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3年6月9日,延安宾馆到凤凰山革命旧址的路段被市民们围得水泄不通。

周总理陪着时任越南总统范文同缓步走在路上,微笑着向前来欢迎的群众招手示意,亲切地说道:

“我又回到家里来了。”

进入革命旧址,周总理亲自为范文同讲解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然而,走到一条染血的毛毯前,他突然沉默下来,眼眶隐隐有些发红,嘴里默念着“恩人”。

直到对方投来好奇的眼光,他神色才恢复了正常,重新面带笑容,继续陪其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在延安

结束一天行程安排范文同回宾馆休息后,周总理悄声对工作人员说:

“我想去陈友才同志的墓前祭拜一下。”

谁知,工作人员的神情中却流露出为难之色,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总理,47年胡宗南进犯的时候,友才同志的墓不幸被捣毁,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话音刚落,一行清泪从总理脸上滑落,他缓缓抬起右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声音颤抖地说道:

“有才的牺牲与我有关,他是我的恩人!一定要尽全力找到!”

总理何出此言?

他与陈友才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一切缘起三十六年前的那场劫难......

崂山遇险,警卫牺牲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略者的刺刀很快就伸向了华北。

他们采取“华北分离”政策,收买汉奸,强奸民意,制造地方自治的假象,想要一点一点吞掉我国领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却依旧我行我素,高举“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帜,不顾已经打进家门口的侵略者,反而忙着剿共。

可是总有人比他清醒。

1936年12月12日,东北第一将领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抓住蒋介石,逼他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与张学良

而后在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团的协助下,蒋介石被释放,并答应实行全国团结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民族统一抗日战线达成。

1937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秘密赴西安与国民党谈判改编的问题。

25日上午8时许,延安凤凰山麓南门兵站的坝子里,三辆卡车排列整齐。

一旁32名警卫昂首挺胸站成两排,他们每人配有一支手枪,一百五十发子弹,四颗马尾手榴弹,腰上还别着一把鬼头大刀。

可想而知,据此规模沿途必然是惊险万分。

不一会儿,周恩来穿着一身西装,头戴礼帽快步走来,气势十足地说了声“出发”,便在副官陈友才的指引下进入第二辆车的后座。

就这样,一行人穿过延安城,直奔西行的崂山大道

崂山,亦称九焰山,距延安 50 华里,地势不高,但山林茂密,地势非常险要。

陈友才坐在驾驶舱的前排,目光如炬环视四周,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当卡车穿过红军防区三十里铺兵站,进入崂山北麓段,人烟便越来越稀少。

按理说,平时这里应该有老乡进城卖柴卖菜,然而此时却一个人影也没有。

察觉到异样,陈友才立马提出与周恩来交换行头。

他们身形相似,每次碰到有危险的出行,他都会这样做,希望能在危急关头为总理赢得一线生机。

等到两人伪装完毕,卡车转过峡谷,来到两山间的一小段平地。

常年征战的人最忌讳在这种战略低地停留,周恩来命令车队加大油门冲过去。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友才

只听“叭”的一声响,前方开路的卡车被打中车胎失了方向,车头直直撞在垭口的公路壁上,挡住了后面两辆车的去路。

紧接着,如雨点般射来的子弹将车队死死围住。

突袭之下,有几个警卫当场牺牲,陈友才也被击中左腿。

见状,周恩来熟练地跳下车,靠在前胎处,观察敌情。

他目光炯然,没有丝毫慌乱,沉声下令:

“散开还击!”

得令后,警卫们迅速分散开来,利用汽车和周边的大石块作为掩体,奋力顶住敌人的炮火攻击。

可惜手枪射程都有限,敌人又都在暗处,一时间,我方死伤惨重。

就在这危急时刻,陈友才忍着腿伤跳下车,一边将周总理护在身后,一边观察子弹的来源,估算敌方的位置和火力。

他发现枪声主要来自三个山头和坝梁两侧,右侧的山头没有枪声,那一片又正好是原始森林,只要通过山麓的那块开阔地带,便有望向东南山上突围。

随即,陈友才朝周围的警卫做了个手势,命他们护送周恩来撤离,自己则学着周恩来的口音大声指挥起来。

显然,他是以自己为饵,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三名个警卫挡在周恩来面前形成一堵肉墙,一面向后山坡的敌人们丢手榴弹压制火力,一面半推着周副主席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而陈友才因为身着周恩来的西服,临危不乱地指挥着,成功迷惑住敌人。

