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青柳
9月3日是长沙小学秋季开学第二天,据媒体报道,长沙市雨花区某小学西门,降温用的冰块从货车上一一搬出,随后送往教室。
原因是这两天当地依旧是酷暑,最高气温达到39℃。由于学校每间教室仅有4台风扇,未安装空调,家委会想出“冰块降温”的方式解暑。
据长沙某冰块供应商透露,冰块预订已远超预期,供不应求,“电话都被家长打爆了”。值得注意的是,电话是家长打爆的,不是学校。
与此同时,2020年当地教育局的一则关于“公办小学该不该装空调”的回复也被人翻出。
回复是这么说的:
国家现行规范未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我们认为: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适应能力的黄金时期,严寒酷暑也是对中小学生的一种锻炼;中小学生好动,课后喜欢室外活动,频繁出入教室,空调也达不到制冷的效果;同时,学生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并且各个学生体质对空调的适应性也不一致。另外,我市目前财力还难以保障在中小学校全面安装空调。
每一句都很“到位”,不忍心删掉一句。
01
按这个逻辑,校长室的空调是不是也可以拆掉?
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严寒酷暑对校长也是一种锻炼;校长频繁出入校长室、视察校园,空调达不到制冷的效果;校长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财力比较困难,应当优先保障教室先装空调。
这是不是也合情合理?
这样的回复之所以过了几年又被翻了出来,是因为学生苦于没空调久矣,而且这种回复实在是太反常识了:这不是“没苦硬吃”吗?
这样的回复还不少。
2021年网友建议小学教室安装空调,合肥市教育局也回复,“因最冷最热季节均放假,学生基本生活磨炼是必要的,不能把学生当作温房的花朵去过度呵护”。
高温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中央气象台都会发预警,提醒人们注意酷暑,尤其是青少年,本身就是易中暑人群,难道高温预警是提醒人们出来锻炼的?
更何况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象条件早已今非昔比。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2023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 年平均值)高出1.42℃,最近10年(2014年至2023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约1.2℃。
这么热的天,一些小学生直说“太热头晕、想吐”,这完全已经是中暑前兆。就在这两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名女学生在军训期间疑似中暑,后抢救无效死亡。中暑是会出人命的,学校知不知道?
相比之下,今年重庆、四川一些地方宣布推迟开学,这才有点对学生负责的样子。学校就是学校,就别当成炼丹炉,拿来锻炼学生了。
02
回复里“另外”那句,恐怕才是问题的真相,很多地方财政装不起空调。
当然,这种“装不起”,也得看怎么看。毕竟空调不是什么大工程,一台空调数千元,这个成本测算并不难。
从一些地方给出的数据也能看出个大概。比如海南宣布,截至2023年底,政府已累计投资4.66亿元,为全省公办中小学的12832间教室(功能室)安装了空调,公办中小学覆盖率达65%左右,惠及学生30余万人,并计划在2024年海南将基本实现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置全覆盖。
再比如广东佛山的高明区,前不久宣布实现课室空调全覆盖,总投入1377.44万元,覆盖20424名在校生。
这些钱,对财政来说是不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都说孩子怎么怎么重要,那么在财政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时,是不是应该体现出这点呢?
当然,客观来看学校装空调肯定还会面临一些难点。比如不仅装空调要花钱,用空调也要花钱,这个钱谁来掏往往会面临一连串的扯皮,这也影响了学校装空调的意愿。
比如广西前不久就通报26所学校6434台空调装而不用的问题,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中间夹了一个租赁公司,学生家长围绕租赁费用等产生了争议。
而在此之前,近些年高校宿舍装空调也在快速铺开,但围绕空调使用费也几乎年年上热搜。关于空调使用费该不该收、该收多少,到现在仍争论不休。
但无论如何,眼下人们至少应该形成一个共识:高温严寒不是什么锻炼,这是不合适人类生存的极端自然条件,空调就该全面普及,就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的条件。
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再去讨论关于空调建设的难点细节怎么办。比如财政经费如何保障,如何吸引社会资本,空调使用费如何分担云云。
这应该成为讨论空调议题的起点,而不是再退回去,退到前现代去,去说什么“不要空调也是锻炼”。空调发明已经100多年了,认知还是跟上时代好一点,人没必要活得这么返祖吧?
如今,气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高。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是有数据记录以来全球第二热的月份,地球经历了该机构有数据记录中最热的两天,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天这么热,还不知道明年怎么样,赶紧装空调吧。说好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不是该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