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的脉络中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
象征着热情、光明、希望、勇气以及力量
随着人类对火的发现、崇拜、尊敬、掌握和运用
火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孕育出了无数与火相关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活动
佛山
这片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土地
深谙“玩火”之道
与火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耀眼
成为中秋佳节中不容错过的亮点
烧番塔,火苗高升漫天火星
锣鼓响,人声沸,火焰冲出塔口,烈焰腾飞,漫天火星。“烧番塔”是佛山很多村庄中秋节日的重头戏,在西樵松塘村、丹灶仙岗村等地尤为盛行。
每逢八月十五中秋夜,伴随鞭炮、锣鼓声来到番塔旁,“番塔”旁整齐摆放好月饼、水果,塔底插满香。塔身上小下大呈锥形,从下往上每一层都要向内部收缩一圈,最上层顶端仅留一孔,利于火苗上蹿。村民打开塔底的炉口,点燃番塔内竹枝、柴杆草与木糠等主要燃烧物,塔内便会瞬间冲出满天星火,火光升得高寓意“步步高升”,火烧得越旺,寓意生活火红事事兴旺,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期盼。
番塔点燃,火焰直冲云霄。摄影:廖明璨
在松塘村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里,村民们依然用传统的工艺堆砌起一座座砖瓦塔,并在中秋之夜点燃火焰。八月十五晚八点,随着锣鼓声,松塘醒狮从松塘孔圣庙起鼓出发,步青云路,登翰林门,声声响炮伴随,不久便来到番塔旁。火焰在塔内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丰收的庆祝。这一刻,松塘村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松塘村中的池塘名为月池,据说绕月池游走一周可以带来好运。摄影:区庆发
在仙岗古村,每年烧番塔有一个传统,每一年都添砖加瓦,每一年都加一层砖往上垒,一年比一年高,寓意步步高升。当塔身烧至通红时,火苗开始从小口外冒,众人便用工具开始抖动开始燃烧的杂草,使火焰从顶端冒出数米之高,在夜色中显得十分绚丽壮观。
村民不断搅动燃烧的火料。图源:珠江时报
图源:珠江时报
“太震撼了!这里的氛围真是太棒了!火焰的光芒与村民们的团结精神交织在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愉悦。”在皎洁月光下,当地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观看番塔旺盛的火焰,个个都不亦乐乎。
图源:今日南海
舞火龙,祥瑞之光照耀人间
在中国神话传说体系中,“龙”这一形象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吉祥寓意。
在佛山地区,舞火龙作为中秋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已经历经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这一习俗的起源,据传是为了驱散瘟疫,保护百姓安康。时至今日,舞火龙已成为佛山一种凝聚乡情的文化习俗,它如同一根纽带,紧紧地将乡亲们的心连接在一起,共同传承和弘扬着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舞火龙旧时用稻杆扎成龙形,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壯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随着舞龙手的奋力舞动,火龙在夜幕中蜿蜒盘旋,时而翘首仰视、时而摇头摆尾。火光映照下,龙身栩栩如生,仿佛真龙降世。村民们通过舞动火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火龙的龙头插满香烛后非常重。图源:禅城南庄
舞火龙强调形(姿势)、技(配合)、势(气势)等要素,以配合默契、动作粗犷为主要特色,以碎步、跳步、马步等为基本步法。其基本套路包括“蛟龙漫步”“游龙戏浪”“神龙跨海”“龙肚戏水”“神龙转尾”等,烟火翻腾的火龙,舞动起来虎虎生威,热闹无比。
村民舞动全身插满香烛的火龙在村中游走,祈福平安。图源:禅城南庄
舞火龙最热闹的当数南庄镇上元村。据《上元霍氏族谱》记载,上元舞火龙脱胎于祭祀民俗,每于农历八月十五、十六晚在上元村巡游表演。其火龙长约百米,用水浮莲茎叶包裹,并固定于龙棍上,龙棍相隔约1.5米,共68根。每根龙棍需要3人轮流抬举,整个表演至少需要200多名舞者协同完成。
村尾村将用水浮莲根部扎制火龙身躯和头部。图源:禅城南庄
今年中秋,在南庄上元村、紫南石邱村、梧村村、溶洲村、村尾村、狮山万石村、夏北社区等地,游客们将有机会近距离观赏这一万人空巷的震撼场面,感受火龙带来的吉祥与祝福!