他率领剩下的战士奋勇阻击,吸引敌人的炮火,为周恩来的成功撤退赢得了时间。

可终究是寡不敌众,敌人的子弹如同暴雨一样袭来,战友一个个倒下,最终陈友才身中六弹,倒在血泊之中。

看着周副主席撤退的方向,他扭头欣慰地闭上双眼。

山上的敌人见所有战士都已经倒地,便发疯一般冲了下来。

他们扒开陈友才的衣物,从外套口袋里翻出了印有“周恩来”字样的名片,露出了猥琐的笑容。

后来,为首的那人掏出腰间短刀,怕血流溅到自己身上,他还将身边的一条毛毯盖在陈友才身上,连捅了二十多刀,才放心离去。

事实上,在第一声枪响的时候,驻守在崂山附近的通讯班就急忙跑去与步兵联络。

谁知电话线竟然早已被切断,他们只好通过另一条线路直接与延安联系。

当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接到消息时,整个人被吓得魂飞魄散,立即上报党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霖

闻讯,毛主席一改平日轻松从容之态,快步走出屋子,亲自下令让肖劲光和周兴率领命骑兵连赶到现场,并再三嘱咐道:

“无论如何也要把周副主席救出来!”

战士们悬着一颗心奔往现场,远远地看见三辆卡车停在路中间,警卫们横死路边,再仔细一看,他们的脸色一下变得惨白。

只见一个穿着周总理外套的人匍匐在卡车旁。

肖劲光下马时,腿差点一软,背后冷汗直冒,抖着手将那人翻过来一看,才松了口气。

沉默了一会儿,他将陈友才身上的毯子拿下,紧紧攥在手中。

紧接着,肖劲光命人将烈士们的尸身送回延安,自己则带着一队人翻身上马,继续寻找。

最终他们在三十里铺的红军兵站找到了周恩来和幸存的战士。

见他们走近,周恩来急忙上前:

“你们快去现场,看看还有没有活着的同志!”

肖劲光沉默了半响,将手中布满刀痕和溅满陈友才鲜血的毛毯递过去,艰难地摇了摇头。

周恩来颤抖着接过,禁不住泪流满面。

当天,毛泽东等人亲自等在南大门,亲眼见到周恩来平安归来,悬着的一心才算真的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与周恩来

究竟是谁敢如此胆大妄为,在这个紧要关头刺杀周恩来?

此事干系重大,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专案组,彻查此案,必须给民众和死去的烈士一个交代。

可如此重要的案子,该由谁来挂帅?

领导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延安福尔摩斯”谢滋群。

侦探断案,真凶落网

谢滋群,时任西北保卫局侦察科科长,曾多次侦破疑难案件。

就连中央机关迁入延安,都是他打的前战。

当时,谢滋群带着五名侦察员,化装成探亲的、砍柴的、做小买卖的把延安的情况摸了个明白。

经过十三天的侦查,确认延安没有国民党部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才得以顺利迁至延安。

也因此,他被誉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

接到这个案件,谢滋群清楚兹事体大,更不会怠慢,连续几日不眠不休地研究了案情之后,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滋群

山上有挖好的战壕,这说明敌人是提前埋伏好的。

被误认为是周恩来的陈友才死状最惨,且怀里的名片被翻了出来,这说明他们的目标是周恩来无疑。

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果这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刺杀,那为什么现场的文件和烈士口袋中的密码都在,反而是财物都不见了。

为了尽快找到真凶,谢滋群多次组织召开“诸葛亮会议”,与大家交换意见。

他们决定发动群众的力量,摸清案发地的情况,寻找嫌疑人的线索。

可是战争年代,兵匪的界限并不清晰,老百姓对穿军装的人并没有很强的信任感。

为了赢得他们的信任,谢滋群带领侦查组的成员深入崂山一带,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

皇天不负有心人,很快他们就获得了重要线索。

那天傍晚,樵夫李老汉在崂山上砍柴,不远处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

他半蹲着穿过草丛向声源走去,想要一探究竟,只见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正拿着铁锹挖战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崂山遇险处遗址

