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6日凌晨的赣西南天空放出了光明,天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距离战士们阵地不足五公里的地方,只有28岁的年轻参谋长再也听不到枪声的这一刻,是他人生中最痛苦、最黑暗的一刻,痛之浓烈,痛彻心扉。
这一天,饥困交乏的红十军团除参谋长所带先头一部外,其余均被国民党军队于怀玉山死死围住歼灭。军团主要领导,方志敏、刘畴西躲进山上,于一个月之内被俘,而后被害。王耀武指挥的军队大获全胜。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让国民党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逃得大难的年轻参谋长,在十二年后将指挥着千军万马,活捉王耀武,吃掉黄百韬,打出一个新中国。他就是开国大将之首——粟裕。
侗族少年,走向革命
1949年10月,当时有常胜将军美誉的粟裕在北京参加了第一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政协,并出席了开国的庆典活动。当时的《人民日报》记者金凤采访了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凤在晚年回忆时,兴奋的谈起粟裕:"我本来以为这个常胜将军身材一定是非常高大,很威猛的,哈哈哈,实际上粟裕同志呢,身材也不高,中等身材吧。"
很少有人知道,个子不高也不很显眼的粟裕,是一个以勇敢善战闻名的侗族人。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在粟裕10岁时全家迁居至会同县城。
粟裕出身于一个较为殷实的侗族家庭,与许多侗族人以勇敢闻名不同,小时候的粟裕就聪明好学,冷静机智。粟裕的父亲在粟裕十余岁的时候就让粟裕管理家里账簿,继承家业。可年幼的粟裕却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时的粟裕就独行160多里路,去外地求学。
1925年,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到会同县城招收两名学生,粟裕这次通过了两轮考试,如愿的成为了这"湖南三大名校"之一的省立第二师范的一名学生。
在校期间,粟裕接触到了我党重要人士,滕代远。由此为契机,怀抱着爱国救国的理想,粟裕确立了终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心怀报国之志的粟裕在校期间曾写过这样的明志诗:镇日读经,何堪国事,终日面壁,愧做须眉。
1927年6月,粟裕由团员转为我党党员。同年7月,已经是二十四师教导队队员的粟裕奉命前往南昌,担任保卫周恩来等领导的警卫班班长。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打响了!
至暗时刻,一生之痛
"南昌起义"发起后,国民党立刻调集重兵妄图消灭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10月17日,一直跟随大部队且战且退的粟裕在福建武平的战斗中第一次受伤。他头部中弹昏迷,栽倒在一篇稻田里。清醒后爬到路上,侥幸被救活命,可他脑袋里的弹片却与他相伴了整整一生。
粟裕在这段时间的战斗里,不仅学习到了朱德总司令的英勇智慧,更遇到了后来的终身好友陈毅,"粟不离陈,陈不离粟"的美谈就是从这里埋下的伏线。
1928年1月,粟裕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粟裕很幸运,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我党我军重要人物的身边。在井冈山上,粟裕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如何联系群众,建立根据地。粟裕的政工水平逐渐提高。这也成为了他日后创造军事奇迹的基础。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7月,为了掩护中央红军顺利转移,中央决定以寻淮洲的红七军团为主成立抗日先遣队北上,以此吸引国民党军队主力。
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畴西为红十军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刘英任政治部主任,曾洪易为随军中央代表,寻淮洲因故降为第19师师长。红十军团此时下辖19、20、21三个师,约有一万人马。
此时已经展露指挥才能的粟裕就在这支部队里担任参谋长。
12月初,部队在敌人四处围堵之中,行进到皖南一带,之前作战中部队失利较多,粟裕和寻淮洲就对刘畴西的部署有些异议,但乐少华却不顾实际情况按照王明的指示行动。
12月23日夜,方志敏为名义上最高指挥者,刘畴西实际指挥。红军主动用第20师、21师在谭家桥南侧设伏。24日上午10时,红军对进入伏击圈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突袭。
然而,王耀武指挥的补充一旅战斗力强劲,且部署巧妙,与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部署形成鲜明对比。红十军团中战斗力最强的19师被迫回援,双方苦战一天。
