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保守主义思想传统中,有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即强调个体理性的有限性。中国古代的政论家通常将个体理性称作“私智”或“一士之智”。为了弥补个体理性的不足,一些思想家强调传统、习俗、惯例的价值,他们将优秀的传统视为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或者推崇自发秩序,在他们看来,人类自发的合作胜过单一心智的设计;抑或,对于超验秩序(例如天道、神明)保持敬畏。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发现中外思想家有许多不谋而合的论述,兹整理于下,供朋友们参考。
“加图常常说,我们的宪制 (编者注:罗马宪制) 比其他国家的宪制优越就在于这一点:那些国家的几乎每一个宪制都是由一个人,即这些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制定者创建的;……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共和国却是建立在许多人而不是一个人的天才之上;它不是一代人建立的,而是多少个世纪间由许多老前辈建立的。例如,加图说,世界上从来没有生活过这样一个人,他具有把握一切的伟大天资;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即同代所有人的力量之汇合无须借助于实际经验和时间检验就能为未来制订一切必不可少的规定。”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 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6-57页
“人类在改善社会秩序的努力中,如果不想弄巧成拙,他就必须明白,在这件事上,就像以“本质复杂的有机体”为主的任何领域一样,他不可能获得主宰事务进程的充分知识。……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类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的能力正在无止境地增长,诱使人们不但试图主宰我们的自然环境,甚至想主宰我们的人类环境,这就是危险所在。社会研究者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便应懂得谦卑为怀的道理,不至于再去充当那些极力想控制社会的狂妄之徒的帮凶;这种做法,不但会使他成为自己同胞的暴君,并且可以使他成为一种文明——它不是出自哪个头脑的设计,而是通过千千万万个人的自由努力成长起来的——的毁灭者。” 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 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08页
“每100种新的思路,其中至少有99种,可能还不如它们试图取代的旧传统。一个人,无论他是如何光彩夺目或见识广博,在他的有生之年,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总是能对他所在社会的习惯和礼俗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取舍。因为这些习惯和礼俗,是无数代人在许多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倪玉平、张闶 译,冯克利、晏绍祥 审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50页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87页
“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 刘向:《说苑·建本》
“昭王曾孙政 (编者注:嬴政) 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至子胡亥,天下畔之。” 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467页
“不上顺天心,下育人物,而欲任其私智,窃弄君威,反戾天地,欺诬神明。” 范晔:《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302页
“以一人之听览而欲穷宇宙之变态,以一人之防虑而求胜亿兆之奸欺,役智弥精,失道弥远。” 陆贽:《陆贽集》(上),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72页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方孝孺:《深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