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又叫修真,练拳者称为修内功,其目的从适用性上讲是延年益寿、获得身体健康。道是宇宙能量之源,在身体内称为元气,修道,就是让身体与道能和谐共振,既获得能量补充又免受能量伤害。就好象人体70%多是水,可谓人离水则死,但若不识水性,又会被水淹死。空间能量对身体弱的人而言,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会侵害身体从而得病。
《道德经》第一章便是老子写的序。
一是做总体说明,二是对后面章节起提纲作用。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老子这样开篇,想表达什么?我认为老子在说,他要首创一门学问(现在可以叫做道学,正好与科学相区别),因是首创,首先是要建构概念系统(就像计算机有编码语言)。
老子并不是解释他说的道多么特殊,因为后文多章从各个角度对道有专门解释及描述。当读者明白了他在做学术,就一定会注意每一个概念,从而弄清楚他的学术体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噭。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无、有,是道学体系中第一层次的一组概念。始、母是第二组概念。眇、噭,是第三组概念。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恰是对道的本质的高度概括。后面章节针对无、有进行具体阐述。
观,是老子研究道的方法或者手段,这个观不是用肉眼看,眇、噭也不是肉眼能观察得到的,这个观类似于内观、观想,恰是后来道家修真普遍采用的方法。内观所觉察到的眇、噭,后面章节都有具体的展开。
此二者,既指无、有,也指始、母,眇、噭。这些概念都与道有关,叫同出而异名。
什么叫同呢?玄也。玄是道的特征,悬也、旋也、弦也。只有把握玄的特征,后文所有讲述便明白了然,所以,玄是众眇之门。
修内功的原理
练拳要悟透"贵食母"
贵食母,看似大逆不道的观点,因为不懂,所以一般人也没当回事。可是,想练拳达到一定境界,还真得悟透其用心。
母,就是生你的那个人,母生了你,你反而要食母,岂不残忍?岂不罪过?怎么还要以食母为贵呢?
胎儿食母精血,婴儿食母乳,不食母生命不会长大。
我们常说,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是母亲。这不是比喻,是事实。我们对母的认知在扩大。
如果追根溯源,象老子那样进行终极追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就是万物之母。
道不是生下万物就了事,万物还得靠道才能活下去。俗气地说,道是万物皆需要的食材。从科学角度来说,道给万物提供生存的能量。除非你不想活了,否则,谁敢背道而驰。
修道入道,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得道的能量。人的所有活动都不如获得能量重要,或者说,人的所有活动都要以获得能量为目的。这就是贵食母的真正意义。
那么,练拳者,你清楚你的行为是在消耗能量还是在获得能量?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只要提一个问题,就能懂这句话了。
问题是:道与人身是啥关系?
答案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因为老子始终在讲道。这是对道的追问。原文简约,省略了格式上的很多东西,比如,章节的标题,问题等。
首先要明白,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是道的产物,因而,人的周围及内里都是道。
道生一,一即一炁,指能量,那么,道即能量之源。
人活,因其能源在,人死,因其能源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人死叫断气,很通俗明了。
对于道而言,人身是机器,通过接收、存储、调用、调控道来进行运转。练拳修道就是强化这些功能程序,保证人身运行正常。
很多人没有理解到人身是带发动机的机器,而不断折腾人身,用人力来掀动人身,所以,动作搞的很大,内耗也大。
能量是不断衰变的,人从生到死就是能量从饱满到衰竭的过程,这个过程虽不可逆转,但我们可以根据能量的特性来人为调控能量,既能延缓衰老周期又能合理利用能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揭示的就是能量衰变原理,科学称为增熵原理。从一到三,叫做顺,从三到一,或者从万物回归到道,叫做逆。
道周行而不殆,揭示能量逆转原理。修道,就是逆修。道德经云能婴儿乎,即让僵硬的身体回到绵柔的婴儿状态。张三丰歌诀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正确理解"有、无"有助于修内功
道德经原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段首次集中讲了无、有这两个概念。原文后面章节还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有无相生。
