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万恶源于湿,湿气在人体内的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当侵犯五脏六腑、皮肤、肌肉、血液时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湿气不除,还会产生很多疾病,像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这些疾病都与湿气有关。
张仲景的古方中有针对各种湿气的对应方剂。今天百草君分享的就是张仲景祛湿气名方,祛除从头到脚的湿气。
湿气在脾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当湿气滞留脾脏时,就会表现出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胸闷气短等症状。
白术茯苓厚朴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作用,既燥中焦湿,又利下焦湿。方中白术发挥健脾益气,助消化的功能;茯苓发挥渗湿利水的功效,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改善湿气过重带来的不适。
湿气在胃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当湿气滞留胃腑时,主要表现为口苦口臭,胃胀、不消化,腹胀腹痛、大便黏腻等。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具有益气和胃、温中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症,能改善腹痛、畏寒肢冷或腹满食少的问题。方中干姜温运中焦,散寒邪,白术帮助健脾化湿,诸药合用共同祛除胃中湿气。
湿气在肺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湿气停留在肺部,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经常咳嗽,而且痰多,严重的会伴有咳嗽胸痛、气促、面色青白的症状。
出自《伤寒论》的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小青龙汤辛散温化之力较强,适用于水寒相搏于肺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湿气在肾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湿气停留在肾,主要表现为小便淋漓不尽、尿少、夜尿多,全身水肿、腹部胀满,腰酸背痛等症。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全方以温通肾阳为主,然后再加白术、茯苓、猪苓淡渗利湿,把体内多余的水液代谢出去。
湿气在关节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湿气在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麻木、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等。
甘草附子汤同样出自《伤寒论》,有暖肌补中,益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病,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或身体微有肿胀。其中桂枝、白术、附子,兼走表里,助阳温经,发挥祛湿利关节的主要作用。
湿气在皮肤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湿气停留在皮肤表现为恶寒发热、皮肤油腻,容易长痘,易患皮炎、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
麻黄加术汤出自《伤寒论》,可以发汗除湿,散寒除湿。既能开发腠理,使风寒湿从肌表发散,同时又能使部分湿邪从小便排泄。
湿气在肌肉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湿气在肌肉通常表现为乏力、倦怠、酸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湿病篇》,麻杏苡甘汤主治痛在肌肉里,特别是皮肤表面黑黑的。
当看到病人皮肤特别干燥又兼有风湿肌肉酸痛时,就比较适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感觉身体沉重并伴有发热症状,也可以大胆的用麻杏苡甘汤。
湿气在血脉
图片来源:公众号“百草益寿”
湿气在血脉主要表现为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关节烦疼、自汗出、腰以下重。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有利水、消肿、祛风、益气之功。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引起的水肿,肝硬化引起的水肿,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方中防己可以入血脉神经,黄芪固表行气,带动水液,防己把药控制在血脉旁边,让白术作用在这个区域,帮助燥湿利水。
参考文献:
[1]吴德鸿, and 李正富. "仲景治湿大法探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3(2014):386-388.
[2]侯勇谋等. "张仲景方剂临床应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关注【百草益寿】
让您随时获取中医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