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就像标题写的,现在这款“如火如荼”的古风扇子,年仅6岁(还没我这个公众号年纪大)!
还记得之前的这篇《》吗?
说的是王健将源于西洋的扇子“帽章扇”(中文名或称“花结扇”“轻便扇”等,英文名为“Cockade fan”)包装成“复原”的汉代“合欢扇”,复原依据和命名来源是班婕妤的《怨歌行》。
这个所谓的“汉代合欢扇”最早可查的有影响力的网络宣传来自于“地道风物”公众号2018年08月21日(距离今天刚好满6年了)推送的文章《不疯魔不成活,他如何复原苏州折扇600年风雅?》,这篇文章同时诞生了本文的主角——腰扇。
(文章截图)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依然是出口就是“复原”,依然是只通过难以考释的十几个字就敢于明确形制并制作,区别可能是“帽章扇”一度是非常流行的,所以很难真的唬人,网上的质疑声更大,但这个所谓的复原腰扇则相对冷门,在短短6年间就真的成了“古人智慧”。
(网络图片)
1
折扇匠人的折扇迷途
我们先不讨论扇子本身,先说这个行为本身的最大问题——为了证明中国折扇的历史,反而葬送了中国扇子的历史。
在《》里已经提到过了,团扇的图像和实物所能证明的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但比折扇长),所以《怨歌行》一直都是用来佐证中国团扇历史所会引用的文献。如果《怨歌行》所指的是王健所“复原”的如同“帽章扇”般的“合欢扇”,这会导致中国团扇的历史“缩水”。
(王健“复原合欢扇”,图/苏博)
(外销扇中的帽章扇,图/暖玉)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吧!《怨歌行》就那么几个字,不可能既说了“帽章扇”又说了团扇。但“帽章扇”实际上又和折扇是有所区别的,《怨歌行》里也明确写了“团团似明月”,也的确不可能长成后世折扇的模样。王健“复原”“合欢扇”的行为,其实是“摘”走了中国团扇的历史但又没能证明中国折扇的历史,西瓜丢了,冬瓜也没抱着。
如今这个“腰扇”的问题是一样的。
中国折扇历史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目前所见的图像和实物历史不够长,所以《南齐书》中关于“腰扇”的记载常常就被引用佐证,而这个证明题的前提就是“腰扇”是“折叠扇”。
现在王健做的“复原腰扇”其实是一把扇面可以卷曲的团扇,它比“帽章扇”还不可能发展成后世的折扇,也等于葬送了《南齐书》这条文献在折扇历史证明题上的价值,而团扇的历史却不缺《南齐书》的这一环。
(王健展示“复原腰扇”,新闻图片)
(东晋 纸本墓主人生活图局部)
(魏晋 壁画砖燕居图)
从“地道风物”的原文看,也从王健折扇匠人的身份看,是非常想证明中国折扇的历史,但不论是“复原合欢扇”还是“复原腰扇”,都不仅没能做好这道证明题,反而将原本架构好的中国扇子历史给拆得七零八落。
2
“腰扇”是种什么扇?
