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最近在国会听证会上掀起了“腥风血雨”,他声称中国是美国250年来“最大挑战”,不光军事,还涉及外交、经济,呼吁欧洲对中国更强硬。听起来吓人,但背后究竟是战略部署还是政治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客最近又搞“大新闻”了。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国会听证会上眉飞色舞地声称,中国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挑战”,比冷战还大!不仅限于军事层面,还涵盖了外交、经济等方方面面。老美这边刚说完“挑战”,那边就有人直接上升到“战争威胁”,俨然一副美中大战在即的架势。这热闹的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看一出年度大片,结果是美国政客在自导自演一场“中国威胁”的大戏。

坎贝尔这番言论,乍一听确实有些惊悚。可是细品下来,背后的逻辑就有点尴尬了。美国如今一面喊着“竞争”,一面又指望着把冷战那一套搬出来再用一次,可问题是,这套路放到21世纪早就过期了。冷战模式在那个时代是两大阵营互相不往来,经济上彼此独立,可现如今,美国和中国、欧洲和中国,那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离得开谁?真要按坎贝尔那种冷战思维来操作,估计欧洲国家先得掂量掂量,毕竟断了中国这条经济大腿,可不是什么理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吐槽一下美国政客们那套“老黄历”式的冷战思维。美国打起中美竞争的旗号,真是一刻也不闲着,军事上造势,外交上拉帮结派,经济上搞“小院高墙”,连科技领域也要分个高低。可问题是,这套组合拳打出来,似乎还没等对手出手,自己先喘不过气了。资源分散、战略焦点不明、国内政策不合拍,再加上盟友们的“各怀鬼胎”,坎贝尔这一厢情愿的强硬立场,简直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全面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坎贝尔的高调发言,乍一看像是战略考量,实则更像是一场国内政治秀。放眼美国内部,从总统到国务卿,再到国防部,各自对中国的立场都不太一样,坎贝尔更是“各司其职”,拿“中国威胁论”反复炒作,试图在国会山上争取更多的支持。可这种打嘴炮的方式,到底有多大实际效果?还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未来的“旋转门”就业积攒人气。说到底,这背后就是一场美国政客的“政治表演”,通过夸大中国的“威胁”,试图绑架舆论,为美国的对华政策铺路。

【拜登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始终走不出冷战思维的舒适区】

让我们再看看坎贝尔口中的欧洲,坎贝尔希望欧洲国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甚至直接把话挑明了——就是想让欧洲站在美国一边,对中国说“不”!可惜的是,这种“站队游戏”在当下的全球化背景下显得格外无力。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早已盘根错节,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奢侈品、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哪一个不指望着中国市场来拉动业绩?坎贝尔的强硬立场,看似咄咄逼人,实际上却是泥牛入海,难以撼动欧洲的根本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政客的眼中,中国的“威胁”似乎无处不在,然而这种过度夸大的“中国威胁论”,除了在国会听证会上唬唬人,实际上却难以变成真正的政策。想想看,从美苏争霸到今天,世界早已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经济、科技、外交都交织在一起。美国那套老掉牙的冷战思维,再怎么包装也难以应对现实的复杂局面。与其口头上夸大中国的“挑战”,不如脚踏实地地去搞好自己的内政和经济。至于坎贝尔们,就别再炒冷饭了,观众可不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坎贝尔所说的美中“开战威胁”,更是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坎贝尔的话语中充满了夸张的戏剧效果,但这不过是为煽动国内情绪、捞取政治资本的一种手段。中国的崛起确实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对美国全球地位和战略思维的重新审视的契机。美国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新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既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元复杂的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