正确理解无、有,对修道至关重要。就练太极拳而言,似乎不说修道,换了一个说法,叫修内功。那么,只有正确理解无、有,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内功、该怎么修炼。
老子关于世界起源的理论是生生(动词+名词),就是万物皆生命,毎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都是可以追溯的。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既然无、有都可以生,那么,无、有必然也是物。也就是说,无、有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因为有区别,就取了两个不同的名,这就是老子讲的: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无、有从哪里同出呢?都是从道出的,或者说道生了无、有。
我们还得把老子的概念体系与现代科学的概念体系对接起来,进行一个互译,便于更好理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能量,二指无、有(一般都认为二是阴阳)。
既然是能量,无表示的意思就不可能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感官无法感知的能量,有就是感官感知得到的能量。所以,无、有是从人的感知角度对能量进行的分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首先,每组概念都是属于同范畴,用道德经的表述是“同出而异名”。
其次,每组两个概念都有相对性,各自互为参照。
第三,每组概念既有质变又有量变,还有模糊边界。比如,有与无是质变,长与短是量变,难与易是模糊边界。
老子只是列举,不是尽举,所以,理解老子的意思要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太极拳里的概念,诸如,动静、开合、阴阳、虚实、进退、起落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
老子列举的用意何在?
一、不是为了提醒去区分,恰恰相反,是提醒不要区分。
这段话在原文第二章,本段话前还有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表面在弘扬美善,其行为本身就不美、不善。就是说,提出这种概念就不是好主意,老子提倡人不要生这种区别心。
二、提出正确的行为、思考方式。
这段话之后得出结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当我们刻意强调某一点的时候,就一定会忽视相对的另一点,其结果往往是走向期望的反面。所以,不要孤立去看问题,不要孤点行动。
明白一生二,还有知道合二为一。一指的是整体,不是单一,二是相对的。任何运动没有单一孤立的,都是整体相对的。
三、练太极拳明白这个尤其重要。
比如,阴阳相济,不是阴动完了阳接着动,不是此消彼长,而是阴阳同步运动。就像自行车的蹬子,一边动,另一边必动,没有哪个蹬子重要哪个蹬子不重要的区分,看起来是两个蹬子,其实是一个整体。这两个蹬子怎么安装有学问,要相对安装。这叫做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练拳中的问题,有几点非常突出。一是单一的动,一个接一个的动,而不是同步动;二是找不到相对的动点,只好乱动。比如,为什么是拗步?拗步中相对点在哪?三是不知道相对点有主被动之分,造成双重之病。
老子列举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代表性的。我们要明白相对性体现在事物的方方面面,太极拳是个庞杂的综合工程,其原理必然不是指向某一个方面。比如,把力学原理作为太极拳的唯一解释,是行不通的,是极其荒谬的。况且,前辈已经明确指出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既然不用力,居然还用力学去指导练拳,打谁的脸呢?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不惜笔墨从各个不同角度讲解道的特征。老子给五官感知不到的东西进行分类、命名,言外之意是它们存在。
将老子的道体系与科学体系对接,理解或许会简单明了些。
道是能量场,或者叫做量子引力场。
能量振动形成波,波有波长、频率、信息等。人的五官起接收、处理波的作用,但功能有限,在所有的波长、频率和信息中只能接收小部分。懂了这个科学常识,就不会误以为五官感知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
修道练拳是干什么呢?五官能感知的东西不需要修炼,修炼的就是那些五官感知不到的东西,即“夷、希、微”。
拳之劲有长短之分。长劲就是波长长、频率低的波,这类波具有衍射性。短劲就是波长短、频率高的波,这类波具有穿透性。就技击而言,伤害性大的是短劲。短劲也就是短波,而“夷、希、微”就是短波。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得一何其重要,那么,一是啥?
