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一部评分很高的电影,名叫《窃听风暴》,讲的是二战后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那时候的东德相比于西德很落后,所以不少东德的人民都想逃去西德。
当时东德政府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并在无数民众家里安装有窃听器,并有专门组织负责窃听,一旦查到便会严惩。
要知道,这还只是国家内部使用窃听器监查就已经很恐怖了,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比这件事还要匪夷所思。
我国外交官竟在大使馆内发现了35个窃听器。众所周知,大使馆涉及的可都是国家级保密资料,在这个地方安装窃听,实在是细思极恐。
那么,这个安装窃听器的国家是哪一个?
它与我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阿尔巴尼亚要求搬迁大使馆
1983年8月下旬,我国新上任的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郗照明,及其手下一群人奉命前往阿尔巴尼亚就任。
这本是两国之间交往上的好事,却逐渐演变成了一桩丑闻。
郗照明刚下飞机,时任阿尔巴尼亚外交部礼宾司的负责人安东尼就前来迎接。但是安东尼并没有对这位即将上任的外交大使表现出欢迎的感觉,而是一见面就坏规矩,工作还没交接完毕,就让郗照明一行人换个地方住。
据安东尼称,阿尔巴尼亚为了表示对中国驻阿外交大使的欢迎,特地建造了一处更宽敞的大宿舍。
郗照明并不这样认为,他只觉得奇怪,明明自己还没递交国书,可好像阿尔巴尼亚对此也不感兴趣,只对让自己搬家感兴趣。
郗照明经过思索后,决定先敷衍过去,从长计议,对安东尼表示,搬迁使馆是个大事,要再商议商议才能决定。
而安东尼听完郗照明的解释后,脸色立马就难看了起来,又强调了几遍搬迁使馆的紧迫性。而且他还称这是阿尔巴尼亚政府经过商议决定的,必须要尽快执行。
但是郗照明摆明了就是想先敷衍过去的态度,安东尼眼见说不动他,直接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着安东尼这一系列的奇怪举动,郗照明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了起来。
等到郗照明一回到大使馆的住所内,他便叫来了同行的工作人员,一同商议了阿尔巴尼亚方要自己搬迁使馆的目的。虽然他们最终没有商讨出什么确定的结果,但是所有人都一致认为,阿尔巴尼亚这么做肯定有猫腻。
新使馆内惊现35个窃听器
经过一番讨论后,郗照明决定先把阿尔巴尼亚方面的反常举动报告给国内,然后等待下一步指示。
而等到了第二天,阿尔巴尼亚方面负责人又来强调,要在三天之内搬去新使馆,而郗照明还是坚持自己的计划,表示先完成工作再商讨搬迁的事情。
但是等到郗照明准备与阿尔巴尼亚方面商讨外交事宜时,阿尔巴尼亚方面却一直拖拖拉拉。郗照明越想越觉得不对。
现在阿尔巴尼亚仿佛什么都不着急,只急着把自己往新使馆送,这新使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郗照明凭借着多年国际交往中的经验以及自己敏锐的直觉,认为阿尔巴尼亚让自己搬迁的新使馆这件事,一定另有隐情。
于是郗照明也不敢再继续等待下去了,他当即又联系了国内,请求相关部门派出安检小组,对要搬迁的新使馆进行全方面检查。
而对于另一边阿尔巴尼亚的要求,郗照明一行人则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敷衍不了就说新使馆哪里还需改进,改进完再搬。
就这样,等到这边郗照明没理由再拒绝阿尔巴尼亚的请求时,来自国内的安检小组终于到达了阿尔巴尼亚。
安检小组到达后,立刻按照指示对新使馆进行了全民的检查,最终工作人员在使馆内部一侧墙体中,发现了一部分暴露在外面的塑料软管。
而当安检小队沿着塑料软管挖下去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窃听器,并且在继续沿着窃听器的线路进行挖掘完成后,又在整个大使馆内共挖出了35个窃听器。
阿尔巴尼亚究竟在搞什么鬼?
忘恩负义的阿尔巴尼亚高层
看着地上的35个窃听器,郗照明和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这里可是大使馆,在这里进行的谈话内容几乎都是涉及到了国家机密,如果泄露传播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窃听器上面还都写着“中国制造”,用来自中国的东西对付中国,阿尔巴尼亚真可谓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阿两国建交以来,中国从不吝啬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仁义忠厚的代表,当阿尔巴尼亚被苏联针对时,是我们及时施以援手,帮助他们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在阿尔巴尼亚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我们不顾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也要拉上他们一把手。
在两国关系最密切的二十年间,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的援助高达一百多亿人民币。如果不是这些及时雨一般的援助,阿尔巴尼亚早就不知道该成什么样了。
而在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上台后,不但对这些援助没有诚心的感谢,还直接否定了两国先前的外交成果,直接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上。
而也就是这样的背景下,这桩窃听丑闻发生了。
中国政府在得知此事件后并没有大肆宣扬,只是静静看着阿尔巴尼亚的“独角戏”。
结语
这件事情虽然因为郗照明的及时干预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但是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身处什么环境,我们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警惕性,杜绝掉一切类似行为。
而话又说了回来,这桩窃听丑闻的化险为夷以及平淡处理,不仅展现了我国外交官的机敏果断,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国风范,也是我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