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不一,但是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以及“求贤若渴”的用人之道,确实是后世无数人心目中都认可的英雄,他广开才路,不拘一格,从寒门子弟到世家大族,只要是有才之人,皆能得其重用。

然而,在这众多被曹操赏识并委以重任的英才之中,却唯独缺少了那位后来成为蜀汉丞相、智计无双的诸葛亮,这不禁让人好奇,曹操为何会对如此杰出的诸葛亮“视而不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不想要

其实不是曹操不想要诸葛亮,除了本身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外,想要在刘备之前发现诸葛亮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地域与时代的双重阻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曹操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势力范围都集中在北方中原,他对南方的动态了解有限,尤其是对荆州地区的人才可能了解不够深入,而诸葛亮则隐居在荆州隆中,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信息流通极为不便。

这种情况在今天还好说,但是在那个军令都需要骑马加急配送的时代,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时代,即便是再耀眼的才华,也难以迅速跨越地域的界限,被远方的统治者所知,显然曹操和诸葛亮就是这样的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本身诸葛亮在隆中的隐居生活,他接触的人和想要接触他的人都很少,退一步讲,就是是曹操想要诸葛亮,也要先知道有诸葛亮,虽然诸葛亮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研读兵法、治国之道,却也让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时政治舞台的中心,未能及时进入曹操的视野。

从时代背景来看,曹操当时正忙于统一北方,与袁绍、袁术、吕布等强敌激战正酣,他的战略重心完全放在了北方的战场上,对于远在荆州的诸葛亮,自然难以给予过多的关注,即便有关于诸葛亮的才名传入曹操耳中,也可能因为战事的紧迫而被暂时搁置一旁,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就给了刘关张三兄弟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地域与时代的因素外,曹操的人才观与诸葛亮的特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错位,曹操在用人上虽然不拘一格,但他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够立即投入战斗或治理、具有即战力的实干型人才,如张辽、许褚等武将,以及郭嘉、荀彧等谋士,都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曹操带来实际利益的人才。

而诸葛亮则不同,他更擅长于长远规划与战略策划,需要较高的信任与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这种特质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并不容易被立即识别并重用,尤其是对于像曹操这样急于求成的领导者来说,更是难以给予足够的耐心与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即便曹操有机会接触到诸葛亮并认识到其才华,他也未必能够成功招揽到这位智计无双的谋士,因为在这段历史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刘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他用自己的诚意与坚持打动了诸葛亮,使其决定出山相助,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诸葛亮个人的命运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

对于曹操而言,刘备的介入无疑是他错失诸葛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曹操得知刘备已经成功招揽到诸葛亮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位智者的价值所在,但此时再想招揽已为时过晚,因为诸葛亮已经找到了自己认可的明主并决定为其效力,这种忠诚与信念是任何物质诱惑都无法动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在诸葛亮面前展现的忧国忧民、极端谦卑的姿态,也增加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和好感,加上刘备的身份可是汉室正统“刘皇叔”,还有关羽张飞等大将的辅佐以及内部团结的氛围,加上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种种因素才有了诸葛亮答应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情报与评价的滞后也是导致曹操未能及时发现并重用诸葛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古代社会中,信息传递的效率极低且容易失真,关于诸葛亮的准确评价可能并未能及时传达给曹操或者在传达过程中被误解或夸大其词,这种情况在乱世之中尤为常见因为各方势力都在努力争夺人才资源而有意无意地夸大或贬低某些人的才能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因此即使有关于诸葛亮的正面评价传入曹操耳中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忽视或低估,毕竟在曹操的眼中有着太多需要他亲自去甄别和选拔的人才而诸葛亮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之所以对诸葛亮“视而不见”并非是因为他缺乏识人之明或用人之道,而是因为受到了地域、时代、人才观、外部竞争以及情报与评价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一历史性的错失。

同样是刘备集团中的关羽,号称三国时期的义绝,这样的名声在外,按理说曹操是很难得到关羽的信任,让关羽为自己的卖命的,但曹操还是在关羽被围困时没有选择直接攻打,而是派出了使者(如张辽)前往劝降,这足见曹操对关羽的重视,希望通过和平手段收服这位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不仅向关羽承诺了极高的待遇,包括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等这些在当时极为诱人的条件,显示了曹操对关羽的诚意和渴望,更是尊重关羽的意愿,在关羽提出“土山约三事”时,曹操虽然知道其中有些条件对自己不利,但还是选择了答应。

包括之后关羽投降后,曹操立即封他为偏将军,并在白马之战后因其斩杀颜良的功绩,封其为汉寿亭侯,甚至在最后关羽选择了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但曹操并没有因此责怪他或追杀他,相反,他对关羽的忠义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敬佩,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容忍和渴望有多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我们也不必过分苛责曹操因为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在乱世之中能够像曹操这样广开才路、不拘一格的领导者已经实属难得,而诸葛亮与刘备的结合则更是历史长河中一段不可多得的佳话它让我们看到了忠诚与智慧的力量以及命运与机遇的交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