得一的一就是道生一的一,一就是能量,就是太极。
因此,真正的太极拳也是得一的,即能获得道的能量。
能量是一切生机活力之源。从科学分类来看,能量分为力、热、声、光、电、核、磁、生化能等。
从武术角度看,传武的拳种都以力为目标,这也是得一。但太极拳另辟蹊径,不练力不用力,且还要胜对手的力,很显然,太极拳的得一是弃力而练出别的能量形式。这是很明智的行为,因为从经济、高效的角度讲,创造出力之外的能量更适用,所谓科学,也不过就是在做创造新能量的事,人类过去漫长的生活史,几乎只对力有认识,所有的发明都是用力的。到了近几百年出现科学后,人们似乎一下子发现了能量的秘密,各种能量形式都被发掘出来加以利用。
而几千年前的老子早就洞穿了能量的所有秘密,只不过后人少有领悟者。而道家一脉一直在做关于能量的各种尝试,而且造福国人。
看清了能量的本质,才能揭开太极拳神秘的面纱。
练拳的三个阶段,用得一来归纳,思路会更清晰。
第一阶段,合为整。整即一,为结构力。与外家拳不同,练结构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别种能量,而外家讲究快速出手、瞬间打击、暴力取胜,是直接应用了结构力。
第二阶段,合二为一。将内气与身体结构合在一起,以结构为支撑让内劲发挥作用。
第三阶段,天人合一。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将人体置于空间,即与空间融合,也可以看作是合三为一。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能量。
每个阶段的原理不同,方法更是各异。只有真正悟透各阶段原理,才能实现太极拳真正的得一。
"三生万物"的三作何解?
道德经的概念系统中最奇怪的概念是一二三,而且一二三还构成一个子集,也就是说,一二三既不能割裂开来做无关的独立理解,更不能忽视其内在的逻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科学背景下解释一二并不难。古人早已知道,一即一炁,炁的科学解释就是能量。道生一,揭示了两个宇宙现象,其一是宇宙就是能量体,其二是能量来源于道,也就是道是宇宙的本原。一生二,揭示的是宇宙能量的状态,无论能量形式多么复杂,它总是呈现阴阳两种状态。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是几千年前的老子揭示的无与伦比的科学理论。
很显然,一二三不是简单的数字,也就是说,这里的一二三不能理解成数量的递增,尽管作递增理解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未免太肤浅了。
单一的能量是怎么衍化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呢?一定是能量自身具备的特性使然,二生三,揭示的就是能量(不管是阴能还是阳能)具有的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在道德经中有解释,但这里我要借助科学研究结论来做些通俗明了的解释。
三指的是能量的三个特性:振动、信息、涌现。
道德经描述道的特性是冲气以为和、周行而不殆、吾以观复、守静笃,冲、周行、复、静指的就是振动。冲解释成脉冲,一目了然。
能量具有信息性,或者说能量携带了信息,或者说信息是道对能量的指令,捕获、传输能量信息就能驾驭能量,电器产品都是利用这一原理而发明的。
能量在运行、转化过程中,既不是等量转化,也不是有序递增,而是会出现暴涨或突然枯竭,科学家称这个现象为涌现,涌现理论问世不长。这个与能量守恒不矛盾,能量守恒指的是宇宙总能量不变,但局部的能量表现其实是不确定的。
能量的振动、信息、涌现三个特性共同作用才导致万物产生,这就是三生万物。
对练拳者而言,一二三明确告之了练拳修道的方向和内容。
