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7.0版中,对综合监管提出明确要求,探索跨部门联合检查,推广应用“检查码”等,来提高协同监管效能,以此回应企业对“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困扰。

但跨部门综合监管的制度化落地,绝非易事。监管执法涉及方方面面,可能归属市区不同层级,可能是某个专项行动,也可能源自投诉举报,正因为其复杂,一直以来,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多依托联席会议等,始终难有制度化突破。

这道“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如何破解?黄浦区迈出了颇具探索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好,我们是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 “你好,我们是卫生监督所的。”

位于北京东路上的这家医美机构,第一次同时走进两个部门的检查人员。记者注意到,他们都特地亮出了一个“检查码”,扫一扫就能看到检查的所有事项。

作为企业负责人,冯蕾琼对这样的检查并不陌生。区卫健委和市场监管局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都有监管职能,一直以来,这两个部门都是根据各自计划或方案,分别上门检查。她曾在一个星期里,接待了两拨不同人员,检查同一项内容。

“一个礼拜两次都有可能,像我们还有药房、B超和对应的检验科,每个模块可能他们不同时间过来,对我们的压力就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为了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企业的困扰,黄浦区率先迈出了综合监管制度化的第一步,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以“检查码”为载体,将各种行政检查进行归集和合并,实现跨部门间“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区市场监管局市场三所李璐娟以这次检查为例,卫监所发起申请,要对这家医美机构展开常规检查,作为药械产品的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年度检查计划,于是点击申请,协同参与。

“我们卫监老师这边他们因为有一个年度计划,发起了这样的检查,那么我们市场局看到之后,我们也有同样的检查需求,那么我们就在系统里面也点了申请,相当于两个部门就形成一个联动的检查。”

这样的联合检查,并非说过去从来没有;有的可能通过依托联席会议机制,有的可能是执法部门间的自主行为;但依托一个平台系统,可以让各个相关部门都能看到,都能参与,以这种制度化的形式落地,这是第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过程,“检查码”发挥巨大作用。从启动检查、生成任务单、到归集数据、推送告知书、包括后续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企业对执法过程的评议反馈,无论是哪一方,都可以在“检查码”上直接看到。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彬常年在监管执法一线,曾听过无数企业吐槽“怎么又来检查了”。他深知,不同的检查,可能归属不同部门,可能来自不同层级,可能为了不同目的;但对于监管对象来说,分不清政府部门的职能边界,也搞不清里面的环节路径,他们只知道,又来检查了,给他们带来影响和干扰了。

“检查码的制度本身就是对我们检查人员的一个约束;而且每次留痕,数据归集后,后台可以综合每家企业的检查次数、检查频次;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汇总,从监管的自身约束上面,避免对企业的多次打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河畔的南京东路街道长者照护之家社区食堂,也接受了一次由区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发起的联合检查。餐饮负责人江思源很有感触,他通过“检查码”收到了一份“法治体检”报告,不仅将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列得清清楚楚,解决办法也很详细。在这份报告最后,他还第一次对检查过程打分:

“因为知道我们哪里需要整改,哪里怎么样,就是说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前有时就来人了,检查了,走了,有没有问题也不会和我们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这套监管办法还在试点阶段。张彬坦言,监管执法涉及方方面面,正因为其复杂,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始终难有制度化突破。

首次运用“检查码”开展的这一次现场检查,两个部门间的联动还只是一小步,但搭建的平台系统、厘清的事项清单,都是为今后更多部门的综合监管趟出一大步。随着全市首个集成“规范执法检查、强化行政指导、开展效能评估”的精准高效协同监管实施办法正式落地,黄浦将率先在常规检查领域全面铺开综合监管,推动将监管执法对企业的影响和干扰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