谭家桥一战红军损兵折将,乐少华、刘英等多位干部负伤。深受毛主席、朱德等人欣赏的19师师长,虎将寻淮洲也在身先士卒中英勇牺牲,官兵伤亡总共数百人。
1935年,1月9日红十军团转战至浙江西部的茶山村,此时红十军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在当天召开的师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当中,粟裕提出立即改变部署,从大兵团作战变成分兵作战,到浙西、皖南、赣东北等地打游击去。
但事与愿违,粟裕晚年对这场会议是这么回忆的:"我们兵团领导方面呢,舍不得分兵,怕一分出去,就丢掉了,当时我没有发言权,有发言权也没有表决权。"
1月12日,部队抵达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杨林,此时雨雪交加,部队又饥又冷,哪怕是红军的部队,也随时有可能发生变故。军团主要领导见此情况决定让部队休整一下,宿营一夜。
粟裕深知,在敌后围兵重重之下,想要获得一线生机,唯有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敌人之前,跳出包围圈。粟裕坚决不同意休息,执意要走。在他坚持之下,粟裕及刘英带领先头部队约500余人,迎着冰雪先行出发。据事后了解,粟裕所部仅早于国民党包围圈合拢前半个小时逃出生天。
"啪啪、哒哒"不远处国民党军队脚步、马蹄不断逼近,生机转瞬即逝,曾有一万余人,兵强马壮的红十军团主力,被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围在怀玉山地区中。鏖战七昼夜,最终全军覆没。方志敏、刘畴西等人被俘后英勇顽强,坚持信仰。后于南昌就义。
九死一生,凤凰涅槃
时间回到1935年1月16日的凌晨,在这里等了四天,打算接应主力部队的粟裕再也听不到枪声的那一刻。
他不想相信,但是又不得不相信的是红十军团主力不在了。过去那些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永远地长眠于此。"革命嘛,总是有流血牺牲的",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裕用毛主席的言语来安慰自己。
粟裕别无选择,只有前进!
16日,粟裕率余部开拨,前往闽浙赣苏区。辗转中粟裕受中央之命改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敌后创建根据地。不幸的是,而后不久部队的唯一一座电台在战斗中被敌人打坏了,自此粟裕再和中央联系上就要等到三年之后的国共第二次合作了。
粟裕仅带着这区区五百余人的偏师在浙西南扎下根来。客观来说,虽然谭家桥、怀玉山红军惨败,但这也让粟裕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粟裕在国民党的大后方,蒋介石的老家活动,就犹如钢丝上跳舞,刀尖上蹦迪。他敏锐而正确的判断,再保持大股兵力的集结必定会招致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中打击。他果断分兵,决定以游击战为主。
粟裕要求每个战士都必须会打游击、做群众工作。这两手都得抓、都得硬。他下了死规定,每个团员或党员,每天必须同一个或两个群众谈话,或者帮助劳作。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红军战士只要有空的时候,就同群众一起,广大贫苦的人民十分欢迎红军的主张。这样下来,在粟裕高超的政工水平下,浙西南根据地一天天扩大。但浙江是国民党的大本营,国民党又怎么会容忍。
从1935年夏天起,国民党部队及地方保安团等反动武装,多次组成万人级别的浩大清剿队伍,对粟裕所部进行清剿。
形势最危急时,敌人把山下的老百姓统统并村迁走。组织人员大规模上山搜查,原本条件十分恶劣的红军战士,尚能把伤兵安置在山洞里,现在连山洞里都不安全了。游击队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受伤的同志放在埋了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棺材里,来躲避敌人的搜查。
敌人大清剿时,没有食物怎么办?野菜、树叶、甚至泥土都成为游击队的食物,他们就这样挨过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清剿整整三年。
到1936年9月前后,原本只有几个县的挺进师,根据地扩张到三十余县,挺进师和地方武装人员也从当年侥幸逃生的五百余人扩编到数千人。
对于粟裕来说,这三年的游击战争是他由铁成金的真正磨练。弱小的挺进师哪怕有一次失败,也会坠入万丈深渊。
粟裕周围有许多警卫员回忆过粟裕一个特点:粟裕哪怕在和平年代也如战时一样,睡觉时衣物摆放在床脚规制好,一旦有紧急情况三分钟内就能穿好衣服,进入武装状态。这就是三年敌后游击,带给粟裕的一生的习惯。
刻骨铭心的三年让粟裕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让他飞速成长,他总结了六条作战方法:以最小的牺牲换最大的胜利;不在消灭而在消磨敌人;支配敌人,掌握主动;积极进攻,绝少防御;反敌人之道而行,竭尽欺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能事;作战从速,由于就是等死。