练拳必练意,意是什么?意就是信息,就是指令。练意就相当于发出遥控信号来操控能量。
道德经中为了解释清楚道,用了很多比喻,在诸多比方中,老子认为水是最好的最接近真相的,所以才说上善若水。为啥呢?因为通过水能直观看到能量波是怎么运行的。
任何力量作用于水,都会形成波,小的称为涟漪、大的称为浪。无数个小的波会形成共振造成大浪,这就是涌现。
练意即发出指令,啥指令呢?就是让散乱的波快速共振形成巨大能量达到涌现效果的指令。
人的五官(佛教甚至认为是八识)感知能力其实非常有限。比如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有些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有些有形的东西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修道或说修内功,就是获得能量。所以,练内功者要清楚,能量有两类:无、有,而且有无相生,即无有可以互相融合,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因此,练内功必然要经过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两个阶段。
修内功的程序步骤
第一阶段:从有到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表面上理解,这几句说的是道的特点,但修道练拳者要知道这些话是怎么具有指导作用的。
练拳的目标是练炁、练劲、练阴阳,所有拳中的东西是练出来的,不是先天潜在的,这叫生而不有。
练拳得练形,即练肉身,但不能依赖肉身,这叫为而不恃。就好比肉身是陶泥,练形就是将陶泥做成陶器,技击却不是用陶器去砸人,而是用陶器装水,用的是水,劲好比水。
太极拳是用实技击还是用虚技击,不仅是一个境界问题,而且是对拳理的认识问题,重点是认识,认识上不明白,拳技就提升不了。
身体是自己的,为实,太极拳是通过实练出虚,不用实而用虚,虚不是自己的,是道,所以,功夫出来了不能居功自傲,因为这功是道的功不是肉身的功,这叫功成弗居。
这个阶段练体成器,主要是将实体练虚。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讲,道居虚中,虚无穷无尽,道也无穷无尽,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与其谈论其边界在哪,不如守住虚中。
作为修道者,不是直接修道,而是修虚,虚有多少,道即多少。有人说太极拳即气功,其实,太极拳与气功在途径、方法上是根本不同的。气功是直接练气,什么捧气、灌气之类,而太极拳直接练气则是大忌,前辈讲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虚无止境,修虚无尽头。所以,也不必谈论尽头在哪。也不必担心道会枯竭,虚中在,道就在。拳家俗解为守中用中的技法。这里把中解释很清楚,不是所谓中线、中点,也不是所谓中间(适度),而是虚中。
道与器,人体是一堆原材料,还不是器,修出虚而能用之人才是器,故有成器、不成器的说法。
怎么修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就是舍弃多余的部分。就像制陶、雕刻、冶炼等。
拳合道后是什么状态?
道是神奇的存在,说它神奇,是因为它无处不在但又无形无象,人的情绪、思想、智力及各种能力等都是道的表现。所以,修道之人不仅对道极度好奇、着迷,更想让自己成为道的化身,于是琢磨出了许多修道的法术,太极拳就是众多法术之一。许多练拳修道成功的人,也确实向世人证明、展示了道的神奇。
我们把练拳功夫上身称为拳与道相合,此时的肉身已经是道的化身,称为真身。那么,真身是种什么状态?合了道的拳是种什么状态?
