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技术从诞生到使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了乒乓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以前的乒乓球技术讲求“低拉高打”,而现在更多运用的是“低拉高冲”。
其中的“冲”,指的是拉前冲弧圈球或者暴冲弧圈球,就是在处理较高的来球时,不再一味地撞击,而是强调摩擦和撞击的结合。
从这一点看来,弧圈球在当前乒乓球技术中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实,弧圈球技术之所以备受广大球友推崇,是因为它能使球体带有强烈的上旋,并在空中形成极佳的弧线。
弧圈球不仅命中率高,而且球落到对方球台后,还会出现极具威胁的第二弧线。
弧圈球的分类,按运行轨迹可分为前冲弧圈球、侧拐弧圈球;按速度可分为高吊(加转)弧圈球以及前冲弧圈球。
相信无论是针对哪种弧圈球,业余球友和专业球员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发展技术,以拉出既稳健又具威胁性的弧圈球为目标。
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讲解一下弧圈球技术。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一.加转弧圈球的特点
(1)运用加转弧圈球的时机:当来球是弧线低、旋转强烈的下旋球时(如削球手削过来的强烈下旋球),就可以运用加转弧圈球制造出合理的弧线来应对。
或者在出现判断错误、移动跑不到位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这个技术,毕竟加转弧圈在旋转上占有优势,比较保险。
不过它的速度较慢,很容易被对方快速封堵或者快带回来。
所以,加转弧圈球最好配合前冲弧圈球使用,这种节奏、旋转上的变化会让对手难以适应。
(2)拉加转弧圈球的基本要求:外国乒乓球运动员中,波尔的加转弧圈球技术最为出色,这表现在他拉出的球弧线低、旋转强、第二弧线变化大、能够配合下一板的连续。
所以,球友们要练好这项技术,就要特别注意这几点。
二.拉加转弧圈球的动作分解
(1)判断好来球的旋转和落点后,迅速移动到位。
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膝关节微曲,身体重心在右脚。
拉拍沉肩,向右下方引拍,同时手腕自然展开,击球时候球拍略低于来球。
(2)击球时,右脚掌发力蹬地。
膝关节在右脚的带动下伸直,同时身体随之向左前方移动。
接触球的时候,小臂加速发力,同时手腕向前收,摩擦来球的中部或者中上部,发力方向以向前略带向上为主。
注意:练习时尤其要注意手指的作用,直拍选手在接触到来球的时候,拇指和食指要同时发力,有个向上“吃”的动作;
横拍选手的食指也要发力,同样有个“吃”球的动作。球友们要注意体会这个细节。
(3)击球之后要做好还原,这是广大球友最容易忽略的。很多球迷都跟我交流说,自己只是一板过,第二板失误很多或者质量不高。
其实不管是何种击球方式,从发力到结束,身体的重心一定会随着惯性产生变化。
如果球出手之后不注意放松、腰部不带动身体还原,会对动作的连续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在平时训练当中,
一是要重视意识的培养,
二是要重视身体重心交换与下一拍的关系,
三是要重视还原的速度。
三.拉加转弧圈球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错误一:参与动作的身体部位过少,导致不协调、僵硬。
比如击球时只有手的动作,而没有脚、腰部的参与;或者只有脚、腰部的带动,而缺少前臂的加速和“收”。
解决方法:一个动作的连贯和协调要靠脚步、腰部、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的密切配合,这也是我经常提醒大家要用身体去打球的原因。
所以,要注意观察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多做徒手动作,熟练以后就可以上台慢慢找感觉。
训练的过程应该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错误二:拉球的时候缺少手腕、手 指 的 动 作 , 出 去 的 球 有 “ 形 ” 无“神”,形似弧圈而神不似。
解决方法:思想上要重视手腕和手指的动作,这是弧圈球技术“画龙点睛”的关键,它能把你触球瞬间的爆发力用到球体上。
平时拉球训练时,多去对比没有手腕手指的拉球和有手指手腕拉球的效果,刚刚开始可以慢速的体会,仔细琢磨每个球之后,
我想每个球友都能真正地掌握好手腕和手指的“精髓”所在。
错误三:击球时间以及拍形控制错误。击球时间过早,冲球容易下网,过晚则会因给球顶上来而动作质量降低;
拍形太过前倾容易下网,而后仰过多则弧线容易偏高,失去威胁性。
解决方法:加转弧圈球最佳的击球时间,是来球的最高点或者是下降前期,在这个时间点击球不但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做引拍动作,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借力。
而拍面的角度应该与球台垂直并略带前倾,球友们要在练习中培养去控制的意识。
错误四:拉球的时候摩擦太薄,“吃”不住球,导致出球向前的力不够而经常下网。
解决方法:很多球迷认为摩擦越薄球就会越转,这是错误的。
过薄的摩擦,是不能真正给球体施加力量的,而没有摩擦力,旋转从何谈起?
