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

由于出生人口数量变化,不少幼儿园出现了招生困难,甚至面临关停的窘境。如何把这些日渐闲置的幼儿园利用起来,满足社会其他方面需求,成为不少地方面临的现实课题。

为解决“一老一幼”照护难题,北京市西城区、浙江省金华市、广东省深圳市、山西省太原市等多地开始探索“老幼共托”模式,让老幼两代人共享服务。例如,今年7月,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进行资源整合,将普惠托育点嵌入养老服务驿站,该驿站成为北京市首家社区养老育幼一体化服务点;去年,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北苑第一幼儿园完成养老院改造。这些都是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的有益尝试。

一边是一些幼儿园得不到有效利用,一边是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养老设施不足、养老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转型发展托老业务,既能解决自身资源闲置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辖区养老设施不足的压力。同时,托育和托老都是养护性质的工作,具有行业相通之处,转型发展成本相对较低。

在“老幼共托”模式下,老人可以和孩子结对子,一起玩游戏、做手工。老人在孩子的欢声笑语里感受温暖;孩子也可以享受到老人的悉心呵护与关爱。多地实践证明,“老幼共托”模式是幼教行业破局求存的创新之举。

当然,“老幼共托”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多方合作。一方面,幼儿园方要为“老幼共托”提供支持,做好部分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营造适合老年人和幼儿相互陪伴的友善环境。另一方面,幼儿园方要调整办学理念,积极开发老少皆宜的课程和活动,让“一老一幼”都能有所收获。同时,相关从业人员也要定期参加医学、康复、护理、幼教等方面的培训,以过硬的业务能力满足育幼与托老两个行业的专业要求。

“老幼共托”模式值得期待,满足条件的地区不妨积极探索。“老幼共托”不仅激发了幼儿园的发展新动能,也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期待各地能因地制宜出台更多政策,引导幼儿园等机构转型发展,打造更多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新场景。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刘天放(教师)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5104QID】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