首先,真身是柔弱的。那种秀肌肉硬度、秀力量、秀刚猛的作派,是典型的背道而驰。练内家拳不是求松吗?有人说身体练时为松,用的瞬间为紧,很多人也确实是这么展示的,但这些人不明白,用的是道,不是用身体,身体永远处于休息状态,就是人睡觉时身体的状态。
其次,拳是无为的。一般意义上的拳就是拳脚功夫,但真合了道的高手在技击时根本就不动拳脚、不动声色,这叫拳无拳。人不动能击人不合常识呀、不科学呀。其实,外人看到的是肉身,以为跟凡人没啥不同,但经过修炼之后的肉身已经改造成了真身,是道体,是与道合一的身体,外人与之抗衡,不是与百多斤的身体抗衡,而是在与道抗衡。所以,对手碰上他的真身就被击飞了,而问他是怎么击的,他却不知道,这不是故作高深,确实是不知道,因为他压根儿就没动。但解释这个现象很简单,是道的能量击了人,确实不是拳的作用,拳完全是无为的。
拳要有为,拳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而且是伤自身的。拳无为了,道的神奇就显现了,这叫天助我也。
有许多人不仅不相信眼睛看到的事实,而且也没有智商来理解这个不用力的现象。这类人只相信不动就会挨打,等着挨别人的拳是傻子。这类人只能理解拳打脚踢才叫打拳,尽去琢磨如何别关节、使绊子等所谓技巧。为了显示他练的拳有劲,就展示臂的弾抖啊啥的,却不知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拳和道究竟是啥关系,我举好懂的例子来说明。
枪,用子弹打击目标的武器。枪身是拳,子弹是道,道在哪里?在枪身的虚空里。打枪时,枪身是不动的,这叫无为。如果把枪当做烧火棍,抡起来也可以打死人,这叫外家拳。
所以,琢磨怎么用身体去打人,练的是抡烧火棍的功夫。而把烧火棍加工成枪,装上子弹,这才是真正功夫。
现在流行练拳就是练套路,相信拳架里会出现内劲,就相当于抡烧火棍,抡着抡着烧火棍就变成枪了,枪里就自然有子弹了。
所以,练太极拳要入道,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要加工、改造肉身,与练招式没有关系。
惚恍中有象,恍惚中有物。
物、象是道德经概念系统中的两个概念,全文多次出现,唐代李道子《授秘歌》起句就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练拳修道必须明了物与象的区别。
海市蜃楼奇观就是象,肉眼看见了,但它是虚的,所有象都是虚象。虚象不等于啥也没有。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象。镜子里的那个人是象,视频里的人是象,照片里的人是象,象不仅是物的投影,而且象还可以人为操作,让象超越物,比如手机照相可以美颜、装饰等。
我们看电影电视短视频以及VR、AR游戏等,其实看的都是象。
诗文、绘画中的象称为意象,因为创作者用特定的象传达某种意图。
在只有诗文绘画照片的年代,我们理解象,可能觉得它虽不是真物,但也是一种固定的存在。当电影电视视频等出现了,我们就能理解象是可以伪造而且忽隐忽现的。现在的高科技,已经能使虚象和实景物同处于一个空间,甚至人可以置身虚象中,这使我们对象的理解又不同的了。
道是一种特殊的物,它看不见、听不到、抓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道的象来把握道。这就是老子反复讲物与象的用意。
电视机、手机不开机时啥也没有,就是无,可打开后,声音图象都有了。
练拳,跟开机类似。既要在有中看到无,又要在无中看到有。
有一种3D画,通过调整眼焦就能发现画中有画,而且是立体的。
无极,就象3D画,暗藏玄机。太极,就是画中画。能见画中画的人,叫做观其妙,把这个妙讲给没看过这种画或者看过但看不出妙的人,他们要么将信将疑,要么会坚信你在忽悠。
是否入道,就看你能否看到象。所以,道德经讲:执大象,天下往。
一、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为者失之,执者败之
道德经的写法是直接下结论,整篇81章其实更象一个大纲,需要展开,需要论述论证,五千字的原文用现在论文的写法,怕是五十万字也不够,所以凡读道德经的人,需自行脑补文章空白,努力契合老子的思维轨迹,否则一定是不明觉厉。
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这是一个乍一看很站不住脚的观点,可是面对一些不可控的糟糕局面及趋势,又总是能看到他的先见之明。
如果仅是主张无为,似乎很温和,这不符合老子的个性,也不是老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他很冷峻,一再地告诫人们不要妄动、不要乱动、不要自做聪明、不要自以为是。
为者失之,执者败之。这是老子最明确的警告。
大道无情,它不会偏向谁,也不会嫌弃谁,凡自作主张、自作多情者,必然引火烧身、作茧自缚、徒劳无益、自取灭亡。
老子的思想宏大,要站在更高维度、更高境界才能理解,而这一前提大多数人终生达不到,于是,后世道家就另辟蹊径来证明其思想是否正确,即用身体做实验,用体悟的方式来求证道。就象爱因斯坦写出质能公式,没有谁会相信这个公式成立,值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们才不得不相信这个公式的正确性。
五脏外显为五官,五官起感知外界信息的作用。传递内外信息的通道称为兑,兑的两端有开关,称为门。修内功要把向外的兑门关闭。
终身指全身,修内功与身体的动作、姿势无关,所以要不勤。
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要了解身体结构、掌握修道的方法步骤,这些知识越充分,对修道的帮助越大。修道绝不是盲修瞎炼。
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关于"先天地生"的深度思考
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字面上是说,在天地产生之前就有了道。既然道生万物,那么万物必然带有道的先天属性,我们讲人的稟性,也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所谓先天性,就是天地产生之前就具有的属性,也就是道性。所谓后天性,就是天地赋予人的东西。
换个角度理解,人修道,道是本来就在还是人修出来的?既然道本来就在,人还修个啥?
