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需要同理,我们却试图通过安慰或建议来“搞定”对方的问题,他人往往会感到沮丧。——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人们最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安慰和赞美。如果你的安慰和赞美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反而会显得无比的虚伪和令人厌恶。所以在与人交际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安慰和赞美的冲动,静下心来去倾听对方的表达,真正的安慰和赞美是认真的倾听。倾听也是对人最大的尊重,如果连对方表达的意思都没搞明白,就去安慰和赞美对方,那就是在敷衍,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事实上,试图分析问题无法让我们与他人同在。如果我们只是关心别人的话是否符合我们的理论,我们是在审视他们,而没有与他们同在。同理的核心是“临在”——全然地与他人以及他们当下的体验同在。因此,“同理心”不同于头脑上的理解,也并非“同情”。有时我们会因为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而心生同情,这时我们需要格外警惕,当我们对他人表达同情时,就不是在同理他们。——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不可有己见,要做到无我才是倾听,倾听就是用心去听,同情和安慰都会让我们分心,从而无法做到无我。

这位志愿者见到老太太时,发现她就像护士们说的,一个人坐在那里,一遍遍地喃喃自语:“我不想活了……”“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这位志愿者同理了老人。老人很惊讶,她停了下来,仿佛松了口气。接着,她开始诉说从没有人明白她是多么痛苦。这位志愿者持续地反馈着老人的意思,说着说着,两人就愈来愈亲热,手挽手地坐在了一起。后来,护士们问这位志愿者用了什么妙招,因为老人开始吃饭、服药,连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护士们并不知道,尽管她们一直尝试帮助老人,安慰她、劝解她,但直到和这位志愿者谈话时,老人才获得她真正需要的——有人能够听见她内心深处的苦痛。——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所以说:理解万岁。所以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我们太需要被理解了,因为我们太不被理解了。我们越是处在人群中,就越发感到孤独,因为只有在刻,才越是觉得不被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复述时,要特别注意语气。一个人在听别人反馈自己的话时,哪怕听到一点点批评或嘲讽,都会格外敏感。如果我们的语气像是在下判断,仿佛认定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通常会让他人感到不舒服。因而,带着觉知聆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的语气是探询式的,是为了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到位,而不是在下结论。——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探询而不是下结论。不要下判断 ,不要下结论,要不然别人会想:『你很懂我吗?自以为是。』尤其是你的猜测是错的,别人更加会委屈和愤怒,更加会感到不被理解,更加会感到你不可理喻。如果是探询式的,那怎么看都是一副正在努力理解的样子,起码来说也能感受到你的尊重。

事实上,复述往往能够节省时间而非浪费时间。一项有关劳资管理谈判的研究显示,在谈判中,如果一方在回应前先准确复述对方说过的话,那么,达成和解的时间则会缩短一半。——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人们都会觉得,自己的话是重要的,都希望自己的话被听到,可是跟某些人说话时,自己的话就像泥牛入海无消息。看不到对方有相应的反应,无法确定自己的话有没有被听到,我想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感到愤怒。有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被听到,希望被理解,如果得不到回应,那就会被视为对自己的忽视、不尊重,甚至是藐视。

我们无法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他人。——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没错。只有内心丰盈了,才能给予别人。所以,跟快乐的人在一起,会变得开心。跟阳光的人在一起,会变得开朗。跟智慧的人在一起,会变得开明。总之,跟优秀和善的人在一起,会得到滋养。但若和一个喜欢明争暗斗,又睚眦必报的人在一起,那只会被他消耗。我想这样的人四周,是没有生机的,是寸草不生的。而且这种人还到处都有,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他们是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传染,把其它苹果也弄烂。他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这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因此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组织往往是脆弱的,它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他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则邀请我们清空先入为主的想法,全身心地聆听他人。活在非暴力沟通中意味着,不论他人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只是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着,我们可以选择反馈他们的意思、复述我们的理解。此外,持续地同理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当他人感到被充分理解后,我们再来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我们自己也需要获得同理才能更好地同理他人。——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当一个人表达愤怒和痛苦时,很多人除了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就是忙不叠的安慰和建议,这是非常令人愤怒和讨厌的。因为你连你停一会儿,听一听的诚意和耐心都没有,那么你的安慰就显得非常的虚伪做作。所以安慰只会让人更难受、更委屈和更愤怒,这种情况下对方的所有解释和安慰,都可以理解为敷衍,以及想尽快完事脱身。这种安慰是我们不需要的,因为这是对人的极大侮辱和蔑视。我宁愿希望别人痛痛快快的跟我打一架,也不需要这种装模作样的安慰。

