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图文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有一条消息,看完让我头皮发麻。消息来源是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论文中提到:

研究纳入了92例猴痘病例,分别占广东省和深圳市同期报告病例数的30%和66%。人口学特征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30岁,56.5%的患者同时感染了HIV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95.7%存在男男性行为。患者全身多个部位均有皮肤病变,62.2%的患者有生殖器病变,提示猴痘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

在最开始听到“猴痘在男同性恋人群中更容易传播”这种说法的时候,我表示非常反感,为什么病毒的传播还能跟性取向扯上关系?今天我特意又去查了一下猴痘的百度百科,在“易感人群”中写的是“人群普遍易感”,意思就是所有人只要跟猴痘患者有过亲密接触的,都有可能被感染。

其中在被认为是“高风险人群”的三类情况中,有一类是这么描述的: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亲密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

所以让我不能理解的是,男女性行为是不是不会感染猴痘病毒?但就算两个人(不管同性还是异性)没有性行为,他们在一起待一会儿就已经是“高风险人群”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猴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也存在通过母婴直接传播,尚不能排除性接触传播。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只要跟被感染猴痘病毒的人接吻,大概率就会被感染?

那么现在猴痘病毒之所以在男同性恋人群中蔓延,只能说明最开始感染猴痘病毒的那个人,他是男同性恋。因为同性恋的圈子相对封闭,再加上大家并没有把“安全性行为”的理念当回事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次92个感染猴痘病毒的男同性恋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还同时感染了HIV病毒,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抵抗力比一般人要低,更容易被感染各种各样的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男男性行为方式特殊,直肠黏膜比正常皮肤以及阴道黏膜更加脆弱,有可能因为接触而导致细小的伤口,因此更容易被感染。

不管怎么说吧,在病毒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认为这跟性取向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不管跟谁,在激情澎湃的时候一定要戴套,不要为了一时爽而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