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明中青年刑事法文库·第二辑

《刑事司法中的专项治理研究》

作者:闫召华 等著

ISBN:978-7-5764-1383-0

定价:75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

作者简介

闫召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生,河南睢县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现代法学》学术编辑。《刑事司法论丛》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理事。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西南政法大学122人才特别支持计划“学术拔尖人才”。

倪春乐

1980年生,浙江杭州人,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王 彪

1984年生,安徽六安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孔令勇

1989年生,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李冉毅

1989年生,重庆万州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陈苏豪

1989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郭 航

1988年生,湖北黄梅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简介

作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段项目“刑事司法中的运动式治理研究”的结题成果,本书旨在从概念分析、机理探讨、价值解说入手,在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历次大的专项治理全面归纳梳理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借助多重理论工具,厘清刑事诉讼中专项治理的生成和运行逻辑,并以尽量客观、中立的立场,分析专项治理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源生动力和现实合理性,考察其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及政法生态的契合程度,评估其有效性以及对公安司法机关职能的积极影响,剖析专项治理的内在缺陷,最后在缜密评估各种推动或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探究能够扬长避短、促进刑事诉讼中专项治理法治化转型和优化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顶层设计者在宏观的方向选择上提出一些可行建议,并助益于解决司法者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 录

序 塑造刑事司法治理的中国模式 |001

第一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发生机理 |001

一、治理如何“专项”:专项治理发生的一般机理 |002

二、刑事司法场域专项治理的源起、特点与根基 |015

三、专门机关的专项治理偏好及其核心逻辑 |027

四、非常规治理方式的常态化:“悖论”的可能破解 |036

第二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历史观察 |047

一、1949~1978年:刑事政策的政治动员性 |048

二、1979~1995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严打”刑事政策 |050

三、1996~2003年:“严打”刑事政策的发展 |053

四、2003~2012年:刑事诉讼之局部性专项治理 |056

五、2012~2019年:刑事诉讼之权利法治发展 |059

六、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程序理性回归” |063

第三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个例观察 |070

一、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基本分型和运行模式 |070

二、犯罪领域的专项治理:以涉黑涉恶犯罪治理为例 |077

三、人权保障领域的专项治理:以未决羁押问题治理为例 |089

四、效果简析与前景展望 |112

第四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制度逻辑 |122

一、常态治理与专项治理:刑事治理的双重面孔 |125

二、刑事专项治理的组织逻辑 |135

三、刑事专项治理的行动逻辑 |138

四、刑事专项治理的推进逻辑 |143

五、刑事专项治理的评价逻辑 |146

六、小结 |149

第五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积极意义 |151

一、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价值追求 |151

二、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本土根基 |156

三、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积极效果 |173

第六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改进空间 |186

一、以实践反思代替价值批判的分析立场 |186

二、逻辑悖论:治理成效按期验收 |188

三、可能的消极影响 |196

四、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 |208

第七章 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法治转型 |213

一、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发展的三个方向 |215

二、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法治化转型的有利条件 |218

三、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法治化转型的现实掣肘 |223

四、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法治化转型的协同路径 |230

目录可上下滑动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序 言

塑造刑事司法治理的中国模式

专项治理在我国刑事司法中有着长久和广泛的存在。而且,作为一种有深厚传统支撑和强烈现实需求的国家治理模式,专项治理不仅影响着刑事法的实施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快速推进刑事程序立法完善和制度变迁的使命,因为,中央政法委及最高司法机关主导的“降低羁押率”“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认罪认罚从宽”等一系列改革也带有鲜明的专项治理色彩。孤立地看不同的治理事件,刑事司法中的专项治理好像是非常态化的。但若持一种联系的动态视角,就会发现,专项治理经常出现,已成为不同范围、不同层级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对刑事司法领域紧迫问题的常态化机制,从而对我国刑事程序的运行发挥出持续性、全局性的影响,并不断强化着我国刑事诉讼的特有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模式和刑事程序体系的转型期,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在推进严格司法,健全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鉴于此,如何定位与规制刑事诉讼中的专项治理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

长远来看,刑事司法必然走向制度之治、规则之治、程序之治,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要实现法治化,这是方向,是规律。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循千篇一律的刑事司法制度和刑事司法治理模式。人民司法的性质和极富特色的政法传统决定了我国的刑事司法需要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将党对司法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等这些积极要素融入程序法治之中,构建起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在法治的基础上实现善治。诚然,当前,部分专项治理确实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弊端,但由此彻底否定专项治理就走向了矫枉过正的歧路。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而言,只要在理念、制度、机制层面做好合理的定位和衔接设计,专项治理完全可以成为无可替代的体制优势。特别是在转型期,其重点针对常规刑事司法通过量的累积过滤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补充性质的灵活的适应性治理,从而可以与常规刑事司法之间形成有效互补、纵向协同的双层治理。 而提出制度改良意义上的专项治理的常态化,其实就旨在形成专项治理与常规刑事司法有机协同的长效治理机制。即便是在充分实现程序法治,专项治理逐渐淡化了作为独立治理模式的意义之后,刑事司法制度依然可以吸收专项治理中的积极要素,弥补程序法治的局限性,体现推进依法治国和治理模式创新上的中国智慧。