“腰扇”,这段我们说的是文献中的“腰扇”,所谓“复原腰扇”名称出处的“腰扇”,记载极为简短:
司徒褚渊回入朝,以腰扇障日。
“褚渊”是人名,前面7个字说的是人物和事件,也就是说这段记载里有效文字就“以腰扇障日”这5个字而已。别说这5个字根本不可能做出一把形制明确的扇子来,连指向它是一种折扇或团扇都很难明确。
让“腰扇”得以指向“折扇”依据来自于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的注:“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摺叠扇”,明确指向了折扇。
但这个注与原文存在着年代差,并非是一个很稳固的证据。“腰扇”在《南齐书》中“凭空”出现,可见并非是一个被确定下来的专有名词,“腰”是对“扇”的修饰,胡三省说“佩之于腰”是解释得通的。但“佩之于腰”的扇子却并不能单一指向折扇,团扇一类的也可以。
(将扇子佩于腰间)
不过今人还没来记得提出质疑,清人就已经先“疑”上了。清人就说“胡三省盖后世之物妄为附会耳”。
清人桂馥认为“腰扇如腰鼓,谓中腰瘦减,异于团扇”,他将“腰”解释为形状上的修饰,他所说的“异于团扇”并不是说腰扇不是团扇,而是认为并非圆形的团扇。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学者周一良赞同桂馥“桂说是也”,并且补充道“折叠之扇自北宋时始传入,南北朝时尚未有之”。
(非圆形的“团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腰扇”是哪种扇子始终伴随着折扇起源的问题。清人钱泳是赞同胡三省的,他说“(折扇)则隋唐时先有之矣”,可见大家不仅仅争“腰扇”是啥,更争的是折扇历史。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那段说王健作为折扇匠人为了证明折扇历史而做的所谓“复原腰扇”反而葬送了《南齐书》这条记载在折扇命题上的价值。
王健所做“复原”更大可能是参照了清人范姚对胡三省腰扇的看法“亦是团扇,曲之可卷舒,与今日所谓聚头异”。范姚的意思和桂馥相似,认为“腰扇”是一种异形团扇,并且否认它是折扇。
(卷曲的团扇)
所以,持折扇中国起源论的人一般都会更倾向于“腰扇”是折扇,因为较早的可以证明折扇的史料实在是太稀缺了,至少也是包铭新所说的那样:“只要褚渊之扇有可能是摺叠扇,那摺叠扇于宋代自日本传入中国之说就远不是定论”。奇怪的是,偏偏王健做证明题的时候反而把“腰扇”给开除折扇队伍了。
3
团扇能卷起来吗?
说完文献我们就要说说实物,就是王健所做的所谓“复原腰扇”。
首先,它不是“复原”,这个前面已经论证了。其次,它和王健的“复原合欢扇”一样,都算不上一种新发明。第三,原型在外销扇里,和“复原合欢扇”一样又是外销扇,只不过这次的原型没有帽章扇那么流行。
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外销扇实物,几乎都是国外博物馆藏品,主要是通过扇面来观察。这类扇子不如一般团扇平整,有经过卷曲后的波浪起伏。其中MFA的藏品,扇面角度明显是经过旋转(所以图也是横着展示),是一般团扇不会出现的角度。还有一件是扇盒展的海报,盒子明显小于扇子,可见这柄扇子是经过卷曲以后放入盒子的,算是最明显的证据了。
(相似形制的中国外销扇)
这类扇子没人做过专门的盘点,所以也就没有专门的名字。当然,有一些许不同就要取一个有历史出处的名字,否则就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思维本身就很有网络古风特色。
我觉得很多人更不想看到的是下面的内容。
更多的实物证据来自日本。一些被标为19世纪产物的日本扇子,做工明显粗糙,不像中国扇子那样是用于外销,这样就更说明这种形制的扇子可能来自日本或在日本有所流行。而王健早期“复原腰扇”的形制,不论是扇面的制作方式,还是系带设置,也都更像是日本扇子,而非中国外销扇。
(相似形制的日本扇子)
(王健制作的“复原腰扇”)
而目前网上热销的这类扇子,扇面用的都是类似竹帘的材料,再在上面做印花、绣花或者贴布。
(相关商品)
虽然形制相似,但审美趣味是不同的,并且看得出有些买家应该是很在意扇面平整度的,在不少商品详情页都可以看到相关提示。
(相关商品详情页)
而中国外销扇虽然扇面也并非完全平整(太过平整就很难通过照片辨认形制,毕竟这扇子没人盘点,得一张张图去认),但看得出是卷曲摆放带来的自然效果,而日本扇子的扇面褶皱明显是刻意为之。
(相似形制的日本扇子)
(相似形制的中国外销扇)
遗憾的是,目前没找到证据可以表明这类扇子在更早的时期存在于中国,既没有文献也没有图像、更没有实物。至于需求嘛……团扇一类在历史中长期被底层人民所使用,并没有因为“便携”而发展出这种卷曲的扇子,而后来折扇流行,似乎更没有必要做一个重复但累赘的发明。
(卖团扇)
并且,有一些扇面未做坚硬的外轮廓骨架,或扇面材料特殊,本身就带一点可卷曲的余地。扇子的卷不卷之间,本来也不是非黑即白的鸿沟。
(多种类型的扇面)
忽然想写这一篇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年仅6岁的扇子,实在是更没必要虚空索敌、硬造假靶,看着就尴尬~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