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身傲骨、不畏强权

为艺术、为人生

无畏前行

国难当头

他热血悲悯

多方奔走、义卖筹款

用画笔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以艺报国

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就是徐悲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27年秋,徐悲鸿结束八年留学欧洲的生活,回到中国。1928年,徐悲鸿回国将近一年,他对国内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于洋:徐悲鸿非常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痛恨当时知识界有人迎合反动派,有人卖身投靠,丧失了爱国气节。《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就是在这种国内现实形势下创作出来的。

《田横五百士》,高近2米,宽近3.5米,场景恢宏。在视死如归的悲壮氛围中,身着红袍的田横拱手对着壮士和乡亲告别。他此去凶多吉少,却无所畏惧。画中这个穿黄衣服的人,就是徐悲鸿自己,他仿佛亲自见证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中国正遭受外族入侵,徐悲鸿用自己的画笔大力颂扬了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十分激励人心。这幅画的问世震撼了沉闷的中国画坛,被称为中国“美术复兴第一声”。

02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开启。那时,徐悲鸿一边进行教学和创作,一边筹备他在新加坡的南洋抗日募捐画展。

徐悲鸿之子 徐庆平:当时他的画展出的时候,大家贴红条子,贴了红条子就说这张画已经卖了。但是他有好多画,人家都喜欢,贴好几个红条子。那怎么办呢?只要贴了条子,贴4个条子他就再画3幅,贴5个条子他就再画4幅,能尽多大力量就尽多大力量。

这次画展相当成功,据说当时新加坡每二十人就有一个人看过画展,筹款金额突破了当时新加坡的卖画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悲鸿之女 徐芳芳:他把所有卖画的收入都捐献给祖国,救济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和烈士的遗孤。

从1939年到1941年,徐悲鸿辗转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为祖国募得巨额资金。他为募款捐画上千幅,而实际作画数量远不止于此。

新加坡当地华侨曾经告诉过徐庆平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悲鸿之子 徐庆平:他说我父亲,每一天到黄昏的时候,就要把那一天所画的画里自己不满意的画,觉得有点毛病的画,全部拿到他家的花园里面放火烧掉。他说他亲眼看到我父亲烧掉的画不下1000张。

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徐悲鸿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那段时间高强度的作画,使他在胃病之外又增加了越来越严重的高血压。即使这样,他仍拼尽全力作画。

03

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徐悲鸿拿起画笔,再次将中国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写入画中。

这是巨幅中国画《愚公移山》。徐悲鸿用遒劲的笔触描绘了一群人开山凿石的壮观场面,气势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后,徐悲鸿紧接着又用油画再次表现了这一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个题材画了两幅作品,可见徐悲鸿对这个主题的重视。

无独有偶,自1938年起,毛泽东主席也多次提到愚公移山的故事。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又以“愚公移山”为题,表达了抗战到底和建立新中国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当时从未谋面、并不相识的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主题来鼓舞人心。

04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12月12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到达天津、北平前线,到21日完成对北平、天津、塘沽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成了笼中之鸟。北平城中的国民党官员开始收拾行装、打点关系,准备离开北平。

当时国民党教育部长朱家骅还特意从南京打来电话劝说徐悲鸿离开,但徐悲鸿决意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的一天夜里,徐悲鸿家里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他就是徐悲鸿的老朋友田汉。

当时北京城城门紧闭,田汉从解放区来,冒着危险秘密入城,是为了向徐悲鸿转达一个重要的口信。

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侯一民:冬天,很冷,夜里到徐悲鸿家,带来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嘱托,希望徐悲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且希望他在文化界多做工作。

田汉冒着危险送来的口信,让徐悲鸿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他很受感动,也更加坚定留下来的决心。

05

1948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了当时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王牌军第35军,24日又解放了张家口,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局势,到底该何去何从,傅作义举棋不定,于是决定邀请北平的学者名人征询意见,徐悲鸿也在其中。

来参加会议的人一时弄不清傅作义到底用意为何,迟迟不敢开口,担心祸从口出。冷场了很长时间后,徐悲鸿第一个带头发言。

徐悲鸿夫人 廖静文:徐悲鸿说,他的意见是不要打。

徐悲鸿发言之后,会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发言,希望傅作义能够和平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曾多次派人与傅作义谈判,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这次北平各界人士的会议发言更帮助傅作义下定决心,使北平这座千年古都能够免于战火。

06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徐悲鸿等文化名人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面对欢呼沸腾的热烈场景,徐悲鸿难掩激动之情。

新中国朝气蓬勃的景象激励着徐悲鸿,他忘我地投入教学、创作和各种美术交流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4月1日,北平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院长。此后,他不但自己笔耕不辍,还团结了一大批美术名家共同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徐悲鸿把精力彻底投入到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中时,长期的积劳成疾让他猝然倒下了。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代会期间,徐悲鸿突发脑溢血昏倒在会场,被立即送往北京医院抢救。

三天后,1953年9月26日凌晨,徐悲鸿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5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悲鸿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他在民族和国家最艰困的岁月里上下求索、矢志不渝,为复兴中国艺术而不懈奋斗。他的精神和作品是国家和民族永远的财富!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