三年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让粟裕凤凰涅槃。现在的粟裕正是一把收于鞘中,嗡嗡作响的神兵,只待在更大的舞台上,利刃出鞘,大放光彩。
血战孟良崮,活捉王耀武
粟裕曾在晚年做了《新四军抗日先遣队出动江南-四十周年后重游云岭》一诗:八省健儿群英会,抗日旌旗向东挥。敌后军民齐奋起,日寇弃甲又丢盔。
这正是粟裕对自己抗日时期的最好概括。抗战期间的粟裕主要担任新四军方面的指挥官,先后发起了韦岗战役、车桥战役、南坎战役等,歼灭大量日军及伪军,真叫一个让日寇弃甲又丢盔。
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紧接着就是波诡云谲的国共和谈。时任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在国共和谈的这段时间里,清醒的认识到了经过斗争或可获得和平,但更需要警惕国民党反动派的出尔反尔,做好武装获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准备。
果真如粟裕所料,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仰仗已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度好的158万军队,悍然发动内战。
在粟裕的主要指挥下,在短短地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中野战军以弱击强,在苏中七战七捷消灭国民党军队五万三千多人,时人评价,粟裕用兵如鬼神。
粟裕在三年游击中磨练出的大胆用兵,出奇制胜的指挥风格大放异彩。但这仅仅是前菜,粟裕即将面对十二年前差点将其生擒的老对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耀武。
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当时主政山东,军政兼抓的就是王耀武。
(http://www.gfbicycle.cn)
来源:http://www.gzly868.cn
(http://www.ngjinlanjt.cn)
来源:http://www.index22.cn
(http://www.siyecaozs.cn)
来源:http://www.artsr.cn
(http://www.xling.com.cn)
来源:http://www.u2mu.cn
(http://www.gayyq.cn)
来源:http://www.apzhifei.com
(http://www.iliren.com.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http://www.cck5.cn
(http://www.kcvoip.cn)
来源:http://www.rcw0756.cn
(http://www.cmwgw.cn)
来源:http://www.hzislam.cn
(http://www.meiyaxiu.cn)
来源:http://www.ukya.cn
(http://www.hao601.cn)
来源:http://www.gj119.cn
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军队人数在四十五万之众,而我军只有9个主力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约有27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时,在山东的刚刚组建的华东野战军只能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带着国民党军队四处兜圈子,希望寻找战机,先行消灭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相对较弱的整7军和48师。
谁知道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巧合,此时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突出于国民党军队的阵线,察觉到这一点的粟裕,和陈毅商量,决定一反常规战术先弱后强的准则,吃掉战斗力最强的74师。
而当年王耀武的补充1旅正是74师的前身,74师现在的指挥官是王耀武爱将,张灵甫。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粟裕在指挥所内沉着冷静地指挥,利剑不出鞘则已,一出鞘惊人。他一反常态的打算拿出一大半兵力,五个纵队阻击敌人援军,用四个纵队兵力消灭敌74师。
如上图所示,五月十二日下午,六纵得到死命令,占领垛庄!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强行军一日一夜130公里,提前抵达,封住74师后路。
13日夜,粟裕指示4、9两纵队正面佯攻,同时从正面包围74师。而对于1、8两纵主力部队,粟裕要求他们"猛虎掏心",大胆切入74师左右两翼。其余部队,按粟裕提前安排,在各地坚决阻击来援之敌。4个纵队的兵力在十四日上午,基本完成了对74师的合围。
