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黄河沿岸九省区航运管理部门及交通部黄河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联合签署了《黄河航运发展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

这份协议提及,到2030年黄河将像长江一样实现全线通航,跨省达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显示,2020年前将实现黄河区段通航,能够行驶300吨级船舶;

到2030年实现黄河通航达海,通行300~500吨级船舶、船队。

黄河的通航,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国大事。

但2024年了,这些规划仍没有落实。

如果能够将南水北调中线扩容到500亿立方米每年,那么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航运能力将超过珠江流域。

这样是一个国运攸关,为民众谋求更大福祉的选择题。

黄河下游引入汉江淮河水源到华北平原,三分黄河入海,黄河上游将黄河水量大部分分流到青土湖居延海。

黄河下游恢复2000吨级的航运,华北平原不再缺水,黄河上游获得超过2亿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北航运复兴工程示意图

黄汉运河是南水北调中线二线的简称,既是运河也是调水水路。具备通航2000吨级的航道,年调水最低250亿立方米。具备过流能力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能力的人工运河。

华北航运复兴工程 投资会是多少?建设周期会有多长呢?

黄汉运河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河南、河北和山东的用水需求。也将满足淮河和汉江流域防洪,蓄水的需要。保证汉江、淮河下游的用水需求。

将嘉陵江干流,白龙江,涪江等流域的洪水调配90亿立方米每年到汉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嘉济汉工程投资少于300亿,实际年调水90亿立方米,其中70亿为洪水。设计最大调水量250亿立方米每年,丰水年份可以调水250亿。考虑拆迁补偿后,吨水投资少于2元。

未来,当涪江,白龙江和嘉陵江干流洪水调配到汉江的调水工程一旦实施。

将会是人类对水资源利用能力的一个里程碑,其意义远超都江堰。

川北洪水以经济科学的方式调配到黄河下游,全球所有缺水的地区都能实现类似的工程。将外流河原本流归海洋的洪水驯服,改道到缺水干旱的地区。

通过建设6GW到12GW的抽水蓄能电站。

能够保证从三峡到汉江中下游调水250亿立方米每年。

能确保每年从方城垭口调走至少5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资源。

而汉江,丹江口来水丰年。不需要启用抽水蓄能调水。比如最近5年,丹江口水库来水量超500亿。完全可以通过丹江口水库,淮河流域水库联动,旱涝互济。

黄汉运河并不仅仅满足了中国北方的用水需求,还将为中国西北获得超500亿立方米的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0亿立方米的水,直接浇灌2亿亩新耕地。而这些水蒸发形成二次降雨将彻底改变西北地貌。存水于青土湖,居延海将形成更大的气候改善。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曾扮演过至关重要的通航角色,特别是在隋唐大运河的辉煌岁月里,它与长江、淮河、钱塘江携手,编织了一条贯穿南北的黄金水道,其中黄河便是那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岁月流转,黄河因频繁的水患与河道的沧桑变迁,其航运的辉煌逐渐褪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便如此,黄河的通航潜力并未完全泯灭,仍等待着新时代的重启与焕发

回溯往昔,上世纪70年代,黄河河南段吞吐繁忙;而山东段达到了120万吨。

然而,进入90年代,泥沙淤积日益严重,加之水流量锐减乃至断流,黄河的通航之路变得坎坷难行。

特别是从1990年至1995年间,黄河上游降水骤减,水流量暴跌,断流现象频发,对通航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1997年,黄河下游的断流时间更是创下了226天的惊人纪录,通航几乎陷入绝境。

然而,转机在此时悄然降临。

随着小浪底水库一期工程的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其强大的调蓄功能开始显现。

自2000年起,黄河下游再未出现断流现象,为通航的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的水量相对匮乏,年流量仅为574亿立方米,与长江的浩瀚9795亿立方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直接导致了黄河的水深无法满足大型轮船的航行需求。例如,规划中的河南至山东“生态航道”对水深有着明确要求——不低于3米,以支持500吨级轮船的安全航行。然而,黄河下游的实际水深却大多徘徊在1.5至2.5米之间,部分区域更是低至1米左右,这无疑为通航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泥沙淤积问题依然严峻。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航运的风险系数,还极大地限制了船舶的航行空间。

随着近年来黄河上各类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桥梁、水坝、水库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设施在规划时往往未能充分兼顾通航需求,从而对通航能力造成了进一步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