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日的主战场。松山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余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主峰海拔2019.8米,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时期,滇西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松山战役。
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主要集中在腊勐镇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核心范围约四平方公里,以海拔2019.8米的主峰为中心,沿滇缅公路纵深分布,范围约25平方公里。具体包括:前沿腊勐街、主峰子高地、右翼阴登山、左翼狗头坡—马鞍山—黄土坡—马鹿塘和后侧大垭口、滚龙坡等战场,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惨烈历程,再现了日本侵略者战争罪行,体现了中国军民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在怒江西岸及滇缅公路旁的松山修建了坚固的准要塞式防御工事。
松山东临怒江,西连龙陵、芒市,北瞰潞江坝,滇缅公路从惠通桥盘旋而上40余公里,素为滇西交通的天险要隘,被誉为“东方直布罗陀”。1942年5月,日军入侵滇西受阻,遂依托松山险要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渡江作战反攻滇西,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先后投入2.4万兵力,在松山同日军56师团113联队为基干的拉孟守备队展开激战,历经大小百余次战斗,以歼灭日军1288人,伤亡7773人的代价,于9月7日成功夺回这个战略枢纽。这场血战中,日军利用有利地形据险死守,战至一兵一卒仍顽抗不退。我军仰面强攻,以高昂的斗志反复冲击,虽死伤累累也毫不畏惧,历经3个多月的反复争夺,大战10余次,小战上百次,铲除了日军在滇缅公路上设置的最大障碍,使中国军队及作战物资能顺畅地运抵前方,加速了中缅对日作战的全面胜利。松山战役是山地丛林攻坚的典型战例,是中国抗日战争以至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全歼日本侵略军的最光辉战例之一,是国际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成功典范。
1986年5月“松山战役遗址”由龙陵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龙陵松山—腾冲火山热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2014年被省国动委、省台办、解放军理工大学分别授予“云南·松山国防小镇”、“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爱国奉献 卫国戍边教育基地”,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滇西抗战研究基地”、“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来源:保山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