而此时的张灵甫呢?当74师师部参谋对张灵甫进言,共军对我部恐有合围之势。张灵甫却哈哈大笑:"不要大惊小怪,共军想一口吃掉74师,他们不仅不敢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他自恃74师是全美械的国民党王牌部队,平日里就目空一切,但他哪儿知道命运赠与他的礼物,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
15日,8纵拿下了孟良崮东侧要地万泉山,6纵此时也早已拿下了垛庄,74师完全被围死了。74师生命的沙漏开始倒流。
好一个孟良崮,好一个粟裕!到16日,敌我军队战况激烈,战场态势犬牙交错。
战场最中央是张灵甫的74师,外围是华野的5个纵队的团团包围和各阻敌纵队,再外围又有国民党10个整编师的合拢之势。可以说如果三五日内打不下孟良崮,整个华东野战军27万兵力,都有被消灭的危险。
全美械的74师负隅顽抗,也对我军发起了猛烈反击。我军不少部队伤亡很大。在指挥部的陈毅对9纵司令许世友说:"不惜一切代价,你们打掉1000我给你们补1000,你们打掉2000,我给你们补2000,谁打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粟裕于16日凌晨1时,下达了总攻命令。张灵甫没有见过战斗力如此顽强的部队,他到死也没想清楚,全美械的74师怎么会败给区区泥腿子没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粟裕。
16日下午5时,74师师长张灵甫被乱枪打死,74师全军覆灭。粟裕遥望东南,必定会想起长眠在谭家桥、怀玉山的红十军团的战友们。
这是我军第一次消灭全美械的国民党部队,蒋介石在知道此事后。流着眼泪说:"这是我军自戡乱以来,最痛心的一件大事。"
而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见到自己的嫡系部队,嫡系爱将皆失,知道山东大势已去,飞到南京,希望弃济南而走,被蒋介石否决了。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济南战役。5日破城,活捉了王耀武,粟裕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大大加速了解放进程,使我军问鼎中原。而后组织渡江战役,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他是一个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将军,身经百战。许多人认为粟裕是我军军事才能第一人。建国后的对台作战、朝鲜战争,毛泽东考虑的第一人都是粟裕。
师哲曾留下了一份资料。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他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
这个最,是毛主席一生中对我军高级将领的最高评价。
粟裕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先后有6次受伤。武平战斗中,子弹打中他的头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晚年的粟裕是怀着这样这样的态度面对人生的。
1978年,粟裕重返南昌,他深情的给周围同志们讲述了"红领巾"的来历。又经历了五十一年风雨的他站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前久久不愿离去。
正是在这赣江之滨,英雄故里,二十岁的粟裕经受了人生第一次战火的洗礼。当时,只是警卫班班长的他,亲眼目睹了,红色军旗划破旧中国黑暗的长空,冉冉升起!
1978年5月,粟裕大将在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奎的陪同下回到了谭家桥战场旧址。已是古稀之年的大将看着曾经战斗过的青山绿水,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淌:"我死后,要和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在一起。"谭家桥、怀玉山的战斗让粟裕大将心疼了一生。
粟裕将军一生都在研究战争,从来没有指挥过现代战争的他在1979年1月还为我军做出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这篇文章远远超过了当时我军的承载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同二十年后的美军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现代化作战有许多共同之处,哪怕他从来没有见过信息化的部队。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他战斗的一生结束了。
他的家人们完成了大将的遗愿,在大将火化后将一部分骨灰埋在了谭家桥黄山布水峰的苍松之下。大将的忠魂回到了战斗过的热土,同先逝去的英灵们一起护卫着新中国一方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