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欧阳予倩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开山祖师之一。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最早可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那时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演变历经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第三部等时期后,在1949年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入时,准备更名为国立戏剧学院。
当时,毛主席为国立戏剧学院亲笔题写了4个版本的校名供选用。但到了1950年1月,学校又改名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认为再请毛主席题名似不妥当,“中央”二字采用了央美(中央美术学院)的版本。
而央美的情况也类似。参加开国大典时,徐悲鸿向主席提出给国立美术学院题写院名的要求,主席欣然同意。但是后来,国立美术学院与另外两校合并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再请主席重新提名似有不变,于是新校名中“美术学院”四字采用主席原书,而“中央”二字则是从主席的其他作品、题词中另集而来。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1889年5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书香门第的仕宦之家。其祖父欧阳中鹄是清末大儒,当过谭嗣同的老师。
欧阳予倩从小跟随祖父饱读诗书。15岁时,东渡日本求学,在吴我尊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京剧,专攻青衣,并于1915年成为正式京剧演员。从此,粉墨春秋十余载,经常与周信芳、盖叫天等名角同台演出,唱做俱精,一度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北梅南欧”齐名。
1941年,香港。左起:陈歌辛、瞿白音、夏衍、丁聪、何香凝、洪遒、廖梦醒、欧阳予倩
而欧阳予倩和话剧的结缘则是在1908年春,他在日本观看了李叔同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有这样一种表现办法”,于是就加入春柳社并频频登场。春柳社是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息霜)、曾孝谷二人在东京创立的。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
欧阳予倩在《自我演戏以来,春柳社的开场》一文中说:这一回表演可说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我当时所受到的刺激最深……我有一个四川同学和曾孝谷最接近,我便因他得识曾君,只见了一次面,我就入了春柳社。
春柳社初期,影响最大的有两次演出,一次是1907年6月1、2日公演的《黑奴吁天录》,另一次是1909年初夏演出的4幕话剧《热血》。《黑奴吁天录》的剧本是曾孝谷根据美国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林纾、魏易译本《黑奴吁天录》改编的,按现代话剧分幕形式用口语写成,因而被欧阳予倩称之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这次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
欧阳予倩在《回忆春柳》一文中曾回忆过自己和莫逆之交李叔同同台演出《黑奴吁天录》的情况。关于他的角色,他说:"小海雷本来派的是我,莲笙是我临时取的艺名--偶然想起小连生(即潘月樵)就随便取的。当时认为我还太大,就另外演女黑奴丑,就是那跳舞的女孩子。此外我还在第三幕里扮演了解而培的儿子小乔治。"
这段话中的小连生是当时国内的一个当红京剧演员,黑奴丑的丑是“子丑寅卯”的丑、代表的是序号,其他的人名都是《黑奴吁天录》剧中的人物。
1910年,欧阳予倩从日本回国后,从事戏剧、话剧工作多年。1926年,编写了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玉洁冰清》,由此步入影坛、开始正式从事电影工作。
对于自己早期的几部电影作品,他这么评价:“《玉洁冰清》反对唯利是图的市侩,《三年以后》是对封建家庭的不满,《天涯歌女》暴露土豪劣绅(其实是隐射军阀)的罪恶……”
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欧阳予倩和蔡楚生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八一三”爆发后,他与郭沫若、田汉、夏衍、周信芳等组成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1938年,流亡在香港的欧阳予倩创作出“孤岛”时期最负盛名的电影——《木兰从军》,在上海的同一家影院连映85天。
1949年,欧阳予倩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所在的是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具体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当时,他和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五人组成了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
建国后,欧阳予倩担任中央戏剧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第一任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1962年9月21日,欧阳予倩病逝于北京。此去半个多世纪,如去愿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