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风流才子徐志摩因飞机事故意外坠机身亡,享年34岁。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感情纠葛,徐志摩的才华和个性让他成为时代的焦点。意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这场葬礼也因此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交场合。

在这个背景下,七岁的金庸代表查家参加了徐志摩的葬礼,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个孩童而言,葬礼上的丰盛宴席与皇家般的排场让他有了一次难忘的体验,也对徐家的家族背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流才子的不幸陨落

此次飞行原本是为了参加由林徽因主持的建筑学讲座。因为他的个人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他与三位女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感情纠葛,这些故事早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八卦和议论。

徐志摩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和散文极具影响力,尤其是他的自由恋爱观念和对传统婚姻的反叛,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极具争议和前瞻性的。他的文学作品和公开演讲广泛传播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影响了一代人。

他的私生活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徐志摩最初的婚姻是与张幼仪的一桩传统的包办婚姻,但很快他就因不满张幼仪的传统观念而离婚,并在留学英国期间遇到了林徽因。林徽因当时是梁思成的未婚妻,但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段关系却在文学和建筑界留下了长久的讨论。离开林徽因后,徐志摩遇到了陆小曼,一位已婚女性,他们的关系同样充满争议。尽管遭到家族和社会的广泛反对,徐志摩与陆小曼还是结婚了,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与家族间的矛盾。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对他的这些行为极为失望,以至于在得知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断绝了父子关系。这对徐志摩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不得不依靠在国内多个大学的教职来维持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的独特体验

葬礼当天,尽管气氛沉重,金庸却被安排在一张长桌前,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宴席。这场宴席由徐家精心准备,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金庸首次体验到如此豪华的待遇。

据他后来回忆,席间甚至无需他开口,侍者便会及时上前为他添加食物或饮料,这种待遇让他感到自己仿佛是在体验皇帝般的生活,称赞:徐家真是大户人家。

葬礼中,金庸还观察到徐家如何处理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社会场合中维持家族的尊严和形象。宾客之间的交谈虽多涉及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和其复杂的私生活,但更多的是对他生前风采的追忆和对徐家的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的葬礼不仅是一个告别仪式,也是徐家展示其家族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场合。尽管徐志摩生前的感情生活颇受争议,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所有的复杂情感似乎都暂时退让于对他生前才华的认可和对家族的尊重。

通过这次葬礼,金庸不仅见识了徐家的富丽堂皇,还感受到了家族在社会中的重要位置。这次体验对他后来的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无疑产生了影响。这场宴席,尽管是在一个悲伤的场合,却无意中成为了金庸童年记忆中一次难忘的体验,也是他对徐家豪华生活的直观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家的盛世风光

徐家在海宁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显著地位,其财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徐志摩的葬礼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徐家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其经营的多个企业,包括中国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以及涉足电力、电灯和电话服务的公司。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作为家族的主导者,曾对儿子的教育和生活寄予厚望。在徐志摩葬礼的筹备和进行中,徐家展示了其家族的豪华和威严。筹备葬礼的过程中,徐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体面地送别徐志摩,也必须处理好与宾客的社交礼仪。

徐家安排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宴席,以显示对徐志摩的尊重及对来宾的款待。葬礼上,徐家的排场和接待方式,反映了传统中国大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对传统礼仪的重视。这场宴席不仅有海量的美食,还有精心安排的座位和随席服务,显示了徐家的细致入微和对细节的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豪华的宴席和优雅的接待,无疑给参加葬礼的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反映了徐家作为地方显赫家族的社会责任和自我展示的需要。这种对豪华和礼节的重视,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家族的富裕,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家族的荣誉和名声非常重要,通过举办宏大的葬礼和宴席,徐家在维护家族荣誉的同时,也确保了社会地位的稳固。此外,这种场合也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让家族成员和其他社会名流进行交流和联络,增强了家族在社会中的联系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兄弟间的复杂情感

金庸在其成长过程中,尽管与徐志摩的直接交往不多,但在家中经常听到关于这位表兄的各种评价和故事。徐志摩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人物,他的生活和作品曾经是查家经常讨论的话题。在金庸心中,徐志摩既是家族骄傲的象征,也是父母用来教育他的典型例子。

徐志摩的生前事迹和他在文学界的成就,使得他在查家乃至整个社会中都有着一定的地位。徐志摩虽因其复杂的个人生活而备受争议,但他的诗歌和散文依然广受欢迎,他对现代中文诗歌的影响深远。

他的文学作品中展示了他对爱情和自由的深刻理解,这也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化变革中的重要人物。金庸的父母常将徐志摩作为学习的榜样摆在他面前,希望金庸能从徐志摩的学识和成就中汲取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金庸对此有着复杂的感受。他对徐志摩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纠葛持保留态度,尽管对他的文学成就表示尊重,但在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职业道路时,金庸决定走一条与徐志摩截然不同的路。

这种家庭背景和文化熏陶,在金庸的后续生活和职业选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追求,在文学创作上也显示出了独到的见解和风格。

金庸最终选择了武侠小说作为他的文学表达方式,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较低级的文学形式,与徐志摩的诗歌和散文大相径庭。

通过武侠小说,金庸探讨了诸多关于道德、英雄与反英雄的主题,这些都与他对徐志摩所持的复杂看法有关。他的作品中反映了对传统价值的批判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徐志摩生活选择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承与反叛:金庸的文学之路

金庸在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的过程中,徐志摩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复杂的因素。虽然他从小被父母教导要以徐志摩为榜样,但金庸最终选择了与表兄截然不同的文学路径。

金庸的文学生涯始于对传统文学的批判思考和对武侠文化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书剑恩仇录》的成功标志着他在文学世界的崭露头角。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动作和冒险的叙述,而是深刻探讨了忠诚、荣誉、背叛和复仇等复杂的人性主题。

这种对传统武侠故事的重新解读和深化,使得金庸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也在文学上赢得了认可。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丰满,情节紧张激烈,展现了他对人物心理和命运的深刻洞察,这些都显示出他与徐志摩的文学观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的文学成功也促使他进一步发展其职业生涯,他不仅是作家,还是新闻出版界的重要人物。他创立的《明报》不仅在香港,而且在整个华语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这家报社,金庸不仅传播了自己的文学理念,也为公共讨论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1981年,金庸的成就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认可,邓小平亲自接见了他。这次会晤不仅是对金庸文学和社会贡献的认可,也象征着他在文化交流中桥梁的角色。

通过这些成就,金庸不仅在文学界留下了自己的独特印记,也在社会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职业生涯和社会活动展示了他如何将个人的文学追求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继续推动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进步。

此外,他在创作《天龙八部》时,将徐志摩的一些特点融入“云中鹤”这一角色,显示了他对徐志摩复杂情感的艺术转化,这一点也让金庸的文学探索和人物刻画更加丰富和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