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自幼就显露出超乎同龄人的果敢与成熟,14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因表现出色,1931年经党组织考验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皮定均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家乡金寨县,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直到深夜都有乡亲们来看望皮定均,并询问他一些问题,这其中询问是最多的便是一同参军的十四个同伴的下落,其实只有皮定均活着回来了,他不忍说,又想起了那次惊心动魄的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
1946年6月,正值春夏相交之际,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抉择时刻,国民党反动派实际是“假和平,真内战”,蒋介石不顾一切代价公然调集30万大军,突然对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预谋“48小时歼灭”,简直是皖南事变的“翻版”。
此时形势严峻,我军对国民党军队各方面都不占优势,无论是从兵力还是武器装备等,其次此时的中原解放区好巧不巧被国民党核心统治区包围,是国民党反动派眼里的一块肥肉,若是开战这中原解放区就是国民党的囊中之物,解放军无法突围那就是巨大损失。
随后毛泽东下令中原解放军“立即突围,越快越好,不要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中原军区决定兵分南北向西突破包围,“丢卒保车”,这个被丢弃的卒—就是皮定均率领的一纵一旅。
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后,皮定均需要指挥一旅进行突围,带领七千人的兵力装成主力迷惑敌人,吸引敌军火力,牵制国民党军队,拖住这三天,掩护真正的主力部队转移。
这是一支敢死队,所有人都不确定三天以后这支队伍还存不存在。
一纵司令王树声语气沉重地宣布三天后的行动方向和计划,命令一旅拖住国民党军队三天,等主力部队撤到宁汉铁路,任务就完成了。
“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皮定均问道。
王树声显然有些愧疚,说:“接下来就根据实际情况来,你们自己确定往哪边前进。”因为他也不知这支部队的前路何方。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皮定均在接受这样的任务后毫无任何不平,战士们也心知肚明,一想到大局的安危,大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皮定均语气坚定的回答司令:“一旅保证完成任务,请司令放心。”
王树声有些不忍,看着皮定均大义凛然的态度,他将几匹载满了筐子银元的骡子送给皮定均用作此次突围的物资,王树声特地叮嘱皮定均的警卫员说:“小同志,你一要保护好旅长!”
不过最后这7000多人在突围成功后完整地留存了下来,堪称壮举,由此可见皮定均出色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是刘伯承的部下,在刘伯承的指导下,皮定均早已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的指挥官,中央军区将这项任务交给皮定均并非盲目让人去送死,这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的决定。
皮定均带领部队积极投入作战中,他需要做的就是完成这三天的阻击。
为了拖延时间掩护主力部队向西安全突围,中心战区向东一字摆开,战线拉长到20多公里,皮定均的部队面临的就是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以数量如此少的军队正面对上国民党10万大军。
这次任务可以说是有去无回,但皮定均有自信,他对于这三天的行动方向和计划的布置更加投入,更加细致。
他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拖住敌人三天不难,但是三天后这支旅队何去何从,往什么方向突围,是个问题。众口纷纷,有的人提出往南跨过长江突破包围,有的人认为可以往西行军赶上主力军,但是这些建议都被皮定均一一否决,靠着对他性格的了解,大家都意识到:“皮猴子要兵行险招了。”
说起这个“皮猴子”的外号,那就不得不提皮定均干过的种种“皮事”了。
皮定均年轻时出了名的顽皮,曾经因为想和刘伯承将军的坐骑握手差点被踢瞎了眼睛。
在接到侦查敌军的任务后,皮定均一反侦查员小心翼翼的姿态,他乔装打扮以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街,险些被敌人活捉……等等,只能说“皮猴子”实至名归,也就不惊讶于皮定均下一步的大胆行动了。
皮定均在听了这些建议后说:“若是向西走,敌人就知道我们的主力方向了,我们往相反方向突围,朝东走!”
这时有人提出质疑:“东面敌人留了四个军,地方武装也有军队,不好走。”
“我们打游击,不硬拼,边藏边跑,还能多拖延一些时间,把敌人拖得久一点。”
有人又问:“一个旅七千多人,在敌人脚底下怎么藏?”
一直讨论是讨论不出结果的,这次任务事关重大,需要有人掌握大局,皮定均用力地拍了拍桌子:“我们再考虑也难有万全之策,这次任务九死一生,唯有拼一把!咱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只有大家团结一致,一步一步往东行进,才可能逃出来,大家回去都准备准备,我们得行动了,散会!”
