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关键性一战,是华东野战军和中院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略性进攻。
这是解放军战争形势最为复杂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涌现了很多的英雄。
不久之前的《隐秘而伟大》就有着郭汝槐将军派人送出的关键性的情报,使得淮海战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场情报战到处透露着危险和热血。但是在淮海战役之前的序曲“贾汪起义”同样充满着危险和热血……
贾汪起义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的第三天,驻扎在徐州贾汪地区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所属部队在张克侠、何基沣的领导下在战场上临时起义,这场起义一举撕破了国民党徐州战区的战略布防,黄百韬兵团的整个防区出现了漏洞,华东解放军主力顺利南下切断了黄百韬西逃之路,使解放军取得了淮海战役关键性的胜利。
毛主席称这次起义“有利于革命战争的发展”。朱德总司令则赞扬这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粟裕说:“我南下部队如果再耽误半小时,敌军逃进城去,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如此至关重要的一次起义,虽然说是起义,其实一直以来应该都算是归队。归队是因为起义的两个主要的将领张克侠、何基沣都是共产党员。
张克侠,1900年生于河北献县侯陵屯村人,1923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同时加入西北军,1929年加入共产党。
何基沣生于1898年的河北藁城,抗日名将,1939年加入共产党。
1948年11月4日,在淮海战役发起的前一天,一份由华东野战军发布的《淮海战役攻击命令》通报全军,命令规定:为贯彻淮海战役决心,"各部统于六日黄昏由现地开进","定于本月八日晚统一发起战斗"。
关于三绥区的命令部署是"冯治安主力仍控制台儿庄、韩庄、贾汪、宿羊山、利国泽地区,守备运河沿线,一部守备临城、韩庄、临枣线及峄台(儿庄)线。"命令规定:"七纵、十纵、十三纵附东兵团炮兵团(欠一营)任务不变(按本部10月23日战字十二号预备命令规定),统一由东兵团谭(震林)政委王(建安)副司令直接指挥。"
这份命令表明,华野对于黄百韬兵团志在必得,对于三绥区的国军则是以政治争取和准备进行军事打击同时并举,同样是志在必"取",非迫其就范不可。
杨斯德奉命前往三绥区帮助张克侠和何基沣,组织阵前起义。当他赶到的时候却遭到了敌人的扣留,不能将华野的命令传达到张克侠和何基沣的手中,也不能帮助他们阵前起义。
杨斯德生于1921的山东滕州,1938年加入共产党。
巧合的是,驻守在这里的七十七军三十七师一一一团三营营长王世江也是共产党员王世江的防区成了决定起义的关键。
王世江在1938年加入了共产党,已经潜伏了长达十年,也是杨斯德第一次潜入三绥区临时组成的党支部成员之一。
1936年王世江投笔从戎,是“七七”事变的经历者。
“七七”事变的这一天,王世江和自己的战友在半路上遇见了日寇来袭,立马撤到了二一九团三营阵地。正是这个时候,日寇开始了向我军阵地的进攻,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9月底的时候王世江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为了掩护何基沣的安全突围而身负重伤。王世江伤愈归队之后,何基沣已经从延安访问回来了,随后部队来了很多的共产党员,抗日思想在部队内流传,共产党思想深入人心,很多人都想着投奔共产党,王世江也在不久后决定投奔延安。
就在这个时候,地下工委的邱晓亭找到了他对他说:"你要到延安去,这是爱国行动。去延安是为了抗日,那么,只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组织起来,仍然在老部队工作,起的作用会更大。"经过几次谈话,王世江正式被邱晓亭介绍入党。
王世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何基沣当通讯员,何基沣刚刚被中央批准为特别党员。其他还有同志担任何基沣卫士,邱晓亭调走之后王西萍接替了地下工委书记一职,王世江等人在179师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就在179师地下工作顺利展开的时候,中共鄂西北特委干部项乃光被捕后叛变出卖了组织,李宗仁悬赏1000大洋通缉王西萍,同时还报告何基沣有“工党嫌疑”,党在179师的党支部也面临着被一网打尽的危险。
王西萍在撤离之前交代王世江说:何基沣要到重庆,实际上是调去受审查,不过问题不大。他临走时可以把学兵队集合起来为他送行。
本来以为王世江没有危险了,可是不久之后,有人来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你们学兵队有人告了密,集团军总部军法处可能要派人来搜查你,你要做好准备。果然第二天就有敌人来找他,幸亏他提前准备好了应对之策,这才安然过关。
一年之后,何基沣重新回到了部队,王世江被任命为工兵连连长。虽然王世江没有暴露,但是他的处境也很危险。
179师政治部里面有个叫做景熙乾的特务,则在师部内到处拉帮结伙,一天就有人来劝说王世江,为了个人前途还是站在国民党这边好。王世江知道来人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于是软中带硬地回答:自己对党派活动不感兴趣,否则早就到延安去了,临了还威胁对方谁要是敢打他的主意,他绝不会客气,还拍着挂在腰间的手枪:"这里面装着顶门火,一扣扳机枪就响!"
