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下旬,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攻长沙,但因为敌众我寡,起义部队最终被敌人打散。此战之后,毛主席深刻的认识到,“教条”的学习苏联的革命经验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依照中国国情,制定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而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占据人口的九成以上,所以中共应该根扎农村,充分发动农民与反动派斗争,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夺取最终的胜利。
打定主意之后,毛主席将起义部队集中在文家市,打算在这里做一场动员会,拉着大家一起向湘赣边界挺进,围绕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和敌人打游击。9月19日晚,毛主席只身来到某起义部队某营,找营干部商议进军井冈山的路线,期间一位哨兵不认识毛主席,以为他是闲杂人等,遂依照命令将他拦下来。
毛主席倒也不气恼,让哨兵尽快去通报营长、营党代表,就说“毛委员”来了。哨兵随即跑步前往营部,告诉营长有个姓毛的人来了,营长马上想到此人可能是毛主席,于是立即亲自前去迎接主席,并专程向哨兵介绍了毛主席。哨兵随即向主席道歉,并主动请求处分,但主席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夸他警惕性强,恪尽职守,是一位好同志!
这位哨兵名叫杨梅生,他曾经在北伐军中服役,后来跟着上级一起到南昌参加起义,加入红色阵营。后来,他又受党组织委派,到湘南协助毛主席组织农民起义,并被任命为起义部队的班长。杨梅生意志坚定、品行优良,自始至终听党指挥,即便再苦再难都没有想过放弃革命。
起义部队在离开文家市之后,有很多战士开小差,偷偷逃走,杨梅生对此很是气愤,他想将这些逃兵枪毙,以正军法军纪,但毛主席却在此时拦住了他,主席表示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便强行留下来也毫无用处,只会添乱,不如主动放他们离开。
当年年底,毛主席率领起义部队进驻井冈山,并吸纳了当地两批武装力量,进一步扩充了实力。1928年,红四军建立,杨梅生被提拔为班长,1929年,他跟随红四军先头部队向东转移,于赣南开辟了一片新的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几经扩张,最终发展为中央苏区。
至1932年,杨梅生已经升任团干部,1933年他更是被擢升为师长,并在当年下旬奉命率军向东北方向突击,意在逼迫敌人加强对浙江、安徽的防守,借以缓解中央苏区面临的军事压力。1934年,红军即将长征,而杨梅生却在此时患上了病重,失去了行动能力,上级首长见状便打算将他留在苏区,可毛主席却坚持要让他跟大家一起走。
抗战期间,杨梅生先是在八路军中工作,后来又进入新四军中任职。解放战争时,他在林帅麾下担任纵队指挥官,曾经参加过辽沈战役,并在解放长春的军事行动中立下了大功。建国后,他奉命在湘南一带剿匪,陆续打掉了好几个悍匪集团,击毙土匪千余人,俘虏上万人。与此同时,他还配合行政部门推行土地改革,为农民们分产分田,让穷苦人都能有安身立命的资本。1955年,杨梅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往后数十年间,他一直在华南工作。
70年代初,他意外卷入一场政治风波中,被罢免了职务,一直到1977年他获得平反,次年,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因病离世。值得一提的是,杨梅生早年为了闹革命与母亲分离,两人十几年没有联系过,建国后,杨梅生曾经多次托人到家乡找寻母亲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1950年下旬的某天,杨将军在秘书的陪同下,前往某码头视察,期间他遇到了一个老乞丐,看着很是面熟,而老乞丐也呆呆的望着他,两人互相看了一会儿,杨梅生这才认出来,这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母亲!
原来,杨梅生在参加革命之后,反动派便对他的母亲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母亲在老家实在过不下去,便逃到外地四处流浪,靠着讨饭维持生计,每天露宿在野外,以天为被、以地为枕,受不了不少委屈。杨梅生觉得自己愧对母亲,为了好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将母亲接回军区大院居住,余生一直好生侍奉母亲,让母亲度过了一个圆满的晚年。母亲离世之后,他将母亲的遗体迁回湖南老家安葬,让母亲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