所以我们要学会“打”、“摩”结合,在拉加转弧圈球时,增加摩擦的比例就可以了。
训练中,可以自己抛球,然后自己拉过去,多找打摩结合的感觉。
错误五:引拍位置太靠下,力量往上过多,导致拉漏球和出球弧线过高。
解决方法:拉加转弧圈球时,适当往后下方的位置引拍就可以了,多加点迎球拉的感觉。
如果缺少这个意识,就容易等球,导致拉漏。
击球时,我们要有向上的力量,也必须带有向前的力量去打摩球,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出球的弧线。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一.前冲弧圈球的特点
(1)前冲弧圈球的特点:前冲弧圈球具有速度快、弧线低、旋转强烈、第二弧线急促不弹起的特点。
球友们喜欢用“爆冲”来称呼前冲弧圈球,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2)前冲弧圈球与加转弧圈球的区别:
第一,击球时间不同。
前冲弧圈球要求击球越早越好,而加转弧圈球要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
第二,速度快慢不同。
前冲弧圈球比加转弧圈球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前冲弧圈加大了迎前幅度、击球时间点提前。
第三,落台后第二弧线轨迹不同。
前冲弧圈球的第二弧线较为急促,还有些迅速掉落的特性;
而加转弧圈球第二弧线表现为弹起并向前顶一些。
第四,“打”与“摩”的比例不同。
前冲弧圈球击打的成分加大,而加转摩擦球摩擦的成分居多。
二.拉前冲弧圈球的动作分解
(1)判断好来球的落点和旋转后,迅速移动步法到位。
引拍向右后方,站位跟加转弧圈球一样,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膝关节微屈。
身体重心在右脚上,与拉加转弧圈球不同的是,这时身体重心不宜过低,以保证击球速度。引拍的时候,要略高于来球或者与球同高。
(2)击球时,前臂、手腕、腰部迅速迎前并向前发力,保证击球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甚至可以更靠前触球。
击球点要在来球的上升期,拍面前倾,击球的上部。
击球瞬间要处理好“打”与“摩”的关系,将两者融为一体。
而在前臂快速收臂时,要有种甩出去的感觉,直拍选手的中指应该顶住球拍辅助发力,横拍的食指也是一样。
(3)球出手以后注意还原(参照拉加转弧圈球的还原方法),强调用身体去还原。
三.拉前冲弧圈球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错误一:重心过低,向上太多,容易拉出界或者漏球。
解决方法:练习时多注意自己的引拍位置,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引拍位置,在发力撞击跟摩擦的时候有意识的向前,迎球拉,自己主动去找球,就不容易拉漏了。
错误二:撞击过多,没有摩擦,导致球不是直通通的出界,就是直通通的下网。
解决方法:思想上一定要明确,不要认为纯粹的撞击就一定能够把力量打出来。
弧圈球如果没有摩擦,就不能打出漂亮的弧线,容易造成失误,练习时特别要注意摩擦跟撞击融为一体的感觉。
错误三:不能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旋转来做拍形和发力方向的调节。
解决方法:这个是球友们的通病,习惯用同一种拍形和同一个动作模式去处理来球,对上点的、对上旋转的可能就拉上了,但更多时候会拉丢。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树立“一个拍形只能打一个球”的理念。
面对不同的来球,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微调,
例如:弧线高的就压着弧线拉,弧线低的就制造一点弧线来拉;
旋转强的就提高击球点,甚至可以打摩球的顶部,而旋转强的就将击球点放在中上部位。
错误四:上下身的动作脱节、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者发不出力量。
解决方法:打球不是靠某一个肌体的单独动作完成的,它是靠多个肌体协作产生的结果。
任何一个击球动作,参与协作的肌体越多,动作的协调和稳定性以及威胁性就越大。
球友们应该多去观察优秀运动员完成前冲弧圈球的身体协作过程,在练习中慢慢把脚掌蹬地、重心转换、腰部带动、大臂带动、快速收前臂、手腕发力、手指发力结合起来,那么动作就显得协调了。
正手拉侧旋(拐)弧圈球
一.侧旋(拐)弧圈球的特点
侧旋(拐)弧圈球弧线跟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有本质上的区别。
侧旋(拐)的飞行弧线比前冲高,但是落台的第二弧线比加转弧圈球向左下方偏移,具有加大对方击球跑动范围的作用。
拉侧旋(拐)弧圈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偏右的位置,以达到侧向旋转的效果。
拉侧旋(拐)弧圈球的接触方式,可以参照我们平常在发侧上旋的摩擦击球方式,摩擦的点和逆向发球摩擦的位置相似。
二.拉侧旋(拐)弧圈球的动作分解
1.判断好来球的落点和旋转后,迅速移动步法到位。
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不宜过高。身体重心压在右脚。
引拍在身体右下方的位置,挥拍线路是右下方至左前方,这是由拉侧旋弧圈球的发力摩擦机制决定的。
2.击球时,按照从右下方向左前方的发力方式,腰部、手腕放松,有意识的接触球中上部偏右的位置。
触球瞬间,腰部带动身体迅速往左前方发力,有一种“包”球的感觉,特别注意运用手腕由外向内的摩擦球,才能拉出比较“拐”的球。
3.击球以后的还原动作,应该参照以上加转弧圈球的还原动作,强调用身体去还原。
三.拉侧旋(拐)弧圈球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错误一:击球点不对,无法实现“拐”的预期效果,没有让对方增加跑动范围的效果。
解决方法:首先思想上明确,要产生侧拐的效果,就必须改变以前的击球点。
练习时,尽量去摩擦球体的偏右位置,看球飞行的弧线以及命中后的第二弧线,越有意识的击球右半部分,产生的侧向旋转就越大、越拐。
错误二:挥拍线路不对,难以击打到球体的偏右位置,出球既非前冲弧圈球也非加转弧圈球。
解决方法:多去揣摩由右下方到左前方的挥拍线路,这样更能迅速的找到球体偏右位置这个点。
错误三:手腕过于僵硬,不够放松,在接触球的时候不能加速,也“包”不住球。
解决方法:只有手腕适当放松,才能最终把爆发力作用到球体上。如果在拉侧旋时手腕过于僵硬,会令你难以找到偏右的这个击球点。
在练习的时候特别注意,循序渐进的方式去体会。
三.拉侧旋(拐)弧圈球的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结束语:本文动作分解和示范图片均以右手握拍者为例,左手握拍者可以按照相反的动作进行参照。而直、横拍除有特别说明外,其他都是相同的。
另外,除了上述内容,正手弧圈球技术还涵盖反拉弧圈球等技术,日后有机会再撰文与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