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蔡志忠说“禅是一种生活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发布了以【蔡志忠出家修行与顿悟】为主题的文章,特别是和《不剃度、不打坐、不持戒!—— 蔡志忠告诉你怎么修行》这两篇文章,引发了很多人对于信仰、修佛目的、学禅方法、开悟路径等方面的大讨论。

来评论区留言的人形形色色:

有得道悟道者,有好学末学者,

有顶牛好强者,有一知半解者,

有跟风者,也有不知所云者。

然而,由于根器不同,认知深浅有别,最后讨论往往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变成了情绪的发泄。对于这样的朋友,我也只能祝福他们能早日走出我执偏见,沉下心来好好听听别人的声音。

那么问题来了,在大量涌进我文章审阅、评论、分享的有缘人里:到底什么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谁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呢?

今天,我将从蔡志忠关于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 的观点出发,试图去解答和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谁才是真正的修行者”?谁又是修行的假把式者?且听我一一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许多人吃素、念经、礼佛、做慈善工作,逢人即言【本乃修行之人】,而真正的修行具体是什么样子呢?

佛陀教育我们,修行是靠理论和实践双重结合来实现的。如果只是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而不切实际地做到身体力行的实修,那只能说他是一位【演员修行者】,一切都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开悟离他还差十万八千里。

更别提那些以修行为幌子来敛财的虚假修行者,禅师整天劝信徒放下,却总嫌自己赚得不够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志忠:禅是一种生活态度

蔡志忠认为禅是一种完全了悟生命实相的生活态度。

他说:“禅就是无我地融入于时空,永远融入于此时刹那瞬间,心像镜子一样,时时完全反映此时现况。” 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禅的生活态度。

禅的生活态度强调对当下的全然关注和融入,不被过去或未来的思绪所牵绊。如心似镜子,只是纯粹地映照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没有主观的预设和偏见,也没有对过去的执着或对未来的焦虑。

以这种态度生活,就能以平和、接纳的心态面对每一个瞬间,无论遇到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真正做到活在当下,体验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就像蔡志忠本人,十五岁开始立志以漫画作为一生的事业,在创作过程中,他心无旁骛,专注于当下的每一笔、每一划,不受外界名利等因素干扰,只是纯粹地享受创作的过程,这便是禅的生活态度在他身上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志忠:真正的禅在了悟生命实相之后

蔡志忠指出,当如实知道生命的实相后,便能更清楚在有限的人生时间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以及应该朝向哪边走。这种生活态度强调对自我和生命的深刻认知与理解。

那么真正的禅悟生活态度又是什么呢?

一、用心若镜

把心当成镜子一样,事情未来之时,不期待;事情来之时,完全如实反映;事情过了之后,又回复成空。

心完全融入于即时刹那当下,不以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看待事物,也没有我、人、主、客、时间的分别心。这样的心便能达到不为客尘所动、不被不同境遇所惑的境界。

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事件时,不带有过多的预设和偏见,只是纯粹地去体验和应对,如同镜子只是映照出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添加自己的主观色彩。

二、不被外物所扰

蔡志忠强调世间的一切标准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是得是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即刻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十五岁开始立志以漫画作为一生的事业,即便生活条件艰苦,每天只能吃速食面度日,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心不为外物所分散,只是专注于漫画创作,这体现了他不被外界的名利、得失等所干扰,坚守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生活态度

三、融入时空

禅就是无我地融入于时空,永远融入于此时刹那瞬间,心像镜子一样,时时完全反映此时现况。

开悟的禅者没有时间观念,无分别心去区分此时彼时,无论任何状态,永远是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

这意味着以一种全然开放和接纳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当下,不被过去或未来的思绪所牵绊,能充分感受和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无论是春天的百花、秋天的明月,还是夏天的凉风、冬天的白雪,都能以平和喜悦的心境去体验,就如云门文偃禅师所说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总之,蔡志忠所阐述的禅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纷扰和烦恼,回归到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与专注的态度,帮助人们在忙碌和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更加豁达和智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禅,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境界,而是体悟生命实相之后的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对于修行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追求,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呢?