随后的战斗中,皮定均的部队就这样分散在二十多公里的战线上,各部队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三个人用,不仅向敌军主动进攻,还派出侦察兵探索敌人后方,摆出一副主力部队探查战机的样子,敌人信以为真,还真以为是中原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一直在这个战场上和皮旅相互刺探虚实。
同时皮定均不断派人打听前往的大别山的路,误导敌军判断主力部队打算向东突围,调集部队前往东面围剿,此时主力军在西行的路上已越走越远。
1946年6月26日晚,我军主力部队成功突围行至宁汗铁路,这意味着皮定均部队的任务也完成了,是时候撤离这块区域了。
只是这时想要撤离谈何容易,皮定均的部队和敌军缠缠绵绵。
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天助我也!”皮定均不禁大声喊道。
国民党的军队一是一下子被这么勇猛灵活的打法给打懵了,一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淋懵了,纷纷停止行动。
借着大暴雨的掩护,皮定均率领部队在20多公里的战线上正面出击,虚晃一招后又迅速收兵,7000人的军队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皮定均带领7000人的部队冒着大雨左转右移,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一样蜿蜒行动,最后成功突围,摆脱了敌人的纠缠。
随后皮定均带着部队向东行进,离大别山越来越远,只是这一路都是国统区,鄂豫皖地区本是革命老区,但红军长征后这里也像江西苏区一样,被国民党扫荡,成为了国统区,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
一旅走哪儿打哪儿。
连日的战斗让部队非常疲惫,伤员又多,弹药也越来越少得不到补充。
可是皮定均愈战愈勇,提出“飞过大牛山,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鼓舞士气,并挑选了几十个先锋战士,全营的机枪都给他们,每人配了五颗手榴弹,这些战士一口气就歼灭了两个连。
突破口来了,7月1日,一旅突破包围顺利翻过了大牛山,来到了安徽省金寨县,皮定均旅长的家乡。
皮定均来到离开了16年之久的家乡并未有多大欢喜,这里饱受战争摧残,断壁废墟随处可见,乡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昔日的繁华如今却这般光景,皮定均心里不好受,打倒国民党解放新中国的念头越发强烈。
金寨县的乡亲们知道皮定均带着部队回来了,纷纷奔走相告,大家又像当年那样拿出自己的仅剩的鸡蛋、干粮等食物援助解放军,并给每人做了两双草鞋,伤病员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一旅就这样在金寨县过了几天安心的日子。
可是战争不等人,毛泽东发来急电,电报只有四个字:“快走!快走!”形势依然严峻。
皮定均立即带领剩下的士兵向东南华中根据地挺进,最后安全进入江苏境内,到达苏皖革命根据地。
皮定均的一旅在这迁徙的24天,游走于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徒步行走达2000多公里,激战23场恶战,不仅歼灭大量敌军,和他“皮猴子”的外号一样,这次中原突围,一旅一个仅仅七千余人的部队把中原战区搅得天翻地覆,把国民党的部队耍的团团转,皮定均就这样在国民党军队中出名了。
而皮定均带领的一旅被人们称为“皮旅”,威震天下。
这次中原突围的壮举惊动全国,为我党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保留骨干,积累经验,揭露了国民党的“纸老虎”面具,鼓舞了全军士气,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后来的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皮旅”在所有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中原突围后,皮定均更是多了一句口头禅:“老子就是皮定均!”
在建国后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突然看到了皮定均,他立刻暂停了会议,让大家看看皮定均,这可不常见,他称赞说:“当时我们其实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了,不过你们的中原突围出乎意料,打得非常好,一个旅能顶一个方面军,非常了不起!”
也是因为这场不容忽视的战斗,在1955年授衔经过毛泽东审定时,毛泽东特批:“皮有功,少晋中”六个大字,亲自提拔皮定均为中将。
皮定均为人称道的还有他与夫人的感情。
全面抗战爆发后,皮定均在太行军区担任分区司令员,这时中央派来一个新搭档——政委徐子荣。
皮定均是刘伯承将军的部下,刘伯承将军非常关心皮定均的个人问题,在徐子荣前往太行军区上任之前,特地嘱咐徐子荣说:“子荣同志,我交给你一个特殊的任务,你到皮定均身边以后,一定要多关心关心皮定均的终身大事,给他找个伴吧。”
徐子荣笑着回应了刘伯承:“保证完成任务。”
徐子荣到达驻地后借机问皮定均有没有中意的女同志,其实这时皮定均早已有一见钟情的心上人了,可是人家不答应也无可奈何,他甚至请县长做媒,却仍被拒绝。
皮定均如实回答徐子荣:“张烽。”
以皮定均的一贯作风,他对张烽同志展开了猛烈追求,不停写信表达心意,就算信被多次撕碎也不失信心,绝不放弃,拿出了战斗作风。
最终在政委徐子荣的帮助下,包括很多机关领导家属都出面撮合两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皮将军终于抱得美人归。
随后在多年的战斗岁月里这份感情逐渐深刻。
在中原突围时,家属中只有张烽同志突围成功,但是这时她怀着孕大着肚子,与组织断了联系,音讯全无,这时就有人劝皮定均再娶,皮定均心里难受但为了大局从不表现出来,他默默等着,平时就靠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汲取坚定力量。
二人在战火中相互依靠,走过风风雨雨。
1976年,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不幸遇难……
在皮定均的追悼会上,张烽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只是默默地亲手摆好800多个花圈,她和皮定均一样,从不表现出来,只是每次提起皮定均将军提起中原突围,想起二人的生离死别,就会忍不住落泪。
皮定均将军逝世后,张烽将他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秘密保存起来,一份送入北京八宝山公墓。
皮定均从早期的鄂豫皖到川陕,经历过长征,从豫西到华东,又指挥抗美援朝,抗战的二十四年间行军万里,功勋彪炳。建国后又陆续任兰州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老一辈的革命家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其一心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信念,永远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