那么,练拳是练先天还是练后天?这个问题是练拳人必须要弄明白的,而且最好在开始锻练之前就弄明白。
简单讲,先天即道,后天即肉身,道是隐形的,肉身是显形的,常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练后天怎么会得道呢?
后天为器,先天为道,练拳是为了器与道和谐共处,既不可能把器修成道,也不可能把道修成器。
怎么才能达到器道和谐呢?
所谓和谐,物理学称为频率共振,人文学称为共情。夫唱妇随,叫做和谐。一人振臂高呼万人响应,叫做和谐。
在道与器的关系中,道是主导者、主动者,器是追随者、被动者。道有道的振动频率,人有人的振动频率,所谓修道,就是调整人的振动频率去和道的振动频率,和上了叫做入道,入道则人的能量大增。
天地运转是天地和上了道的频率,所以天长地久。
人和了道,则称为返先天。
身体是原材料,器是可载道之物,把身体修成器的方法就是损,损到什么地步呢?到无,就是一点点的把身体损完。
四、其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修道的最大障碍就是身体。无为,首先要做到无身。
五、功成身退。
大功告成的标志是身体隐退而纯能量显。
六、致虚极,守静笃。
身体损完了就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就达到了虚极。
静笃是不勤的升级。达到虚极之后,身体会自动与宇宙能量同频共振,叫做静。
七、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拳术以身、四肢攻击为首,以兵器攻击为次。故有兵器为手臂延长的说法。而道家以道为武器,既不伤身躯也不劳兵器,道德经云: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太极拳将这个思想通俗表达为:太极无手,浑身是手。这里的手表示攻击的武器。就此而言,手第一,腿第二,身第三,兵器第四。浑身是手,是说全身哪个部位都可以象手一样去攻击,处处暗藏杀机。
就手而言,拳、掌、指的力量不接触是作用不到对方身上的,既无手,就是舍弃了这种靠接触才能打击的方式,而采取非接触或者间接打击的方式。比如,肘底捶这一式,这捶并不是要接触到对方身上才有威力,而是用了捶意,对方就会受到重击。
太极拳的技击是四无法:无形动、无手脚、无对手、无兵器。
第二阶段:从无到有
读懂道德经的"大"对练太极帮助极大
道德经云: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又云: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又云: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讲大,一是可以拓展常人视野,形成正确世界观、宇宙观。假如没有任何提醒,人们自然而然觉得的大,恐怕就是五官所及的范围,稍微理智一点,就知道这个大太渺小了。
特别是对练太极者来说,你的"大"越小,你所调动的能量就越少。而实际上,很多人只关注自己这个小我,对外面的大全然不理会。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你所看到的教拳视频,几乎都在小我上纠缠。只是很少有人去想老是练小我,有啥问题?太极拳是练境界的,拳的水平表现在格局上。就算用尽小我的所有能量又能有多大?题外话,你看病毒何其小,可它的力量布满全球,无人不怕。不是它自身多高级,它仅是蛋白质分子,连生命都算不上,而是它巧借人传播,人到哪它就到哪。
若只是哲学地讲大,很空,很玄,也没什么实际作用。特别是练太极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而老子讲大,第二个意义就在这里。
意是万物皆有的信息,也可以说,意是道的信息。经科普之后,人们都有这些常识了,看不见、听不到、抓不住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不存在,而是人的能力有限,或者说受认识所限。老子就很具体的一一列举现象,帮助人们澄清认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大音希声,希声就是耳朵什么也没听到,可是老子说,转变认识吧,不是没听到,而是听到了大音。
