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6×78 cm. 画:26×74.7 cm. 书:26×17 cm.

钱维城字幼安,一字宗磐,号纫庵,又号稼轩。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复迁右中允,转侍讲学士。乾隆十六年擢内阁学士。并屡充会试正、副考官,乾隆二十六年调刑部侍郎,深究律例,对清代律法建议甚多。后尝任浙江学政等职,卒后赠尚书衔,谥文敏。仕途顺遂,颇得荣宠。他善画,山水“气蕴沉厚”是当时名振一时的词臣画家,极得乾隆的赏识。所进画,大都蒙皇帝御题,富贵荣耀,宠集一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坡舣舟亭图》写其家乡故事。北宋元符三年五月,苏东坡因大赦北归。六月由海南琼州渡海至廉州,年末渡岭表经安南至虔州。五月行至真州遇瘴毒得病,至常州渐不能起,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去世。“吴越之民,相哭于市。”常州士民遂于东坡当年泊舟处筑亭纪念,名为“东坡舣舟亭”。所谓“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皆出于自然之诚,不可以强而致也。”千百年来,由亭而庙,毁而复建,市民自发祭扫。钱维城作图以记,亦是这自发行动之一,是对先哲的敬仰,亦代表了乡里士民的一种荣耀之感。
图写远河一侧,护栏之内双松并峙,拳石绿竹之间,一亭翼然,即乡人当年所建舣舟亭也。亭后有叠石为山的园落,其中有轩、有楼、有亭,亭后有溪有桥。坡石间乔木扶疏,境界极为幽静。当为毁而又建的祠庙。舣舟亭前运河之中停一舟,桅杆上的布帆已经落下,这应该是当年东坡北归所乘的小船了。画卷带有纪念性的写实味道,坡岩树石、舟船房屋都画得严整不苟,然皴擦勾勒却力求清润文雅,以符合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两次作诗长题,一为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第二次南巡时,应在钱维城奉命画成之初。后一诗题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第六次南巡时。可见钱氏此卷在南巡时一直被乾隆带在身边。一方面表示乾隆对苏东坡的敬仰,一方面亦证明他对钱维城此作的欣赏。“玉局信风流,溪亭佳话留。”“携得横图景逼真,春光相印越清新。”而乾隆第二次题诗时,钱维城已去世十二年了,故其诗中叹道:“独怜写者古人事,写者亦今为古人。”带着钱维城的遗墨,这一声叹息,写出了这个大国之君的人情味。
画卷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保存完美,纸墨如新,极可珍。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