舞火龙图源:禅城发布
青火龙图源:南海狮山
除了热闹非凡的烧番塔、舞火龙,中秋期间,佛山举办了多项“火热”的非遗文化活动。
龙舟竞速,开启河涌“狂飙”戏码
中秋佳节,怎能少了赛龙舟的激情与热血?佛山作为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赛龙舟活动自然必不可少。佛山打造了首届F3龙舟超级联赛,三水、高明分站赛将在中秋假期间热烈开赛!而禅城和顺德的分站赛则安排在中秋假期后的第一周举行。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暨“保利·湖光里杯”狮山镇第二届龙舟赛在博爱湖启动。图源:南海融媒
在宽阔的河面上,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船上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各位街坊、游客们在比赛期间不仅能看到一场精彩绝伦的水上版“速度与激情”,更能参与龙舟文化节、城市品牌主题彩龙、“龙舟宴”等龙舟主题活动 。
2024杏坛龙母诞龙文化系列活动传统彩龙巡游现场,龙舟齐聚龙潭大涌龙母庙段。/顺德融媒记者周焯杰摄
一夜鱼龙舞,非遗鱼灯点亮升平
据地方史料记载,顺德自清中期起流行花灯制作与观赏,清末民国时鱼形花灯在大良流行,擅长制作鱼形花灯的能工巧匠也多起来。当时,顺德当地机器缫丝业发达,经济繁荣,致使民众生活丰富多彩。正月期间,顺德的会景、神诞等喜庆活动尤盛,其中大良鱼灯会成为正月活动的亮点之一。
图源:大良升平社区
图源:大良升平社区
大良鱼灯拥有富有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有600多年的历史,以鱼为型,以竹为骨,扪上明纱,绘染鳞鳍,通体透亮,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制作时追求像真度高,颜色逼真,达到“双双鳞影误真鱼”的效果。
鱼灯长六七尺至一丈多,巡行时以支柱撑持,大灯还需多添两人撑着首尾帮力。种类多达几十种,有火鲤、鳜鱼、桂鱼、鲈鱼、石斑、鲮鱼、狮子头鱼、红鰺等,鱼种之丰富驰名遐迩,反映了顺德渔业的兴盛,地域特色明显。
大良鱼灯传承人潘智江。王庆武/摄
升平鱼灯会上,人们跳着鱼灯舞,用鱼灯祈求风调雨顺,丰收硕果;也有人手提鱼灯,穿梭于石板街道里,感受那份喜悦与祥和。随着时代的发展,升平鱼灯会上除了保留传统的鱼灯巡游,还创新加入庙会市集、青年瓦舍、国潮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活动,让众街坊感受一年一度城市节庆新民俗。
醒狮献瑞,中秋来看梅花桩上的佛山功夫
岭南每逢盛事,必有醒狮欢腾,这一传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醒狮,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岭南文化之精髓,彰显岭南人民自强不息,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
《雄狮少年》音乐剧剧照图源:广州大剧院
明月照岭南,万户庆中秋。在西樵山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舞狮队员们身着彩衣、手持狮头,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狮子时而翻滚跳跃、时而腾空而起,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憨态可掬,踩着鼓点,舞出千姿百态,为观众再现了一代宗师黄飞鸿的风采,赢得掌声不断!
舞狮不仅是一项观赏性极强的表演艺术,更是佛山人民对生活美好祝愿的寄托。中秋期间,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醒狮场、西樵山天湖广场、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等景区就能感受“舞狮献瑞贺中秋”的喜庆节日氛围。
图源:南海发布
中秋佳节,佛山文旅诚邀各地游客共赴一场火舞中秋的非遗盛宴。马上收下这份“月光宝典”,一起品味佛山非遗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