大象无形,无形就是眼睛啥也没看见,可是老子说,转变认识吧,不是看不见,而是看到了大象。
练拳者心里可能说,好吧,我转变认识了,可是对我练拳有啥帮助呢?我告诉你,声、象,就是意,你听到了大音、看到了大象,就是无中生有了,就是意练成了。用意,就用这个大音、大象。
把大成若缺、大器免成(不是晚成)交换一下更好理解,大成免成,大器若缺。太极达到了神明境界,就是成大器了,可是成大器之后该是啥样呢?大成免成,真正的大成是不追求成,大器若缺,真正的大器是看不全的。
有了虚空,虚空就会充满炁。这个阶段是调控炁。太极拳技击功能就是以炁击人。
炁是看不见、听不到、抓不着的。练炁,要将炁理解成具体可感的东西。
一、上善若水。
不妨将炁理解成海水,人体是海洋。体会海水的各种状态:浪涌、漩流、惊涛拍岸等。
二、其犹橐龠乎。
虚空的身体是一个风箱,也可以理解成打气筒、注射器等,这些器物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风箱中间有一个隔板,类似太极图中的S线。隔板运动即阴阳运动。可以做上下、左右、前后等运动。
注意,所谓隔板是虚象,不是腔体的横隔膜。
三、其犹张弓欤
弓箭硬的部件为阴,拉动的部件为阳。阳动阴静。
第三阶段:天人合一
这个阶段是内炁与外能量合一,形成超级阴阳。直接调用外气是最省事的,也是最高级的功夫。
"冲气以为和"隐含的信息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是哲学,似乎哲学很高大上,但我认为哲学玩不好的话就是骗术,而且最先受骗的人是玩哲学的本人,然后才是被他的哲学所忽悠的人,这叫做自欺欺人。因为站在哲学视角看道德经,会被自己垒砌的迷魂阵绕晕,除了有点与老子神交的优越感之外,不解决任何问题。
练太极拳不能避开阴阳,但认识阴阳千万别上升到哲学层面。
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是啥呢?冲气以为和,这句话里的"气"非常明确,阴阳是气,阴气、阳气。所谓哲学的阴阳就是把单指变成了泛指,而用泛指的思维来指导练拳,是行不通的,是没有效果的。所以,阴阳不能包罗万象,不能象函数的xy可以任意代入。
冲气,说的是阴阳二气的特点:二者不会游离,始终在相向运动,而且相接触不会相安无事,必定相冲。
二气相冲必然释放能量,然后达到新的平衡,这个叫做和。
太极拳技击所需的能量就是阴阳相冲释教的。所以说,冲气以为和是太极运行的特点,是太极拳技击的原理。
一、和其光,同其尘。
能量最基本最多的形式是光,不只是可见光,更多的是不可见的光。
将自身的光与宇宙之光融合,天人不分。我不存在。我即光。
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将宇宙能量理解成网,发挥网的罩、兜、困等功能,就能控制人。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以上几句,不仅描述了有功状态,而且还包含了功法。真佩服老子,把功夫高手的形象描述的如在目前,虽身手不凡却不外现,虽反应灵敏却看似浑然不觉,因其高度自信而不故作姿态,内里虚空能量满满,但看起来却似敦厚淳朴的普通人。
豫兮若冬涉川:冬涉川是小心翼翼的状态。冬川是冰川,为了防滑,身子不得僵硬,要做到身子上提、脚下踩实。不管是站桩还是打拳,身体就是这个状态。
犹兮若畏四邻:高度戒备、随时出击的状态。战争一触即发,身体要做好这种准备。强调身体的高度灵敏。
俨兮其若客:客与主相对,既与主保持亲密关系,又明确自己的被动地位。俗语讲叫做客随主便。
涣兮其若凌释:凌释就是化冰。把自己当做冰棍,在太阳照射下一点点融化。化冰功是练松的功法。
敦兮其若朴:敦厚淳朴的状态,即本真状态。
旷兮其若谷:谷指空旷的山谷。虚怀若谷,不是指谦虚,而是身体的虚空状态。
混兮其若浊:即混沌状态。
道德经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又云:夫唯不争,故无尤。又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什么是不争呢?
