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当时的新四军转移到了淮南地区,军部则设置在了盱眙的黄花塘,在这里,发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陈毅同志与饶漱石的分歧,这件事情持续了时间也不短,最后还是由毛主席出面调解,才最终化解了两人的分歧。
新四军
那时候毛主席常常去找陈毅同志开导他,还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这也是他对于陈毅同志的要求,毛主席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句话实在是真知灼见,毛主席的眼光十分尖锐的指出了这一问题,想必这也是他多年以来工作锻炼下来的,毛主席的品格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到了锤炼,陈毅同志也在毛主席开导之后一直用这句话来要求自己。
成为一位革命家
1893年,在这一年的最后几天,湖南韶山迎来了一个新生儿,这个从湖南走出来的伢子会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一名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带领广大的中华儿女们推到压在身上的三所大山,从漫长的黑暗岁月在走出来,为新中国当家做主。
毛泽东在童年时期去上了学堂,在学堂里,他认真的学习了学校的知识,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其中有一个叫萧子嶂,他有一个哥哥,叫萧子升,就是他们在湖南创办了新民学会,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此时的他们还都年少。
青年毛泽东
萧家兄弟的父亲曾经当过教书先生,家中有很多藏书,萧子嶂就借了很多书给毛泽东看,这些书中有一些有很先进的思想,对毛泽东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看到了很多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艰苦度日,这也让毛泽东立志要探寻拯救中国的道路。
后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和萧子升成了校友,他还在这里认识了蔡和森,三个人都是当时的有志青年,后来毛主席写的诗词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概脑海中想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他们是三个人还都跟随过杨昌济先生学习,关系更加亲密,同学们都称他们为“湘江三友”。
后来他们三个人和一些有志青年一同创办了新民学社,大家一起讨论救国之路,还组织同学们一起去到法国勤工俭学,青年的毛泽东为革命做出的实践探索也不仅仅是这些。此前他还和萧子升一同去到湖南的乡下游学,轻装出行,只为了深刻的观察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这大大磨砺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
后来随着新民学社越来越成熟,很多同学都相继奔赴法国,蔡和森和萧家的两兄弟也在其中,毛泽东则留在了国内,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之时,毛泽东在湖南创办了进步刊物《湘江评论》,以这个报刊来团结先进青年,为启蒙思想和探索革命道路做贡献。
毛泽东在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就发表于这一时期,并且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从这篇文章中就能窥见到年轻的毛泽东的想法,他认为人民群众应该联合起来,这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关键,不仅如此,字里行间也洋溢着青年毛泽东对于革命道路的乐观与信心。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和陈独秀、李大钊几位先生的接触,使得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加深,这也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后的很多年间,毛泽东都很怀念这一时期的经历,在建国前党中央领导人们前往北京时,毛主席看到北京的场景就不自觉的回忆起了李大钊先生,他说自己以前也来过北平,那时候遇到了大钊先生这位大好人,是他帮助自己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
1920年底,毛泽东就在湖南创建了共产主义组织,并且第二年还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在1921年发生的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让中国革命看到了曙光,但这也意味着,艰难地革命道路要正式开始了。
年轻的毛泽东并不畏惧,奔赴各地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为革命做贡献的同时还为国共合作做出了很多贡献,1925年他回到家乡养病期间还开展了农民运动,此时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已经初见端倪,尤其是在1926年蒋介石故意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毛泽东与周恩来等同志不顾危险,公开反击。
后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内共产党人们的境地变得十分危险,在这样的危险形势下,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随后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更是为革命的前途指明了方向,在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的压迫一日比一日严峻,但英勇的共产党人们无所畏惧,星星之火从全国各地燃起,艰苦抗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带着镰刀与锤子的工农红军也组建起来。
红军旗帜
这一时期的经历对毛泽东来说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在1929年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时,青年的毛泽东血气方刚,很多同志也都是这样,党内的讨论气氛十分热烈,说是“硬碰硬”也不为过,这样的氛围是影响团结的,毛泽东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那句练习忍耐的体会,后来陈毅同志还对毛泽东的忍耐评价极高,称自己比着毛主席是望尘莫及的。