待监工的那人转过头来,李老汉一眼认出那人正是经常来他们村打劫的土匪李青伍。

听到这,谢滋群眼前一亮,如果是这帮土匪,那么这一切就能解释得通了。

而这个李青伍也算是我党的旧相识了。

在中共中央迁至延安以前,延南的黄龙山一带有一支由哥老会为骨干组成的土匪,一共有200多人,以打家劫舍为生,为首的叫李青云。

1934年8月,红泉县革命委员会在临镇成立之后,红军通过武力打压加政治瓦解,将其改编为红泉县突击队。

可是四个月不到,这支正在接受改造的队伍就被国民党的特务王实生、王兆波策反。

副队长李青伍杀了队长李青云,联合姬延寿率领匪部重回黄龙山,从此成了国民党麾下的政治土匪。

专干刺探红军情报,暗杀红军、残害老百姓等反革命勾当。

我党为保卫延安百姓,多次出兵剿匪。

因此,双方可谓是积怨已久,这次刺杀行为多半就是他们的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只是周恩来此次行程属于机密,究竟是谁将此情报泄露给土匪的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谢滋群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对党内的知情人士进行排查,一面派人打入敌人内部。

根据我方卧底的情报,崂山一案确是李青伍所为,他们消息来源于延安南门的一个坐探——冯长斗。

查到这里,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1937年4月初,李匪奉国民党的指示,派两名匪徒到延安侦察。

不久后,他们从冯长斗处得知周恩来将要前往西安的消息,便立即回营报给自家主子。

李青伍闻之大喜:

“借此机会杀了周恩来,既能给红军沉重打击,又能震惊世界,简直千载难逢,绝对不能错过!”

经过周密的计划,他们在最适合伏击的崂山垭口的三个山头和两个梁坝挖了几百米的战壕,还悄悄剪断了红军通信班的电话线。

25日当天,李匪带着二百多名匪徒倾巢而出,埋伏在战壕里,守株待兔。

望风的匪徒见有汽车走进,摇旗示意,李青伍开了第一枪,其他匪众立刻响应。

自以为完成刺杀后,他们便抬着车上的两个铁皮箱子走了,根本看不上几张资料。

但没想到的是,辛苦抬了一路的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周总理的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匪旧照片

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谢滋群立即将调查结果上报中央。

得到批准后,立即着手剿匪。

在延安、甘泉等地方部队的配合下,主力军警四旅将土匪老巢团团围住。

经过一个月坚持不懈地战斗,土匪被全部消灭,李青伍、姬延寿等头目被生擒。

凶手罪有应得,死去的烈士也终于能够瞑目了。

烈士英灵,永垂不朽

1937年4月下旬,延安南门外操场响起了哀乐,陈友才、陈国桥等11位战士的追悼会在此隆重举行。

大会由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主持,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

三万多军民自发前来为牺牲的英雄献上白花。

最后,烈士们的遗体被安葬在延安宝塔山腰。

只可惜周恩来没能亲自出席追悼会,当时他正在去往西安的飞机上,完成崂山之行未完成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

时光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再看到那条带血的毛毯,当初九死一生的场景恍如昨日般清晰。

但其实这并不是周恩来唯一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55年,他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时,也差点一脚踏进阎王殿。

当时我国还没有远程飞机,于是便租用了印度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周总理一行人原计划直接从北京出发,在香港短暂停留后,再直飞雅加达。

但在出行的前几天,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恩来访问仰光,加上周总理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便临时改变了行程,让八名工作人员按原计划出行。

没成想,飞机起飞五小时后便发生爆炸,机上的所有乘客全部遇难。

事后查明是国民党用五十万港币买通了香港启德机场的清洁工周韵,命其在飞机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

显然,这是一场直指周恩来的谋杀。

在周总理的一生中这样的生死关头还有很多很多。

可让他记了一辈子的还是崂山的这一场劫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与崂山幸存者的合影

1976年1月8日,北京暮霭沉沉,百万群众手捧白花,齐聚长安街头,泣涕连连。

伟大的周总理在这一天与世长辞。

人们在他的内衣口袋里翻出了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那是他和崂山幸存者的合影,照片背面留着他的亲笔:“崂山遇险,仅存四人”。

可见这些年,他一刻也不曾忘记,当年用生命护住他的战士们。

后记

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一书中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是我在60年公职生涯中遇到过最有魅力的人。”

周总理也是第一个让联合国成立降半旗致哀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一路陪着中国从病入膏肓到痊愈,再到重新强大。

当年那个在课堂上许下壮志豪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用自己的一生让旁人眼里的年少轻狂变成了现实。

我们将永远以伟大的领袖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稳稳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带着先辈的期许,将我们热爱的中华带向另一个传奇的纪元。

参考文献

传承:《谢滋群侦破崂山遇险案》

党史文苑:《谢滋群:周恩来崂山遇险案的侦破者》

党史纵横:《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忆崂山遇险中的周恩来》

党史纵横:《幸存者的思念——我记忆中的崂山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