道德经云: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从四个方面解释了不争。可是,站在太极拳技击的角度理解不争,似乎还是不清楚。
下面我做进一步解释:
不武,即胜之不武,不以下三滥手段取胜。比如,暗器、偷袭、乘人之危等。要光明磊落。太极拳虽属于武术,技击却是用文法,这是真正的不武,即不采用传统武术的暴力手段获胜。
不怒,即不迁怒,输了不找借口,不推责任,不牵累无辜,不把别人当出气筒。要坦荡。
不兴,即不喜形于色,要淡定。
为之下,即不傲慢,要谦逊。
可见,不争指的是武德。
有人可能还没彻底明白,实战中不争,岂不是等着挨打吗?那肯定不是,术高莫用不就是笑话吗?
虽说不争,但总得做个啥,并不是啥都不做。做啥呢?守一。
老子讲不争,是得道之后的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稳操胜券还需要争吗?所以,老子才讲“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胜不是争来的,而是你守住道,胜即在你这边。
我们要知道,不争并不是故作高姿态。武德是实力的象征,道的能量足,自然有武德,否则,你啥也没有,就知道唱高调讲不争,武德只是阿Q式的自慰。老子讲道德,道与德的逻辑关系正在于此。道是因,德是果。
得道高人面对不屑之徒的攻击,根本勿需出手,只见犯者立仆、一触即飞,或东倒西歪、进退不得。这才是太极拳真正的神明境界。
得道即得天下,天下都是你的,还有必要争输赢、争地位、争地盘吗?无道者,争也没用。
不争是表象,有道是本质。老子讲不争,是在强调道的强大。
我们知道,道是能源。就好比汽车,不管小车、大车,没能源都走不了。再讲拳术,外家拳就好比都在比拼车的大小,练拳就是把车越练越大。内家拳则比拼发动机,发动机越高级,所需要的燃料要求也越高,动力也就越足。轿车的发动机比卡车高级,飞机的发动机比轿车高级,航天器的发动机比飞机高级。
高级的在低级面前,还需要争吗?还需要存争之心吗?不争是因为有实力。高级轿车起步速度就是快,别的车在它面前就是骄傲不起来。
所以,要理解,老子讲的不争,是圣人之道,是天道。(更多修行知识请关注修行科学公众号)
愿读此文者,皆开悟见性。
愿转此文者,皆圆满人生。
愿赞此文者,皆神性具足。
随 喜 打 赏
- The End -
修行科学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领域修行者与科学工作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luchen0209@163.com,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加微信领取无价修行资料
- 修行科学工作室 -
“修行科学”平台旨在传递修行智慧,探索生命科学真谛,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多维视角,诠释自然万物背后的奥秘,结合东方智慧与科学,来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定期推送修行智慧、前沿科学、修炼秘法、易经数术、风水法术、中医养生、人体科学等大量相关内容。
修行科学公众号
修行|科学|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