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屋养老金一石激起千层浪!
8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提到:“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部长的一句话,引起了社会成面的广泛讨论,那么房屋养老金与现行的大修基金制度和房产税有何不同呢?
从模式来说房屋养老金确实既不是房地产税,也和大修基金不同。我个人判断住建部提出的房屋养老金是针对因为老化,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结构安全,建筑防火等方面的建筑。
我们先从为什么这两年政府要提出房屋养老金制度说起,我们先看看今年发生的房屋垮塌及结构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例:
据铜陵发布官微消息,5月27日13时40分左右,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初步排查有5人失联
5月31日11时56分,广西崇左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龙州县白沙街106号6号房屋发生倒塌,有人员被困。
武汉市江夏区中州社区12栋的居民反映,两年前他们的房子被鉴定为c级危房,当时村里让居民们外迁过渡,等房子维修加固后再回迁居住。
注意!以上倒塌发生结构安全事故的都不是民间的自建房,而是开发商修建的商品房。原则上来说商品房是经过了正规的设计、施工、审图、监理、验收……等全套流程。而这些2000年左右建成的商品房,在二十年后,都出现了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了难以估算的财产损失和伤亡,更何况没有经过建设流程的自建房,我估计存在的安全隐患会更多。
所以,对于这类存在重大结构安全隐患建筑的检测和加固工作,刻不容缓。
而目前,我们现行的大修基金制度,是在房屋购买时,按房价的2%~3%左右的比例缴纳。这个大修基金其实就是部长提到的“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上升,尤其是房价的上升,过去缴纳的的大修基金已经很难契合现在房屋维护的费用。同时,建筑的老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愈发严重,需要进行维护、维修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而过去缴纳的大修基金的资金池也会随着时间变得枯竭。
一旦大修基金用完,房屋遇到需要维护、维修的情况,就只得召开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们商议,然后向全体业主征收费用。然而,多余很多小区,连物业费都很难收齐,更何况这样的资金筹集了。
而建筑结构安全的问题,又不会等待业主们的商议,一旦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从另外的渠道解决资金的问题。
而这个房屋养老金和大修基金底层逻辑的不同,大修基金或者后续筹集的资金,是由业主支付,开发商或者物业进行统筹安排。这个房屋养老金,根据目前的信息看,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并建立基金账户,专款专用,由职能部门进行管理。这也就是部长提到的“政府的公共账户”
另外,对于资金的用途,大修基金是一个小区一个账户,原则上不会跨小区使用,资金较为分散,用于一些日常的维修,比如电梯,设备管线,小区园林等,是没问题的。如果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出现结构安全隐患,大修基金很难覆盖维修、加固的费用。也就是说,虽然出现重大隐患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出现就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个房屋养老金就弥补了,这类“小概率,大问题”的情况,把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
而房产税“替身”一说,就更不靠谱了。首先,房屋养老金的主责方是各地的住建部门,而房产税的主责方是税收部门。另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房屋养老金是财政支出,房产税是收入。再者,对于用途,房屋养老金是专款专用,而房产税的使用方向是不定的。
目前,国内新出让土地、新建楼盘、销售数据,都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这意味着土地出让金、和大修基金都随之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那么,这个房屋养老金是一种未雨绸缪,也是对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挑战。
个人判断,超长期国债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这个房屋养老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