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武侠小说大师”的金庸,以及新中国的开国元帅陈毅,两人居然因为是否制造原子弹的事情而发生了争论。

金庸用幽默的口吻嘲笑陈毅,建议他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

而陈毅的回应却让人深感敬佩。

那么,金庸为何会批评陈毅?

而陈毅的答复又是怎样的呢?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国际风云中,冷战的阴霾笼罩全球,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世界格局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也在努力追赶世界的脚步,尤其是在核武器的研发方面。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

中国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持了较为紧密的关系。

苏联在许多方面给予了中国帮助,中国也在困难时期回馈了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

到六十年代,苏联因与中国的分歧逐步升级,最终撤回了在中国的援助和技术支持。

特别是在中国的原子弹研发项目上,苏联的撤资撤人使得项目几乎停滞不前。

苏联方面甚至放言,中国在贫困的情况下,可能20年内都无法成功制造出原子弹。

因此许多西方国家,便乘机讥讽中国的努力。

就在此时,日本记者在一次外交部的记者会上直接质问中国是否还能继续进行核武器的研发。

当时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回应道:中国人不靠任何人,任何国家,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造出核子!

这一回应激起了中国全国上下的共鸣,许多人都为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感到振奋。

然而,在香港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金庸在自己创办的《明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中国政府的核武器研发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单靠自身力量制造核武器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金庸直言不讳地嘲讽道,与其为了制造核武器而倾家荡产,不如多造几条裤子让老百姓穿得暖一些。

金庸的这番话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他的观点无疑触及了许多人的神经,尤其是在那个以国家建设为重的时代,金庸的言论被认为是在质疑国家的决策。

很快,香港和内地的多家报纸发表了社论,对金庸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许多爱国报纸纷纷发表文章,批评金庸的观点狭隘,并认为他忽视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文汇报》更是发表了一篇题为《怕中国有?是什么人?》的文章,质问金庸为何对中国的发展总是充满质疑,而对西方国家却格外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面对这样的指责,金庸是怎么回应的呢?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苏联撤回了对中国研发原子弹的援助,并嘲讽中国在20年内无法制造出原子弹。

对此,陈毅元帅坚定回应:“就算把裤子当了,也要造出核子!”此言激起全国共鸣。

金庸在《明报》上发表文章,质疑中国的核武器研发政策,认为这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金庸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爱国报纸纷纷撰文反驳,质疑他的观点。

那么,这场闹剧最后是怎么收尾的呢?

在面对各大报刊的猛烈抨击时,金庸没有退缩,反而表现得更加坚定。

他以《明报》为阵地,展开了一场持续一年的舌战,他先后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力图证明制造原子弹是一种错误的决策。

他的核心观点是,世界各国应该销毁核武器,而不是竞相制造。

在金庸看来,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不佳,投入巨资研制原子弹不仅是一种浪费,还可能引发国际冲突,特别是得罪了美国这样的大国,无疑是在自寻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金庸的这些观点,更多是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出发,注重民生和百姓的福祉。

他关注的是民间的疾苦,却没能充分理解国际局势的复杂和严峻。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制造原子弹并非出于好战之心,而是为了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中争取一席之地,确保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领导人深知,核武器不仅是一种威慑,更是一种保障,能够为中国赢得尊严与安全。

尽管中国最终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试验,但金庸依然固执己见,认为中国不应该走上这条危险的道路。

这种坚持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应,各大报纸纷纷对他进行新一轮的批评。

正当金庸的立场陷入孤立之时,陈毅元帅得知了这场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没有选择继续指责金庸,反而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他主动出面,制止了报纸对金庸的批评,并表示金庸先生也并非毫无道理,他的出发点是爱国,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陈毅的宽容与理性让金庸深感惭愧。

他意识到自己在言辞上确实有所偏激,并对陈毅元帅的态度表示由衷的敬佩。

于是,金庸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有什么不对,请原谅》的文章,为自己的言论公开道歉,承认自己在措辞上存在不妥之处。

至此,这场持续已久的论战终于落下帷幕。

这场争论不仅展示了不同观点的碰撞,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金庸和陈毅虽然观点不一,但他们都怀着对国家的赤诚之心,这也是这场论战背后最为动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