这番话说下来,吓得对方脸色大变,赶紧说两人是朋友,甭说不是共产党,就算是真的共产党,也不会从他嘴里说出去。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为了长期埋伏不暴露,他在这个旧部队这个大染缸里面既要"同流",又不能"合污",既要"装鬼像鬼"又不能变成鬼;既要皮白,又要心红;既要在污泥塘里打滚,又要像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
这样十年的地下战斗,比之战场上的刀枪对决还难了百倍。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淮海战役之前,眼看大战即将爆发, 王世江和谍报参谋慎启元又进行了一次斗争。
起义之前,敌人天天在参谋部里面,碍手碍脚的,为了起义的成功,就必须先除掉这个家伙,那些天,王世江的枪一直上膛……
可是王世江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于是他决定智取,用金钱收买他。
很快机会就来了,在一次行军途中,王世江装作非常关心地对他说:慎参谋,你何必为他们这样卖命?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你就不想想后路,不想想家眷?"
说完还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面拿出了准备好的200元“金圆券”说:"你的家眷在徐州,打起仗来徐州是不安全的,这点钱给你回去作安置费用。祝你们全家平安!"
慎启元接过了钱,第二天就溜回了徐州。影响起义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就这样被王世杰解决了。
在起义之前,何基沣为了方便和解放军的联系,也为了方便解放军迅速过河,何基沣特意将王世江的第三营留在了运河北岸。
淮海战役之前,粟裕已经 收到了张克侠派孙秉超送来的《徐州城防部署图》,对于徐州战役也有了自己的考虑,这次就是派两人回去通知张克侠的。
孙秉超生于1921年的山东诸城,1939年加入共产党,1941年加入八路军,1946年任鲁中南军区前线办事处敌工科副科长,1947年被派往张克侠处工作。
杨斯德和孙秉超来到三绥区的时候,这里已经到处都是国民党士兵,到处充满着杀机,但是两个人并不害怕,也不担心,不慌不忙地找到了王世江,经过王世江的护送,两人回到了张克侠的身边。
这次杨斯德被国民党扣住之后就送到了王世江这里。
当时王世江正在和手下连长谈话,突然一个哨兵跑来报告:“从敌人方向来了两个穿便衣的人,打听我们部队的番号,看样子不像我们自己的人,已经把他们扣起来了,请营长指示怎么办?”
王世江一听就觉得奇怪,他刚刚把两个人送走,难道又回来了?于是就安排连长去看看是什么人。
杨连长出去一会就带了两个人回来,不是杨斯德和孙秉超两人还能是谁,赶紧上前握住两人的手……
杨斯德一见王世江就说:"真巧,果然就是你在这里。要不,恐怕还麻烦一阵子呢!"
"情况非常紧迫!我在今天晚上一定要赶到贾汪见何基沣副司令官,交通工具你想想办法。"
王世江驻地距离贾汪还有上百里的距离,营部也没有小汽车,王世江想起了自己刚刚新买的自行车,可供两人使用,于是两人骑着自行车前往了贾汪。
临行前,杨斯德叮嘱王世江:"大部队正在行动,战局发展很快,你们营要做好准备,随时待命行动。另外,现在已来不及派人去徐州接你老母亲了,只好转告在徐州的地下党,设法保证你们全家的安全。这个问题请放心。你还有什么想法?"
王世江没有想到组织想得这么周全,既感动又感激,激动地说:"请组织放心,家属问题绝不会影响起义的行动计划。"
王世江交给两人一张通行证,目送两人远去,这才急匆匆地奔向指挥部……
战机就是那么的巧妙,也可以说这不是巧合,这是何基沣提前准备的,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但是偏偏选择了王世江,说明王世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值得托付大事的人。
如果不是王世江在这里,那么杨斯德就不能及时传递华野的命令,那么起义就会拖延,甚至起义不会顺利,历史必将走向另外一条道路。
新年第一天,先发一篇文章,鼓励自己这一年勤勤恳恳的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