候,又遭到了桂军和中央军的合力围堵。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近半,数以千担从瑞金搬出来的设备、辎重、文件全部散失殆尽。战斗的巨大失利开始让广大红军领导干部意识到瞎指挥的中央领导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损失,所以改换中央领导渐渐成为了党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

王稼祥的思想转变

其实这位投了至关重要一票的人就是王稼祥。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王稼祥的政治思想其实也是经过了巨大的转变的。最早期的时候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后来却被卷入了王明的错误路线之中,好在后来他迷途知返,从错误中走了出来,转而支持毛主席。

王稼祥在学生时代十分喜爱《新青年》和《向导》等一系列进步书刊,受这些先进思想的影响,他立志要改变社会腐朽落后的面貌。在1925年5月的芜湖教会学校掀起的学潮中,他逐渐成为了领导者与组织者。同年9月,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之后,他前往莫斯科留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更为体系化的认识。

在1930年刚回国的时候,他看到党内错误路线横行霸道,所以就对这些激进派予以了严厉反对。在此时他还是一个坚定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过自从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王明当上党的领导人,而且“左倾”占据了党的思想上风以后,王稼祥就慢慢地也有了“激进”的倾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对国内的斗争环境还不够了解,所以就盲目地支持了共产国际所做出的一些决定,而且也曾经坚定地执行过一些“左倾”冒险主义的指示和政策。在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上,他曾经指责毛泽东是“富农主义”是“右倾机会主义”不过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他与毛主席的接触也随之增多,所以就渐渐地认识到了毛主席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是多么重要。所以他及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思想,转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开始支持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典型的一次就是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上,当时整个大会几乎都在批评毛主席,但只有王稼祥坚定不移地表示支持毛泽东,同意他继续留在前线指挥军队。此后,王稼祥与王明的左倾彻底划清了界限,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向着成熟的马列主义者前进。

遵义会议的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因为博古和李德继续执行着王明遗留下来的“激进”路线,所以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一直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在长征中,毛主席与王稼祥同时因为伤病而坐上了担架。于是两个人就在这个相处的日子里谈论了很多,他们从当前的形势聊到军队的前途命运。王稼祥对毛主席说应该把李德、博古等人轰下台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拯救红军。

毛主席对王稼祥的看法也颇为认同,他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像博古和李德这样脱离中国国情所进行的革命是没有希望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王稼祥听了毛主席的一番话后,就更加坚定了要召开一次会议来更换领导人的决定。所以他最早开始了遵义会议之前的思想动员。因为张闻天早就和博古有过争论,所以王稼祥第一个就找到了他,向他言明了自己和毛主席的一些看法。张闻天听完讲述以后,当即表示支持,决定要加入这支正确的队伍。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去找到了周恩来和朱德等人商议,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王稼祥后来又利用各种机会去团结一些同志,跟他们交换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根据聂荣臻回忆:我和王稼祥一路走,一路谈,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我们都希望让毛泽东同志来领导红军。聂荣臻还补充说:而且前两次的反围剿胜利,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战略是完全正确的。王稼祥对此深以为然,他说一定要开会把博古李德等人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年王家祥

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筹备,遵义会议召开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在1935年的1月15日,这场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开始了。会议上集中解决了当时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会议上,博古作了一个名叫《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的报告,周恩来则作了一个军事方面的副报告。

在报告中,博古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避重就轻,只是片面地总结了客观上红军失败的原因,对于主观上的指挥失误和“冒进”思想没有任何醒悟和愧疚之意。这种做法让与会代表更加不满,毛泽东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他站起来在会议上作了一个系统性发言,内容主要是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各种失败和教训。在发言中,他严厉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路线上的失误。说他们先是“冒险主义”后来在失败后又趋向于“保守主义”,最后竟然衍生出了“逃跑主义”的念头。批评结束后,毛泽东还就中国革命的进程和红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画像

面对毛泽东突如其来的反驳和斥责,博古的脸上像天上左挤右挤的云,像是要有一场雷霆风暴,可又隐忍不发。会议上陷入了一片沉寂,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和政治路线,大家不知道是在沉思还是等待第一个破冰的人。就当种凝重直逼每一个人的嗓子眼时,王稼祥站了出来。

他拍案而起,慷慨陈词。“我支持毛泽东同志的发言,就像他说的那样,我们犯了很严重的军事错误,我们必须要敢于承认,而不是只归结于客观因素,我提议将毛泽东同志增补到中央常委中,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他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稼祥的建议迅速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讨论。在王稼祥的带动下,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纷纷表态,支持毛泽东的看法,并且希望毛泽东进入常委。随着发言支持的人越来越多,毛泽东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最终王稼祥和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代表的同意。

只有很小一部分博古的拥趸还在坚持着那已经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思想路线。最后会议经过了三天的讨论,最终又形成了决议,达成了共识。在中央组织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新增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王稼祥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由张闻天接管博古的工作负全党总责,毛泽东和周恩来以及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红军作战的最高统帅部。虽然不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但其实这次会议在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这个过程中,王稼祥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的带领和号召,毛主席才能有机会得到绝大多数与会代表的支持。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可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这一票就是他的立场和他的号召。

毛主席对王稼祥的倚重

在遵义会议以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对待王稼祥一直都是十分敬重和关怀,王稼祥也不负重托,成为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抗日战争的延安时期,很多中央政治局的委员都被分散全国各地,王稼祥是为数不多依然常驻延安,留在毛主席身边出谋划策的委员。1938年他从苏联回国,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共中央内部应该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巩固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之后,在中央内部,他屡担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与毛主席、邓小平

作为军委副主席之一,当时各个抗日根据地向中央的请示和报告,王稼祥常常是第一个审阅的,然后再送到毛主席那里进行批示。有些电报和文件,毛主席干脆就让王稼祥自行处理,直接批示。同时,王稼祥还跟着毛主席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

1943年的春天,王稼祥的伤病复发,一度不能工作。毛主席很关心他的身体,就多次帮他搬家,寻找一个好的调养身体的地方。而且毛主席是希望他能够去苏联养病,但因为种种形式的考虑,最终也没能实现。留下来的王稼祥虽然是抱病之躯,但也没忘了工作。

这一年的7月8日,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在这篇文章里,他率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后来这个思想被全党全军接受,并且向全国开展普及。

1945年党的七大时,王稼祥因为病情而不能出席会议。当时中共七大主席团曾经提名王稼祥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但是在6月9号的投票中,因为他得票不足,所以意外落选。毛主席知道以后非常惊讶,心中也有一些不理解。他知道王稼祥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干部,平日里工作脾气也不太好,所以也常常惹来一些不满。

为了帮助王稼祥,毛主席在他落选的第二天就恳切地对着全体代表说:在昨天的投票中,稼祥同志没有当选,所以主席团就把他当做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候选人,希望大家能够投他一票。有了毛主席的亲自背书,王稼祥最终得以高票当选。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王稼祥的关心和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纪念像

建国以后,毛主席派王稼祥出使苏联。因为他早年就曾留学苏联,而且近些年与苏联打交道也比较多。所以在经过考虑之后,王稼祥接受了这个任命,欣然前往苏联担任大使。1956年,外交事务渐渐稳固以后,毛主席又让王稼祥回到了中央工作。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王稼祥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74年1月,王稼祥因为心脏病突发骤然离世。毛主席闻此噩耗,悲痛不已。此后两年时光里,毛主席多次念叨起王稼祥,向身边人讲述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好了,本期的故事便到此结束了,感兴趣的观众老爷可以点个赞和关注,更期待您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