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楠/文字整理:小月文史

(亲历者口述,笔者整理,为阅读顺畅用第一人称叙述,部分情节艺术处理,感谢您辛苦阅读)

我叫王楠,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

小村位置偏僻,三面靠山,水田很少。

都说“南稻北麦”,我们那边因为水田少,加上那个年代水稻产量不高,所以平时还是以红薯和玉米为主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薯和玉米,偶尔吃一两餐会觉得很美味,尤其是甜玉米,烤熟吃味道最好,甚至比软糯香甜的大米饭还好吃,可天天吃胃就受不了。

那时我们吃玉米红薯饭,不像现在把玉米打成碎渣用来熬粥,我们直接把晒干的玉米颗粒放进锅里和红薯一起煮。

为了改善口味,通常玉米和红薯饭里会放一点点大米。

所以每次吃饭,我和哥哥就会争着把锅里的大米饭挑出来。

这时奶奶总会劝我们,“大崽小崽(我们的乳名),你们又不懂事了,怎么又把米饭给挑出来,你们把大米饭吃完,你爸妈他们吃什么……”

奶奶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其实她很心疼我们俩,并没有阻拦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我经常听村里人说,若此生能饱食一顿白米饭,就算当饿死鬼也甘心,足见白米饭的珍贵。

有时候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别说吃大米饭,就连红薯和玉米饭都吃不上。

记得有一年雨水特别少,一向以耐旱著称的红薯和玉米都渴死了不少,所以到了年底家里已经快断粮了。

还好父母提前做了准备,年前去镇上买了两袋粮食。

我和弟弟倒是不担心过年会挨饿,而是期待大舅能像往年一样,给我们家送点猪肉来。

母亲有两个哥哥,大舅和二舅,只是二舅在十几岁时出车祸走了。

其实,母亲和俩舅舅没有血缘关系。

亲外婆生下母亲不久后就病逝了,外公要养家,他无力照顾母亲,只得续了弦。

听母亲说,外婆嫁过来时带着俩孩子,也就是大舅和二舅。

俩舅舅从小就很懂事,对母亲一直很照顾。

大舅在我看来,几乎没有他不会的。

大舅会做木工,还会泥瓦工,甚至还会开拖拉机,靠着辛勤劳动,他家的日子比我们家过得好。

这几年,大舅搞起了鱼塘养殖赚了点钱,加上他们家靠近小镇,买猪肉比较方便,所以每到过年时,大舅都会给我们家送来几斤猪肉。

大舅不肯拿钱,母亲便把家里的土鸡蛋分出一半让大舅拿回去。

今年的情况不同,因为干旱,一家人都吃不饱,没有多余的粮食喂养小鸡,所以到了年底也没有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大雪纷飞,把进出山的路给封了了,要想进山,只能踏着膝盖深的雪一步步艰难步行。

每年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过小年这一天,大舅会准时给我们家送猪肉,只是今年到了二十六,大舅还没有来。

那时通讯不方便,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我和弟弟只能焦急地等待。

父亲见我们俩很着急,他只得无奈地安慰我们道:“等明年爹爹去外面做工,赚了钱一定让你们吃上肉。”

我和弟弟听了直摇头,因为今年一年还没开荤,就等和过年喝点肉汤。

腊月二十七那天下午,屋里太冷啦,我和弟弟无精打采地趴在床上睡觉。这时,门“咯吱”一声响被推开了。

听到是大舅的声音,我和弟弟兴奋得顾不上穿鞋跑了出来。

大舅身上沾满了雪,脸上冻得通红,不等父母开口,大舅面带歉意道:“小妹,妹夫,今年雪大,是我来晚了。”

母亲连忙回道:“大哥,你这是哪里话,下这么大的雪就没必要来了,你看你衣服都湿透了……”

母亲一脸心疼,边说边进屋拿了一件大棉袄给大舅披上。

等大舅坐下,父亲轻声问了一句:“大哥,这雪下个没完,听村里人说进村的小路积雪有半米厚,根本走不了,你走的哪条道?”

大舅憨厚笑了笑:“进村的小路积雪厚,自然走不了,我走的大道。”

大舅说的大道是乡道,平时去大舅家走小道不过七八里路,若是走乡道,至少有二十里。

母亲心疼大舅,听到这话又不禁一阵抱怨。

我和弟弟则开心极了,两眼紧紧盯着大舅拿来的袋子。

袋子鼓鼓的,想必里面装了猪肉还有其它好吃的。

父母本来想留大舅吃饭,可大舅才坐了一会儿,身子都还没暖和就要急着走。

大舅说天色不早了,他得尽快赶回去。

我们这一带到了晚上经常有野狗、野猪出没,所以一半晚上不会出门。

母亲送大舅到门口,她一脸愧疚道:“大哥,今年家里收成不好,连小鸡都没养,猪肉钱先记着,明年我把钱给你送过去……”

不等母亲说完,大舅连忙摆手,“小妹,你和大哥客气啥,以后要再提钱,大哥要生气了。”

说完,大舅转身大步离开了。

母亲叮嘱大舅一路小心,等大舅走远了她才进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大舅送来的袋子挺沉,母亲一脸好奇,当她打开袋子一看,顿时就哽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