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新米上市,颗颗油润饱满,大家赶紧下单。”清晨的阳光把金黄的稻田照得格外耀眼,重庆市忠县石宝镇云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川龙站在稻田里直播卖米,吆喝得十分卖力。

杨川龙的吆喝,并不是为自家的稻田,而是村集体的110亩成熟的水稻。根据目前水稻市场行情测算,今年云山村集体的水稻将变现18万元,为村集体上半年的账簿再添一笔收入账。

“发展集体经济是头等大事,一点不敢耽搁,村村都在‘赛马比拼’哦。”杨川龙说,村集体不仅有水稻生产基地,还积极探索“电商+农产品”模式,村干部化身助农推荐官,通过拍摄抖音视频,为柑橘、腊肉、大米等特色农副产品代言,带领优质农产品从“云山深处”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平台粉丝达6.9万。“村里还有综合服务社,开设农资超市、文具店等实体店,利用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与20余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助力农副产品销售额达67万元。”

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近期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314个、占比90%。其中,石宝镇云山村以10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位居全县各村榜首。

云山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并不是一枝独秀。近年来,忠县以“村集体有支柱产业、村组织有凝聚力、村民有稳定收益”为目标,鼓励农村集体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让村集体经济“破茧化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目前,忠县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在汝溪镇龙湾村,村“两委”把耕地保护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硬措施”。用好撂荒地、耕地恢复补足土地和高标准农田180亩,发展紫苏中药材、优质杂交水稻并套种中药材水菖蒲,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实现增收40万元。

在石黄镇金星社区,社区创办“强村公司”,由社区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引领,开办金信农业公司等5个经营主体,构建“1+5”发展模式,分别开展商业零售、场镇垃圾清运、小型工程等业务,上半年实现经营性收入76.9万元,预计全年可达150余万元。忠县村集体经济从前几年“空壳村”比比皆是的境地,到如今90%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跃升,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忠县实施‘十百工程’,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让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赛马比拼、蓬勃向上的发展局面。”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李浩作出了回答。

去年,忠县制定出台《“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在全县350个涉农村(社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整治工作,并纳入赛马比拼。其中,集体经济收入是重要评比指标。

《方案》提出,每年推荐优选50个“忠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社区)”(简称“创建村”),其余300个村(社区)为“忠县乡村振兴整治村(社区)”(简称“整治村”)。每年通过争先创优、赛马比拼,从“创建村”中评选10个“忠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简称“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各村(社区)实现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社会治理和谐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规定,对于新获得“示范村”称号的村(社区),县级各单位将优先推荐申报市级和国家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县里每年从财政衔接资金等有关资金中统筹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对获评“示范村”称号的村(社区),以新增项目形式给予奖补。对于已获得“示范村”称号的村(社区),年度测评得分高于“创建村”第26名的,在来年产业项目安排中给予倾斜。

“示范村”的村(社区)干部参加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为公务员或招聘事业人员时,按规定予以激励。对连续两年排名“整治村”倒数3名的,则由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县乡村振兴局进行专项督导整改。

“实施‘十百工程’极大地激发了各村‘力争上游’发展集体经济的活力。”东溪镇党委书记秦小峰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