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代谢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肥胖「四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源头上干预多重代谢危险因素,有助于延缓甚至阻断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因此亟需心内科、内分泌科、护理等多学科的协作,筑牢心血管疾病管理阵线,实现最大化的患者获益。为发挥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势,提升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能力,由北京心脏学会发起和主办、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ardiovascular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CDQl )进行学术支持的“心血管代谢多学科协作共管(CVMDT)项目”于2024年9月22日正式启动!
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程翔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郭远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黄翯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艺红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张虹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北京医院潘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王爱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立新主任护师等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出席。
心血管代谢多学科协作共管项目背景/目标/规划
袁祖贻教授主持开场并致辞,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心血管代谢患者管理的更优路径,助力科室及医院建设,提升心血管代谢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就医体验。
袁祖贻教授致辞并主持
马长生教授致辞并介绍了CVMDT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目标,并希望通过CVMDT项目的开展,稳步推进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落地,规范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诊疗路径,全方位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能力,实现精细化疾病管理。在“心糖共管”这一宏伟蓝图中,多学科协作模式将作为基石,为患者带来更全面、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我国慢病防治作出实际贡献。
马长生教授致辞并介绍CVMDT项目
“心糖共管,协作同行” MDT协作共启崭新未来
12位心血管、内分泌、护理学等领域专家出席启动仪式,共同启动心血管代谢多学科协作共管(CVMDT)项目,开启心血管代谢管理新篇章。
张虹教授、黄翯教授、郭远林教授、程翔教授、唐熠达教授、袁祖贻教授、马长生教授、孔祥清教授、张俊杰教授、佟倩教授、孙艺红教授、张立新主任护师(从左到右)共同启动CVMDT项目
解读CDQI心血管与代谢中心标准,强化心糖共管指标
孔祥清教授分享
孔祥清教授详细解读了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评估标准及心糖共病管理相关要点,主要从4个方向进行解读:第一部分为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评估的意义,心血管代谢领域的前景广阔且充满潜力,主要目标为显著提高区域诊疗同质化水平,通过发展新的技术和进行医患教育,助力健康2030建设;第二部分是关于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评估的标准,由代谢中心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代谢中心具体评估标准,在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评估标准总分1000分中进行权重的分析,包括成立心血管代谢中心、心血管代谢中心条件、心血管代谢诊疗能力评估、随访与数据管理、教育培训5大方面;第三部分是心血管与代谢中心关于糖尿病管理相关的要求,在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评估标准总分1000分中,糖尿病管理要求分值占比29%,其中包含要求心血管(CV)获益的降糖药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应用率>70%,随访与数据管理中复诊及随访率≥80%,血糖控制率≥70%等,并强调重视教育和培训;最后部分为心血管与代谢中心的申报及管理,流程包含机构注册、审核,中心自评估等,评估后发放专家委员会论证,已经论证的要发挥其功能,后续仍需维持动态评估。
构建心糖防控协作网,实现多学科诊疗新方案
唐熠达教授分享
唐熠达教授分享了心血管代谢门诊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现已开展心血管代谢门诊,通过MDT模式,整合多个科室的力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心血管病合并多重代谢危险因素(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门诊融合国内外经验,由医师、护士共同参与出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共同管理。目前,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和体重管理(药物、手术)为心血管代谢综合管理之基石;同时,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又是心血管代谢综合管理的主要手段,生活方式调整应从量化评估着手,帮助患者做到运动强化、饮食调整、戒烟、减重等改善;而在药物治疗方面,则建议紧跟指南步伐,全面促进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达标。为有效解决患者药物依从性问题,建议对符合适应症患者应用指南推荐的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预后的新型降糖药物,同时还需积极探索SGLT2i和GLP-1RA的应用,在干预过程中进行药物治疗策略调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门诊现已取得不错的成绩,显著改善患者的体质指标,使患者血压下降并改善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患者代谢紊乱治疗达标率显著提升!