总体上看,学界对我国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问题重视不足,除了有零星的个案研究,在系统的经验考察和机理分析方面非常薄弱,与专项治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功用极不匹配,深入研究该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作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段项目“刑事司法中的运动式治理研究”的结题成果,本书旨在从概念分析、机理探讨、价值解说入手,在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历次大的专项治理全面归纳梳理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借助多重理论工具,厘清刑事诉讼中专项治理的生成和运行逻辑,并以尽量客观、中立的立场,分析专项治理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源生动力和现实合理性,考察其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及政法生态的契合程度,评估其有效性以及对公安司法机关职能的积极影响,剖析专项治理的内在缺陷,最后在缜密评估各种推动或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探究能够扬长避短、促进刑事诉讼中专项治理法治化转型和优化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顶层设计者在宏观的方向选择上提出一些可行建议,并助益于解决司法者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书对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刑事司法中大型专项治理的实证梳理。刑事司法中的专项治理事实上也是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脉络。准确认识刑事司法中的专项治理,最有用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探寻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历史流变。从知识论角度来说,就是通过逻辑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还原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问题的原貌,以更准确地理解构成该问题的基本要素以及发生的变迁,并由此考察刑事诉讼中专项治理的承继和替代关系,客观地描述和把握其发展方向,寻求其内在规定性,并在国家治理方式变迁和刑事诉讼模式演进的双重叙事背景下,对专项治理做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研究。

二是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发生及常态化的原因剖析。政法机关之所以在刑事司法中反复使用专项治理这一非常规工具,甚至形成路径依赖,虽然不一定能自证其合理性与合法性,但必然是有原因的。当治理主体产生了对解决特定议题高水平和超常规绩效的需求,而刑事司法制度所蕴含的常规治理工具供给不足,就会导致需求与供给间的尖锐矛盾,这种强大的内生动力一旦得到合适的条件支撑,专项治理便有了生存空间。基于此,本书借助政策工具选择说、司法资源有限说、社会动员能力说等多重理论工具,构建一个宏观的本源性分析框架,力图系统化、多维度地考究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长期存在的原因,客观地解析其现实合理性、绩效合法性和源生动力。

三是专项治理在刑事司法中的运作逻辑。刑事司法中的专项治理并不只有唯一的发起者,也并非以追求绩效为单一目的,行动与目的间也不只有一条严谨、连贯、不受干扰的逻辑链。刑事诉讼中的专项治理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其内部存在着不同行动逻辑的行动者,治理过程是一个多元利益主体互动博弈的“政—法对话过程”。因此,本书将基于一个多重逻辑的分析框架,观察在刑事司法的不同环节,条块上的不同行动者如何在多重逻辑的交织作用下,协调政策贯彻与法律适用,调配社会资源与司法资源,同时实现专项治理的目标与刑事司法的任务。

四是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效果评估。效果评价是观察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客观运行样态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的主要依据。本书将结合专项治理的功能结构和刑事诉讼构造,基于经验材料,全面确定影响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有效性的各种复杂因素,并以之为指标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效果评价体系,进而从正功能、负功能,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等视角入手对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法律效应、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进行辩证分析。

五是专项治理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契合与抵牾。专项治理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者的契合度。但不可否认,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多重紧张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专项治理的绩效和正当性。而且,刑事司法的程序法治特性决定了,刑事司法与专项治理的抵牾要比其他领域常规治理与专项治理的对立更为突出。鉴此,本书拟从理论基础、价值观念、行动模式、原则及规则等多个层面交叉透视专项治理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对立、统一关系。

六是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法治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法治转型已成为专项治理在刑事司法中能够继续获取生命力的唯一选择。法治化必须常规化,而常规化又必须法治化。刑事诉讼中专项治理转型的总体目标就是以程序限定专项治理,以对法理观念的遵从替代行政权力的绝对主导,以必然性、稳定性、连续性取代偶发性、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最终将专项治理吸纳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部分。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题组负责人闫召华教授提出了研究思路和要求,拟定了基本纲目,然后由七位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撰写完成。本书各章撰写的基本分工如下:闫召华教授负责第一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发生机理),倪春乐教授负责第二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历史观察),王彪副教授负责第三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个例观察),孔令勇副教授负责第四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制度逻辑),李冉毅博士负责第五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积极意义),陈苏豪副教授负责第六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改进空间),郭航博士负责第七章(刑事司法中专项治理的法治转型)。在此对各位撰稿老师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感谢!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加之各章撰写风格有异,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闫召华

2023年3月于西政敬业楼

序言可上下滑动查看

同套系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明中青年刑事法文库·第一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编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宏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中组部、团中央第二十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在西南政法大学挂职校长助理。

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特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届驻所研究学者(2016年)。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案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法学院,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马普所、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

致 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胡崇明先生对崇明刑事法文库的资助!

胡崇明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校友,浙江省天台县人,1993年9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就读,1997年6月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进入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和检察员;2008年加入上海我要网络发展有限公司(51.com)历任副总裁、总裁,并曾任上海市网络安全管理协会副会长;现任上海黑桃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1.com)董事长,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党委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第七编辑部

编校排版:信息中心

审核签发: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