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广西“桂林喀斯特”、内蒙古“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等3地入选。这次中国入选的3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其保护状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而桂林喀斯特的入选也引起了很多市民关注。桂林喀斯特为何能够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入选后会带来哪些利好,接下来的科研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桂林喀斯特是极为珍贵

且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获悉,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了“中国3家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学者予以科普解读。

2022年10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公布了第一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7个中国地质遗迹成功入选。同时,国际地科联决定,今后每两年公布一批地质遗产地名录。2024年9月,“桂林喀斯特”与“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等入选。

发布会上介绍,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是地质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地质遗产地的定义为: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这次中国入选的3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其目前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伟海表示,桂林喀斯特分布面积2665平方千米,峰丛1285平方千米,峰林1167平方千米;石峰11400座,峰丛石峰7900座,峰林石峰3500座。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特别是峰林平原是世界上最典型、发育最完美的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地貌,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是极为珍贵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在世界上来说是极其稀有的,是全球塔状喀斯特的模式地。

桂林喀斯特以漓江为纽带,景观要素丰富,奇特的峰林、峰丛、谷地和平原,清澄回环的水流,嶙峋斑斓的崖壁,瑰丽奇艳的洞府,是最美丽的点缀,具有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赞美桂林的诗歌有上万首,而以桂林为背景的画作和摄影作品数不胜数,桂林山水印在20元人民币和邮票上,“桂林山水甲天下”家喻户晓。

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

有利于深入开展漓江流域景观资源开发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位于桂林的实验室进行同位素分析操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岩溶所”)位于桂林,长期致力于地质遗迹与岩溶景观资源评价工作,支撑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岩溶中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个地学类二类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后,依托岩溶所建设运行,作为此次评选委员会成员全力促成了桂林喀斯特入选第二批百大世界地质遗产地。

此次入选给桂林带来哪些利好?陈伟海表示,桂林喀斯特入选作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进一步巩固了漓江流域在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近年来,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知名度,受到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高度认可,这是对我们未来继续申报实施科研地调及社会服务项目的重要支撑,有利于长期深入开展桂林喀斯特及漓江流域景观资源开发保护、水资源评价及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工作,服务桂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岩溶中心秘书长罗劬侃表示,岩溶中心在此次评选过程中良好发挥了国际平台作用,是推评活动的17家合作单位之一,也是评选委员会中唯一由中方主导的国际合作组织。

从2023年开始,基于桂林喀斯特的独特科学与美学价值,岩溶中心组织专人第一时间编写申报材料,与评选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积极沟通协商,成功促成桂林入选第二批百大世界地质遗产地,进一步彰显了岩溶中心国际合作优势,有利于在未来持续推进和促成国内外具有全球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入选全球“百大世界地质遗产地”。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是全球地学领域具有最高学术权威及参与度的国际组织之一,从国家层面来讲,能够进入‘百大’不仅体现了地质遗产地的美学价值,更是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体现,彰显出我国地学机构的话语权及影响力。”罗劬侃表示,这对于未来以桂林岩溶为主题申请获批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学术会议及培训研讨均具有重要意义。

岩溶所将针对桂林侧重开展国际合作

与交流科研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桂林开展野外工作。

桂林喀斯特入选第二批百大世界地质遗产地,离不开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付出和努力。

据悉,近年来,桂林市坚决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专门成立了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把每年的4月25日定为“漓江保护日”,率先在全国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数字漓江5G实时监管平台,大力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创发布生态环境报告和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漓江干流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桂林水环境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十。

在一系列工作下,桂林喀斯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漓江源头猫儿山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漓江正在积极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和“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今年年初,桂林还受邀在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主题边会上分享漓江保护实践经验。

“桂林喀斯特有幸成为世界地质遗产地之一,将进一步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桂林喀斯特地质景观和漓江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助于加强遗产保护与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吉华表示。

过去,桂林高校与科研单位对桂林岩溶的研究集中在基础理论和资源评价方面,属于专业、学科范畴,没有对桂林山水演化进行系统研究。数十年来,桂林山水饮誉世界,桂林以山水为特色开发旅游资源,山水已成“国宝”,纳入国家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更成为国家对外接待的窗口。到访者不仅被桂林山水所吸引,更想知道山水的来历。

陈伟海表示,当今,桂林山水保护、桂林山水科学文化建设、新时代旅游方式等转型升级,均需要加强山水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接下来,岩溶所将针对桂林侧重开展基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在水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岩溶生态保护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工作,通过建立监测站,构建覆盖全球的系统监测网,为全球岩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撑。同时开展岩溶水循环、岩溶碳循环、土壤氮循环等理论研究,实施岩溶地质灾害模拟试验。凭借桂林特有的地质地理条件,将岩溶科学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开展岩溶区的自然资源保护,推进岩溶区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还会将桂林列为国际培训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举办地,向国际同行展示桂林特有的山水地貌特征,共同见证古老碳酸盐岩在陆地演化过程中特有的地貌形态,与国际同行共同谱写全球岩溶发育模式全图谱,为全球岩溶相关地质遗产地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马翔)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