MDT模式助力心糖共管,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袁祖贻教授主持,孔祥清教授、唐熠达教授、黄翯教授、张俊杰教授、程翔教授以及佟倩教授展开讨论
本讨论环节由袁祖贻教授主持,孔祥清教授、唐熠达教授、黄翯教授、张俊杰教授、程翔教授、佟倩教授围绕如何通过MDT协作,优化心血管代谢疾病患者管理,促进医院和科室发展展开讨论。
程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成立了心血管代谢MDT团队,为患者提供心血管与内分泌专家联合诊疗、“一站式”服务,有效控制血糖及危险因素,减少支架治疗需求。
黄翯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学科层面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FELLOW培训,邀请全国的专家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开展录屏讲课,并在课后嵌入专科培训;第二是心血管科和内分泌科每月开展一次交叉教学查房,这也将对学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孔祥清教授:首先心血管科需成立规范的MDT,并常规执行;其次心血管内科专家应加强糖尿病管理知识学习,并加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教育。除知识宣传外,也应增加循证医学证据产出,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心血管患者的血糖。
唐熠达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心血管代谢门诊进入到2.0时代,加入了肾病科。在门诊为需要进行MDT的患者,设专门的会诊中心统一叫号,糖尿病专科、肾脏内科、营养科等专家共同协作,与患者前置性沟通整体流程。
张俊杰教授: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南京市第一医院也进入MDT 2.0版,通过信息系统和MDT的微信群,纳入心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会诊医生参与共同查房。未来南京市一将共同成立代谢性中心,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因此CDQI代谢性中心意义与责任重大。
佟倩教授:心血管代谢管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吉林省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依从性与血脂管理均较好,但血糖管理仍有不足。在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已经出现的前提下,心血管医生应进一步加强降糖治疗与疾病管理。
GLP-1RA提升心血管获益,助力心糖共病患者开启心未来
郭远林教授分享
郭远林教授分享了GLP-1RA助力心糖共病患者开启心未来,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只是一个启动因子,背后有大量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即使经过非常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仍高达37%。FOURIER研究显示,即便使用非常强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仍有14.4%。新型改善心血管代谢的降糖药物带来了希望,SUSTAIN 6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在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或CV高风险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有心血管获益,可在CVD标准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MACE风险26%,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用于心糖共病患者是心血管医生义不容辞的选择。国内外权威心血管病指南和共识推荐,合并糖尿病的ASCVD患者应以降低心血管风险为宗旨选择降糖方案,而不是仅仅只看血糖。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2024 ESC)发布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管理指南中推荐,对于合并CCS的T2MD患者,GLP-1RA为ⅠA类推荐用药。GLP-1RA在最新指南具有较高的推荐地位,主要基于其作用机制:GLP-1RA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等多重机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SUSTAIN 6研究作为重点关注,该研究显示,3P-MACE下降幅度非常大,达26%。SUSTAIN 6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应用司美格鲁肽在一级预防人群与二级预防人群中,获益是一致的:无论T2DM合并多血管病变、单血管病变或无ASCVD,应用司美格鲁肽均可降低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获益在三类人群中一致。司美格鲁肽肾脏获益在SUSTAIN 6研究里已经有初步证实,FLOW研究是第一个GLP-1RA以肾脏结局为主要终点的RCT研究,基线使用司美格鲁肽1.0mg,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主要肾脏复合终点事件风险下降了24%,意味着3年时间内,司美格鲁肽每治疗20人可避免1例主要终点事件。在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面,司美格鲁肽可降低血糖、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谱、降低体重,SUSTAIN 3研究显示,使用司美格鲁肽1.0mg较基线hsCRP水平降低达到45%。
共话GLP-1RA类药物在心糖共病患者管理中的合理应用
孙艺红教授主持,王爱红教授、郭远林教授、潘琦教授以及张虹教授展开讨论
随后进入讨论环节,由孙艺红教授主持,王爱红教授、郭远林教授、潘琦教授、张虹教授围绕GLP-1RA的起始时机、规范应用以及GLP-1RA为心糖共病患者管理带来的改变及展望进行讨论。
潘琦教授:心糖共管需要学科管理推动,对于患者血糖控制,心血管医生比内分泌科也更有话语权;医院的管理模式也至关重要,在北京医院有专门团队,包含内分泌科专家、心血管科专家、肾脏科专家和护理专家等都参与其中,可将MDT形式更好地沿用,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典型案例宣讲更好地推动心糖共管的理念落地。
张虹教授: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健康普及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到医院的各类型患者,在门诊、各个科室的专家教授均应重视血糖异常的筛查。在心内科住院期间应强化血糖管理,今天GLP-1RA给心血管医生无疑带来了非常便捷的使用方法,GLP-1RA低血糖风险低,是糖尿病指南推荐ASCVD首选用药之一。加强学习GLP-1RA的使用,不局限于减重这样的理念,对于肥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糖代谢异常也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王爱红教授:心糖共管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肾脏管理。然而如何落地仍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如GLP-1RA的用药起始时机,中国人群获益仍需要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建议进行全院血糖管理,规范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流程和诊疗路径,同时MDT门诊管理模式可充分考虑GLP-1RA的应用。
郭远林教授:对于疾病的管理,最重要是专家共识需达到高度一致,最新指南就GLP-1RA的一线使用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对患者的教育各科室也需达成共识。管理方面,在阜外医院,最开始即赋予心内科GLP-1RA新型降糖药处方权力,医院层面给出一定的政策,医生的培训再达成共识,各个环节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获益。
最后,袁祖贻教授进行会议总结。MDT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发挥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势,提升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能力。CVMDT项目旨在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心糖共管优化医疗质量,“心糖共管,协作同行”是本项目的主题,项目计划通过一系列活动,融合心内科、内分泌科及护理部等多方力量,共探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心血管代谢患者管理中的更优路径,助力科室及医院建设,提升心血管代谢疾病患者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