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哪家没出过委屈?汪大爷将一生的精力和财力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最后的“冤屈”。有句老话说,父母养儿防老,谁知儿子中秋给亲家1万过节费,对父母一毛不拔,儿子真的就是给亲家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倾尽所有心力,汪大爷和妻子却养出了“败家儿”;

汪大爷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挣钱。

“为了孩子,拼了命也要供孩子上学……”这份对于未来的期盼支撑着汪大爷夫妇直到白头皤发都在干着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有女儿的家庭有多幸福,看看汪大爷就懂了

汪大爷是个传统的大爷,认为儿子就是“撬动财富”最好的工具。于是,汪大爷从小就倾其所有供儿子上学、结婚、买房……

可结婚以后,儿子却和汪大爷渐行渐远,反而是女儿结婚以后,老两口才发现,自己才是最幸福的那一对——“亲家”上门做客,和女儿一家团圆、吃饭……何等乐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有儿子的家庭就像“冤大头”,财力支持换不来关心

汪大爷与“败家儿”的结局,并非个案。无数“养儿防老”家庭最终都如汪大爷一样,被儿女的冷漠与失望深深刺痛。

在汪大爷老了以后,住进养老院也是因为“败家儿”根本不管。等打电话叫儿子过来,儿子说太忙没时间。汪大爷才意识到,传统的“养儿防老”真的不靠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钱给亲家,情给父母,汪大爷不禁感叹:上了年纪,别再养儿防老了!

再等到中秋节临近,汪大爷和老伴又满怀期待地盼着儿子能有“回家团圆”的想法,却发现儿子在外旅游,和亲家一起过节!

看到儿子对自己的冷漠和对亲家的高情商,汪大爷彻底凉了。从养老院回到家中,汪大爷也开始动摇:老了以后还要不要“养儿防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章:只给儿子不顾其他孩子,儿子反而对亲家更“上心”

汪大爷不如意的晚年,终于明白了“养儿防老”的风险。养儿不如养女,养儿防老不如让子女自己养活自己,这才是最稳的养老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秋节的冷漠,汪大爷在儿子身上尝尽失望的见证,后来又看到了儿子给亲家准备的1万块过节费……

养儿防老

,让父母把全部关心、时间、金钱都投入在儿子身上,儿子就会觉得父母对“亲家”更好更亲切。一旦长大,便会对自己和对亲家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二章:儿子家其实是在“啃老”,父母给他的钱一分都没用在家庭上

汪大爷的“败家儿”,其实就是典型的“啃老”族。儿子在外面租房生活,买房、装修房子完全仰赖父母,甚至家里有老年人,儿子也不愿意赡养花销,真是“败家子”!

这也是为何儿子会在中秋时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对父母却一毛不拔的原因。儿子和亲家“共赢”,父母的付出只是“养儿防老”的附属品。

第三章:钱给亲家,情给父母,年轻人最接受不了的是父母的“双重标准”

其实从儿子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对父母一毛不拔就能看出,年轻人最不能接受的不是父母不爱自己,更不是父母不宠自己,而是父母的“双重标准”!

在结婚前,父母给的任何支持都成了“理所当然”,而在父母老去后,父母的爱就变得“廉价”了?这又何尝不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

第四章:儿子给亲家1万过节费,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冤屈”

至此,汪大爷才明白事情的真相:给亲家过节费,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冤屈”。在儿子眼里,父母对儿子倾尽所有是应当的,给亲家一万块过节费是绑架婚姻,拿父母的钱却不养父母,是“割韭菜”。

儿子内心的“冤屈”如同一颗定时炸弹,父母总要到最后才会发现。蓦然回首,汪大爷才明白,儿子就是这样一根“葱”。

(第一套路)给亲家一万块过节费,父母远远地避开双标

汪大爷还在中秋节前夕对儿子生气时,女儿早就开始筹备给亲家的中秋礼物了:见面礼、贺卡、现金……

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的套路一看便知是给亲家“见面礼”。虽然很多父母都不辞而别,甚至会在钱款上作假,但“亲家”却总乖巧懂事,反倒像是在“赐婚”!

(第二套路)给亲家一万块过节费,父母远远地避开双标

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不单是在亲家身上,“养儿防老”也在给父母制造了“冤屈”。父母越是给儿子越多,儿子越会觉得父母对亲家更好。

等到中秋节想和儿子团圆时,儿子却和亲家在一起。为了避免时间的浪费,何不直接先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然后去看一场电影?

(第三套路)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一家人一起和亲家团圆

既然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已被“抓包”了,那就顺势而为,干脆和亲家一起团圆!给亲家买一桌丰盛的中秋宴,给亲家准备一个精美的中秋礼物,给亲家来一场“家庭亲情大比拼”。

如同汪大爷和妻子一样,年老时就和亲家一起团圆,给儿子准备1万块过节费,对父母越多的孩子越要远离,“给亲家”才是“王道”~

在汪大爷身上,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付出,儿女却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对亲家爱护有加,甚至还给亲家1万块过节费!

“养儿防老”换来的是更“败家”的儿子,汪大爷决定:得养老就养老,过节就过节,别再“养儿防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