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睿皇后钱氏:大明第一位无儿无女的皇后,但却不是一朵白莲花。明朝皇极之争向来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勾心斗角、阴谋算计,比赤裸裸的武力争夺更让人扑朔迷离。作为嫔妃之中的佼佼者,钱氏能否攀折当权者,与她能否为先帝所生人种有直接关系。回顾明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的夫妻生活,虽相敬如宾,但婚后多年却一直膝下无子。当钱贵人当太监倾力收买人心时,她作为中宫主母,又怎会简单如一朵白莲花般无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击对手、树立己儿的种种手段无不运用,包括假借孺子之手意图动摇天顺帝位的阴谋,皆为了自身权力地位的延续。临朝在即,朱祁镇更是为钱氏所作的一切打下了保底。然而不幸中的万幸,他倾尽终身计较之时,周贵妃因生有子嗣而受宠于新君。一番狭路相逢之后,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钱氏形同牺牲品般沦为困兽。虽散尽锋芒终获晚年地位,但往事如何,莫不令人怜悯又敬佩?

时间回溯至明英宗嘉庆年间,外戚集团力主登太孙钱贵,以其女钱氏配大皇子朱祁镇为皇后。此番安排掣肘重重,首因钱贵外公包谅曾为燕王党羽,履历存疑;次则钱氏生母姓氏并不显耀,为何逊入选?不过相较家世显贵,皇家更看重后妃高雅端庄,钱氏作为太后张氏刻意雕刻的新秀,自是取胜于众多同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期间,钱皇后婉约贤淑,足称职守。有赠诗一首记叙这段和美姻缘:"主母高悬皇极宝,君王念笃锺鸣乐。呈祥景阜,百祀昌隆。" 然而英宗倏忽遭劫,空有佳人四伴而无嗣子,于是格外恩宠妃嫔周贵妃。正德帝废黜宣徽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之举,又怎能遮蔽明主对子嗣的渴求?

一旦登基,朱祁镇面临重重压力,内有周氏势大加之孙太后撑腰,文官亦对其名位存疑。当年御驾亲征造成丧师之痛,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为保全钱皇后既往名分,朱祁镇不得不立德王朱见潾为储嗣,意欲对冲周太子势力。可惜此时大权已去,左右逢源将计就计,朱见深终揽大权,钱后锋芒尽失。朱祁镇先帝在临终前誓要孝庄皇后与之合葬,却受到宰臣、新皇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扼要来说,契子无嗣最终导致钱皇后在朝中地位大不如前。但她倔强不息,死后竟需上谏要求先帝合葬之礼,方始实现夙愿。这正应了一语:"圣人之妻,昭君之姿"。即便有温室中的白莲花般清高,终究为权力染尽铅华,何其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皇后虽然在朝野声名狼籍,但她坚韧的性格和为夫为母的勇气却让人敬佩。她深知自己无嗣无恙,终将被周贵妃等人取而代之,却从未畏惧过这一切。

朱祁镇复辟之际,钱皇后几番算计挽回自身权力。首先她矛头直指孙太后和周贵妃,颇有旧事重提之意。借孙太后捧太子的力量,她成功为自己收养了德王朱见潾,意图以后继有人。当时朱见深方小,德王出巡朝野朝见已属罕见,若非钱皇后用意深远,朝廷上下又怎能如此看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皇后更是将矛头指向宣徽皇后胡氏,她极力主张恢复胡氏的尊号,为她赢得了"恭让等"的谥号。这不仅让诸臣对前朝黜位的行为耿耿于怀,她还借此暗讽周贵妃登基的非分之举。要知道,明朝创制以来,谁也没想到宣徽皇后会被如此侮辱性地"废为仙师"。钱皇后的做法无疑是旧帐重提,暗示朱见深费黜自己的下场。

可惜权力的天平最终还是向朱见深那边倾斜,周贵妃出人意料地死于长春宫之变,钱皇后最后的一线生机也被熄灭了。这时她开始孤注一掷,竭力为自己和先帝合葬一事赢得呼吁。上谕之争波诡云谲,文武百官终需"哭门"才换来宪宗朱见深的首肯。正所谓:"恨无籍,恨不足以当其憾。"这位备受侮辱的老夫人用尽最后的力气为自己和丈夫尊严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钱皇后从未想过做一朵高高在上的白莲花,只是当年她被太后张氏一手提拔入宫中。本就出身卑微的她,在深宫中自然要用些旁门左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有时会忽视,钱皇后不仅仅是皇后这一个身份,她还是一个妻子和母亲。丈夫御驾亲征时她痛哭失明,儿子朱见潾不受重视时她孤注一掷。她的行为自私一些,但从人性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可以原谅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钱皇后用了太多世俗手段,她出身卑微、无子无嗣,注定要在宫廷斗争中东拼西凑。但她对于先帝的忠心却是无需置疑的。合葬一事让人看到,她始终视朱祁镇为自己唯一的丈夫,哪怕英宗生前只给了她一个"钱妃"的尊号。一朵"白莲"自然不会去斗争,但有谁又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做到真正的圣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皇后的一生既不圆满也不光彩。她本就是外戚提拔起来的皇后,缺乏君临天下的自信和从容。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自己和丈夫的权力和地位,即使手段有些过激偏执,也是无可厚非的。钱皇后不是一朵高高在上的白莲花,但也不是铁石心肠的阴谋家。她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想在宫廷斗争中保护自己和家人而已。虽然失败了,但她最后为先帝一事的努力却让人敬佩。历史总会重复,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去审视每一个历史人物,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动机,而不是简单地用是非曲直来评判。#头条首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