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世今生

“桥”见滁州

我/就/是/要/去/滁/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条天然水系形成的穿城而过的河——滁州内城河。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曾站在水系旁,写下了名篇《滁州西涧》;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滁做官时,曾在这里久久伫立;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滁讲学时,曾在这里轻轻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时期滁城图

翻开《滁州古城记忆》这本书,里面的一张民国时期滁城图,立体还原了当时的城市格局:城区被护城河环绕,一条自西向东的河穿城而过。书中写着滁州城内外是水乡,古代架设的桥梁有56座,其中内城河上有上水关、太平桥、广惠桥、落虹桥、通济桥、文德桥、下水关7座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过境迁,如今自上水关至下水关全长1.8公里的水系上,现存古桥4座——上水关、广惠桥、文德桥、下水关。内城河上的古桥有什么故事?记录着老滁城人哪些记忆?不妨跟我们一起听一听古桥的吟唱。

一起了解滁州古桥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城河上的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内城河上的第一座古桥——上水关,据《滁州志》记载,该桥建于宋代1217年,与下水关一样,主要是为了加强城防,保护城内安全,设有闸门,可按时开启,并有军士把守。

站在上水关上,西可仰望西涧湖,东可俯瞰内城河,两岸风景尽收眼底,侧耳可倾听来自滁州三中的朗朗读书声,生活与远方似乎在这里完美进行了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关’也是‘桥’,这是和当时的城市格局及建筑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滁州五中政治老师柯晓莉,作为在滁州成长生活近60年的“土著”,一直以来热爱并钻研城市人文历史,对滁州古桥颇为偏爱。

她告诉记者,上、下水关被称作“关”而不是“桥”,因为她们虽卧于河上,却是滁州的西、东水城门,也是城墙的一部分,既便于自西涧而来、向清流河而去的客货船只往来滁城,又有闸控制交通和守护安全,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晓莉说,古代中国,水陆城门并立的城市很少。而古代滁州充分利用水之利,巧妙构筑水陆城门,这不仅是古代滁州的特色,也是中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杰作。

虽然滁州的陆城门已不复存在,但历经千年的水城门却巍然屹立,向人们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滁人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城河上的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内城河上现存古桥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则是广惠桥。据记载,此桥始建于唐代,现桥为明代建筑风格,为三孔条石拱桥,每孔圆拱顶端两面有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兽雕。2016年,市委、市政府对该桥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加固修缮,桥面原来的青砖大部分得以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惠桥曾是滁州城的主要桥梁之一,自建成后发挥过重要的交通功能。桥的两岸曾是老滁州城区的繁华要地,商贾林立、人气旺盛,市井气息浓厚,经济文化繁荣。

如今的广惠桥不仅是省级文保单位,也承担着东西两岸居民通行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我们上下学都经过广惠桥,闲暇时光也都会在附近玩耍。”柯晓莉回忆道,桥上是来往的市民,桥下是玩耍的孩童,儿时的美好时光里满满都是关于广惠桥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城河上的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城河上如今最繁忙的古桥,应该就是文德桥了。南来北往的非机动车、行人来回穿梭,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高耸入云、树荫成片的法梧树下聊天,烟火气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德桥位于滁州国际大酒店的西北侧,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桥。在桥南岸立着一座石碑,石碑上赫然写着“三元桥”。

一座桥两个名字,是“文德”也称“三元”,或许是因为它一桥飞架,连接了桥北曾经的三元宫、文庙、文峰塔等古建筑,是滁州著名的地标建筑,也是老滁城人抹不去的精神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文德桥仅桥墩为古建筑,上面的建筑均是后来重修的。”柯晓莉说,作为市级文保单位,文德桥几经兴颓,如今已从石拱桥变为立墩平桥,桥两端还筑有钢筋混凝土牌坊,内侧则刻有题额“仰观丰岭”“俯鉴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城河上的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在滁州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她既是承载着历史与记忆,又是生活日常的一部分,还镌刻着乡愁与记忆,特别是下水关这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上水关常年封闭无法通行不同的是,下水关在上世纪50年代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被用作道路桥,与环城路连通。几十年来,下水关是城北、城东片区与主城区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老东关来往市民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度重修后,下水关保留了原桥墩,正式告别了道路桥梁的模式,与如今的遵阳街片区融为一体,变成为一处古色古香的打卡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桥不成路

无桥不成市

无桥不兴城

站在历经千年烟雨的

内城河古桥旁

如今眼前的景象

早已不似当年模样

唯有河上的那一座座古桥

和水面粼粼波光

默默记录了古城滁州的

悠悠往事

娓娓述说着

一段段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作:滁州日报社“冲锋豹”工作室

来源:美好 滁州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刘永江,终审:张 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