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一段尘封八十余载的二战秘辛,直至在《里斯本丸沉默》这部纪录片片里才被缓缓揭开其神秘面纱,显其惊心动魄之姿。这段关于舟山海域的生死救援,犹如一幅悲壮的画卷徐徐展开,而在电影里的中国渔民身上,我看到了超越国界的大义凛然,那是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善良与勇敢,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事关二战的纪录片并不鲜见,但《里斯本丸沉默》的独特之处在于电影不仅仅是做到了开篇自诩的“本故事完全基于事实”,更在于作为一部纪录片,电影辗转多地,走访了中、英、美、日四方的视角,用夯实的史料证据,再现了这场日本用轮船秘密押送英国战俘,却遭到美国潜艇袭击,中国渔民救人,最终仍导致八百多人命丧大海的人为惨案。而在这场惨案的背后,电影做到了用绝对客观的立场,去还原当时身处不同阵营,他们对这场事件最为真实的看法,这些迥异的立场所形成的,恰是战争的原罪。
在整个事件中心所处的,无疑是英国人,透过镜头不难发现,即便是幸存者也往往时长会陷入到对那段记忆痛苦的回忆中,性格大变,而这八百多人的命丧大海,背后则是八百多个家庭的破碎,他们失去了父亲,丈夫,兄弟这些最亲近的人,这样的伤痛透过电影镜头,我们可以真实的看到,这种痛苦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弭。
另外两股视角则显得尤为复杂,从美方的视角看,他们自认为没错,他们也不知道船上满载着英国战俘,他们虽然同情英国战俘的遭遇,有着自责,却更多是将罪责归罪于日本,而对于“里斯本丸”这艘船的船长来说,站在日方的视角上看,他们的反思显然称不上反思,这场不符合《日内瓦公约》的战俘押运相比于日本在中国留下的战争罪行相比,可谓九牛一毛,所以他们在镜头面前述说这段往事,也只是略带尴尬而已,这与今天日本仍旧从来没有真正反思过这场战争不无关系。
中国视角是电影里唯一挑不出任何毛病的正方,这在于被俘虏的英国战俘本质上来说,他们也不过是另外一群殖民者,虽然和我们同处于同一二战阵营,但和我们的抗日战争,不可同日而语。而只有中国渔民的到来,才让妄图毁灭证据,准备射杀所有英国战俘的日本人停了手,因为他们同样害怕历史留下这笔铁证,也是这群中国渔民给予了英军战俘们以生的希望,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的善举,在这部电影所占据的篇幅并不大,却是电影最为感人至深的所在。
由此电影通过这四个不同视角对这场颇具戏剧性事件的还原,其实赋予了观众以上帝视角,让我们看到的是战争残酷、荒诞的本质,在这起事件中,没有谁是受益者,它留给事件中每个人及其家庭的只有苦难的折磨,难掩的创伤,以及不可逆的懊悔,这些情绪都被电影真实记录了下来,这使电影所完成的远不仅仅是一场历史事件的追溯。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值得被肯定,更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记录片,它不该被沉没于历史,它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场海难的绝望与挣扎,感受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极端环境下的交织碰撞。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后人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警醒着每个人战争的残酷。
个人评分: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