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历史纪实故事,看我中华千年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文章前半部分免费阅读

这是一次轰动世界的水下考古,考古人员发掘的这艘沉船“南海一号”,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艘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发掘持续了30年,国家耗资30亿共在沉船上出土188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大多数以瓷器为主,此前在美国拍卖会上一件与之相当的瓷碗,当场以100万人民币成交。

“南海一号”整条船都是瓷器,价值可想而知,这批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属这罐来自800多年前的咸鸭蛋,这艘富可敌国的商船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疑问。

“南海一号”沉船的原因是什么?这艘商船的船主是谁?当时船上的船员们是否已经逃生,这艘商船为何在水下历经800年不腐?

1987年“南海一号”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当时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和广州打捞局正在联合打捞一艘沉没在中国海域的印度古船,打捞时却意外发现了沉睡在海底的“南海一号”。

之后又在沉船上打捞出许多南宋时期的瓷片,和一条两米长的鎏金腰带,腰带由一根根金线编织而成,出土的文物让这艘沉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由于当时海底打捞技术有限,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结束了长达800多年海底沉睡,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打捞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根据水下测量南海一号的大小,专家设计出了长37.5米宽14.4米高12米的长方体沉箱,沉箱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沉箱是四面5米高斜向内的钢片,这些钢片在下水后将兜住海底的淤泥起固定作用。

上沉箱底部有36个孔洞,在沉箱完全套住南海一号之后,36根底梁将从这些孔洞中间穿过形成箱底,托住南海一号及周边淤泥,穿梁结束后上下沉箱将被分离,上沉箱连同钢梁形成的底部被打捞出水,这只重达530吨重的箱体将是唤醒南海一号的关键。

就在打捞沉船的夜晚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一场大暴雨接踵而至,考古队员最不愿听到警报声响起来,所有人的心都紧绷了起来,如果沉箱因风浪倾倒上面的水泥块,会轻而易举的将南海一号压垮。

考古队员顾不上风高浪大下水查看,到达海底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原来是打捞船被风浪移位,海底的锚链误碰了姿态仪引发了警报,沉箱完好无损,还没等队员们松一口气,正在下沉的沉箱突然停在了淤泥表面。

包裹南海一号的淤泥经过常年挤压变得非常紧实,淤泥阻力超出预算,专家想到的就是增加沉箱的重量,为了增加配重考古人员将重达数吨的大石块放置在沉箱上方,沉箱开始缓缓下沉。

距离目标位置两米时沉箱停下来,沉箱上面的重量超过4000吨,已经超过了计划的4倍,如果再增加重量箱体有可能无法承受,一旦崩塌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不拖延时间,现场总指挥决定冒险开挖沉箱附近淤泥,幸运的是挖开沉箱周围淤泥后沉箱以厘米单位缓缓下沉了,最后到达预定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12月22日随着鞭炮声响起,海底沉睡了800年的沉船终于浮出水面,随后“南海一号”沉船被运送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接下来考古队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掘“南海一号”沉船上的文物。

发掘工作刚开始一件铜钵显露出来,打开铜钵的一刹那惊呆所有人,2007年12月22日,国目光聚焦南海坐标,考古队员打捞的这艘宋代沉船,就是轰动世界的“南海一号”,为了清理沉船上的文物,国家专门为其建造了一座博物馆。

2014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抢救性发掘,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沉船表层的淤泥和提取船载的文物。

11月12日上午,考古队员清理到沉船左舷外侧一块探方时,忽然一件金属器物显露出来后立刻引起警觉,在这片探方中出土更多的是破碎的瓷器,很少发现金属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队员隐隐感觉到这件器物非同一般,铜钵的出土传遍考古现场,为了保护文物免遭伤害,考古队员用软木板将铜钵整体提取出来。

铜钵的重量却远远超出了它应有的重量,这让他们不由的紧张起来,意味着铜钵里很可能还有其他东西,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将铜钵打开,里面果然有东西,这是一件漆奁。

漆奁是古代女子专门放置梳妆用具的匣子,形状各异造型十分优美,女性用的漆奁为何要装在铜钵里,带着疑问考古队员打开漆奁,所有考古工作者没想到的是漆奁中竟然是大量的金器,虽然历经800年岁月,漆奁内金器依然光彩夺目。

“南海一号”考古发掘已近30年,出土文物数不胜数,专家推测南海一号上的文物至少有18万件,其中汇集了德化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