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上流传一张截图,说的是西部有一个区,成立了一个工作专班,还抽调人马成立了一个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的名字很扯眼,又似曾相识:“砸锅卖铁”工作专班!

就不贴图了,原因不用解释。

网络上的截图不全,这个““砸锅卖铁”工作专班到底是干什么的也没体现出来,但网友不会傻到认为是组织人马到老百姓家里去把锅砸了卖废铁。

从文件透露出的有限信息看,由区常委、常务副区长牵头,区财政局和区国资中心负责人为副组长,办公室设在财政局,估计和钱有关,而且“砸锅”的对象就是国有资产。

“砸锅卖铁”,就是把锅砸了,卖废铁筹钱,用官方语言来说,叫“化债”,也就是筹钱偿还地方债。

以前只听说过老百姓“砸锅卖铁”还房贷或者”“砸锅卖铁”看病救人的,没想到政府也“砸锅卖铁”还债了。

既然是化债,那就叫“化债工作专班”得了,简单明了,准确易懂。偏偏整个新词“砸锅卖铁”,别说老百姓看不懂容易产生误会,就是本地的公务员第一次看到这个文件,也得猜这个“砸锅卖铁”办公室是干啥的。

当然,把化债称为“砸锅卖铁”,也不是西部那个区整出来的新词,他们也是“拿来主义”,表达一种破釜沉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豪气。表明他们在认真干,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在干,不惜“砸锅卖铁”。

且不说这个地方债是怎么来的,合不合理。欠债发展过火了,还不起了,需要“砸锅卖铁”来还了,怎么看都不是好事,但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就不一样了,就很正面,丧事就办成喜事了。

领导的水平还真不是盖的!

化债工作始于去年8月份的一次高层会议,要求城投债的标准下降到3%。为了这3%的目标,各地使出浑身解数,开源节流,“砸锅卖铁”化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砸锅卖铁”搞那什么蛋的词,又被翻出来了。

2023年8月25日,北方一个市首次提出“砸锅卖铁”化债,扎实推进开源节流。

之后,“砸锅卖铁”一词频频出现在各地政府文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债工作没错,欠钱总是要还了,但需要砸锅卖废铁来还么?

提“砸锅卖铁”的多,但成立“砸锅卖铁”专班的不多,西部那个区来凑了一单。

砸谁的锅?砸老百姓的还是砸政府的锅?政府是不生产钱的,就算你砸的是政府的锅,卖废铁把钱还了,那政府的锅不还是老百姓的么?归根到底砸的还是老百姓的锅。

锅砸了,账还了,但老百姓不可一日无锅,需要锅的时候怎么办?又去借新债来花高价买新锅?

决策应该的科学的,发展观应该是科学的,借债化债也应该是科学的,但什么“砸锅卖铁”工作专班,我明明感觉到是在用情绪化的表态来处理科学的工作流程。向谁表态呢?又向谁发泄情绪呢?当初你们借钱的时候问过老百姓吗?钱花到哪里去了有明细的公示吗?

花钱一时爽,喊还钱就闹情绪要“砸锅卖铁”了,吓唬谁呢?

据网上公开资料,西部那个区,2023年财政收入中,本级收入下降18.9%,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下降47.3%,而债务(转贷)收入增长18.8%。

也就是说,在收入大降的同时,债务额还在增长,债务还本在下降。

明显就是背不动了。

好好干正事,背不动也别老提“砸锅卖铁”。你提砸俄罗斯的导弹卖废铁,老百姓可能没反应,你要砸锅就不一样了,因为老百姓家里真的有一口锅。

动不动就“砸锅卖铁”,就不担心公众产生误会:逮住化债机会把优质国有资产合法合规“定向”以废铁价卖掉中饱私囊?

这种可能性有没有?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