之后经过多年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长征等等的洗礼,很多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迅速成长,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逐渐完善自己,这也是黄花塘发生的事情的原因,但好在毛主席从中调解,陈毅同志也及时改正了。
陈毅的革命史
1901年,陈毅出生在四川乐至张安井村的一户人家,他努力学习,考上了成都工业学院,后来年仅18岁就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道路,但不久之后就因为他在法国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捕后又被押送返回了中国。
回国后不久他又返回了家乡,这一年,他还和蔡和森通了信件,也经由他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后不久,还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陈毅同志的革命道路。这一年是1923年。
青年陈毅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陈毅与周恩来同志等人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后来又去到湘南发动了起义,陈毅同志也开始崭露头角,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同志历任工农红军的很多领导岗位,做出了很多贡献,战争的洗礼也让他从一个有志青年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干部与将领,后来抗日战争爆发,陈毅同志继续在岗位上奋斗,抗击日本侵略者。
黄花塘事件发生的1943年已经是抗日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了,这时陈毅同志在新四军担任了很多岗位,之前的机缘巧合让他与饶有了一些嫌隙,干部之间有嫌隙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毛主席赶快出面调节,并且为了先稳住局面,只好让陈毅去到延安开会,以将两人暂时分开。
这让陈毅觉得有些委屈,还写了诗词来记叙这个时候的心情,但同时又怀着一些希望,因为去到延安是能够向毛主席澄清一些问题的,所以他一去到延安,就想谈一谈这件事,不过毛主席拒绝了他,说如果他要说三年游击战争,那可以大谈特谈,至于淮南的事情,就不要提了。
这不是毛主席不想化解,而是他的智慧所在,他想让陈毅同志沉静一下,陈毅是3月上旬到延安的,直到中旬,毛主席才和陈毅同志谈话,也开始着手化解两人的矛盾,后来毛主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总的来看是十分高明的,但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毛主席与陈毅在延安
牵一发动全身,这句话用在这时十分贴切,陈毅同志还向毛主席写了信表明自己的心意,毛主席也很真诚的在4月9日给陈毅同志写了回信,就是在这封信里写到了“做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除此之外,还关心了陈毅同志的平常生活。
后来毛主席担心陈毅,在第二天就当面开导了他,一席话说下来,陈毅同志心服口服,还说自己本来的火气,被毛主席一说,就没什么了,此后陈毅同志就一直以毛主席在信中的话要求自己了,后来毛主席又发表《学习与时局》,这让陈毅也获益匪浅,还给毛主席写了信聊自己的思想与修养的感受。
这一封封信看的毛主席替这位战友十分高兴,连忙写了回信,字里行间都是对陈毅同志的鼓励,毛主席也从中看到了党的成熟,毛主席把这个叫做打通关节,尤其是打通思想上的关节,这十分有利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内的很多干部都这样成长了起来。
为了革命奋斗
毛主席的眼光十分尖锐,看到了政治家练习忍耐的重要性,因为对政治家来说,工作不是自己的,而是关系着无数人民的,所以忍耐不是让人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不问,眼不见心不烦,而是冷静的克制自己完成,正是这样的要求才使得这些事情能够越做越好,革命才能取得进展。
干部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这样做着,坚持这样的原则,后来陈毅同志又受到党中央的指派,即将去到华中工作,但陈毅心中还是有些顾虑,他也向毛主席直接说了顾虑,怕自己回到华中地区之后,没有事情做,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毛主席听到这样的话立马鼓励了他,“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到那里,就能起作用”。听了毛主席的话,陈毅放宽了心,还向中央保证能把工作搞好,随后,陈毅就飞往了华中,中央也下达了工作职责分配的电文,这件事情也最终结束。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赶跑日本侵略者,又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解放大潮席卷全国之时,蒋介石还固守着上海这座最后的堡垒,国民党的大部分军队从全国各地纷纷溃退到了上海,三十万守军由汤恩伯率领,并且美国人也会在不久之后赶来救援。
解放上海的重任交到了陈毅的手上,这场战役是陈毅同志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征战这么多年打得最艰难地一次建议,两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以解放军的胜利结束,汤恩伯率领5万人仓皇逃窜,陈毅也担任了上海市市长,为上海的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55年大授衔时,陈毅同志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此后还长期担任了我国的外交工作,他还极富创造力的以围棋开创了中日两国外交新局面,这也为此后中日缓和、建立外交关系打下了基础。
建国后毛主席与陈毅元帅
陈毅同志一直在建设新中国的岗位上奋斗,1971年,他被检查出了肠癌,但此时已经有些晚了,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也并没有能够挽回陈毅同志的生命,1972年1月6日,71岁的陈毅同志与世长逝,毛主席也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送别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毅元帅去世后,我国组织撰写了《陈毅传》等一系列记录陈毅元帅的作品,让他的思想一直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