我且结合蔡志忠的生活禅观点,进行几点意见,供各位同修小伙伴进行参考,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一、修行不是表演,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

有许多人自称为修行之人,他们吃素、念经、礼佛、做慈善工作,逢人便宣扬自己的修行之举。然而,真正的修行并非如此表面化。

佛陀教导我们,修行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仅仅高谈阔论、引经据典,却不付诸实际行动,那只能算是 “演员修行者”。他们的行为不过是为了给别人看,离真正的开悟相距甚远。

更有甚者,一些以修行为幌子敛财的虚假修行者,他们口口声声劝人放下,自己却贪婪地追逐财富。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修行的本意,更是对信仰的亵渎。

真正的修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同种下一棵小树,我们只需为它浇水,耐心等待它成长。不能急于求成,强行拔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修行者应尊重生命的规律,不执着于结果,不着功德相。当我们的本身不着任何相,便是法身,便能得见如来。

二、佛性在万物之中,修行在于修正自身偏差

万物皆有佛性,佛并不在那高大的塑像里。诸佛最能做到 “无我” 境界,没有尊卑之分。

如果一个人连别人的自然生理现象都无法忍受,那肯定不是真佛。修行的关键是要领悟经中真义,修正自己身体、语言、行为的偏差,而不是将佛偶像化。我们不能陷入盲目崇拜的误区,而应从内心去感悟佛法的智慧。

修行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无论是身处红尘之中,还是居于寺庙之内,只要真心实意地修炼自己的内心,就没有本质的差别。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但只要保持如实的修行态度,不束缚自己的心,不套用任何模板,就能让心在不同情境下始终处于无来、无往、无始、无终、无住、无想的不生不灭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发心决定修行的境界

做事要看发心,是出于慈悲心还是色心。

当年莲花生大师在印度身披薄衣袈裟,到藏地后改穿厚厚的氆氇;在印度以素食果腹,到雪域高原却食酥油、啖牛肉。这充分体现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谛。

常规会随时空而变化,而心中的信念应持之以恒。真正领悟到这一真谛的人,能够顺应内心,如实反应,时时刻刻融入当下的情境。

真正的修行者,发心必定是慈悲的。他们以关爱他人、利益众生为出发点,用行动践行佛法的智慧。无论是一句温暖的话语,还是一个小小的善举,都能传递出慈悲的力量。而那些出于色心或其他不良动机的人,即使表面上做出一些修行的举动,也无法真正触及修行的核心。

四、修行是一种生活态度

禅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意味着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修行的心。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抱怨、不气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对待他人时,充满关爱和包容,不斤斤计较;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忘记内心的精神追求。

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让我们更加从容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真正的修行者,不会把修行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他们在生活的点滴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坚守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善良。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真正的修行者来引领我们回归内心的平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修行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修行,以禅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感悟生命的美好。

总之,真正的修行者不是那些只做表面功夫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将修行融入生活,以慈悲心为发心,不断修正自己,向内求的人。他们以禅的生活态度,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禅是心灵的滋养

铃木大拙说:“禅的本质在于发现自己,通过发现自己来实现个人的解脱和自由。” “在禅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当下的体验和感悟。”

小伙伴们,问题来了: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作为根器尚浅的大多数普通人的我们,十分需要真正的修行者来引领我们回归内心的平静。

结合以上的观点,您自己或身边有真正修行者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写下您的观察和体悟,分享您是如何发现他们并与之结缘共修的故事。

或者直接写邮件给我(tonysprin@126.com),分享你的修行路上的心得体会及参禅悟道的故事。我将一一进行回复,并优选部分来信在【艾麦先生】公众号进行公布,以飨读者。

传播爱与感恩

成就未来与梦想

让我们一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麦心语心愿

当我们学会以平和的心态

去接纳生活中的一切时

我们便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都是修行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一行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