结果之前一直挑战我的那位男士回应道:“他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讲师!”辅导员听了以后非常惊讶,他凑近我的耳朵小声说道:“可是你什么也没说啊!”实际上,我说了很多。我向他们示范的是,无论他们对我说什么,我都可以翻译成人类共通的语言——感受和需要。——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无为而无不为,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找到了成功解决问题的路径,那么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就能顺顺利利的走向成功。如果说一件事非常复杂非常难做,那只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一定还有些东西你不知道。比如让阿Q写自己的名字,对他来说那可难了,可这件事对我们来说都不是难事。这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只不过有时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阻碍了我们看见他们的人性。我越是关注他的感受和需要,就越能够看见他只是一个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我开始相信,只要继续这么做,他就不会伤害我。当获得了同理后,他放开了我,收起了刀。——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人变成野兽,那只因他已经疯狂,人之所以会疯狂,那不过是因为不被人理解。所有的暴戾,都来自一颗被忽视的心灵。我们所受的伤痛,其实是无法靠时间愈合的,也不能靠自己去想通,所谓的想通不过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已,所谓的时间也不过是压抑在了潜意识中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说话对我来说是困难的。但卢森堡博士关心我,我也感受到他的关心,所以我愿意说给他听。当我把心事说出来后,总是觉得很快乐。我记得每次见完他之后,就开始计算离下次见面还有多少天,甚至多少个小时。我认识到,面对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我还越来越意识到,我需要直面一些事情、放下一些事情,并且由我自己来承担一些事情。这令人害怕,也很困难。有时我竭尽全力,却仍然惨遭失败,我会感到气馁。但我发现,现实也有美好之处,因为事情总有好的一面。过去一年来,我发现,和别人谈心,得到他人的聆听,有时甚至是他人的理解,是多么美好!同理心的疗愈力量总是让我感到惊喜。一次又一次,我见证了,同理心是如何帮助人们从伤痛和打击中走出来。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并不需要懂得心理学理论或接受精神疗法的训练。关键是,我们能够与他人那一刻的独特感受和需要同在。——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这个女孩的病都严重成什么样子了,真是难以想她都经历了什么。我们总是把『父母』『夫妻』『亲子』这类词当美好的字眼,其实我觉得一点也不美好,他们甚至连停下来听我说一句话的诚意和耐心都没有,他们完全不了解我,他们不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所谓熟悉不过是天天在一起罢了,天天在一起却互不相干。这些最亲的人,还不如陌生人,有时候陌生人还会听你说话。伤你最深的,往往都是你最亲近的人,比如这个女孩的父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那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家本应该是停泊的港湾,在外面累了伤了痛了可以回到家里休栖,可实际上暴风雨就在家里,我们只能到大街上去避雨,到咖啡厅去发几个小时呆,疗愈那在家里被伤痛的心。

人们被教导的方式充满着好坏对错,也因此用这样的方式指责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的或不好的,活该受到惩罚。可悲的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憎恨,而无法从失误中学习——而失误恰恰能让我们看见局限,并引导成长。即使我们有时能从错误中“得到教训”并做出改变,但在我看来,那背后的驱动力也不是正向的。我希望,我们的改变是出于想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并不是因为羞愧、内疚这样一些具有破坏性的驱动力。假如自我评价的方式让我们感到羞愧,并因而改变行为,即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便会被“自我憎恨”主导。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和喜悦的行为。一旦人们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而非让生活更加美好,就算我们试图更加友善和体贴,他人也很难欣赏我们的行为。——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我们必须修得同情和宽恕这两门基本课程。否则你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不能把错识转化为宝贵的学习机会。所谓同情,就是敞开你的心扉,也解开你的情感障碍,用心去感受体会这个世界。如果你选择同情,你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这样你就能与对方的心灵联系起来,清除你心中的成见。有时你过分苛求自己,此时你也需要对自己敞开同情之心,拥有了同情之心,你才能开启宽恕的大门,才能使自己从自轻自鄙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宽恕是指宽大为怀尽释前嫌。由同情到宽恕,你已拥有一颗开放的心灵,并开始逐步地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水平。如果你认为过去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势必会让你内疚自责。而当你忙着自责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从中汲取任何有益的东西。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仇恨以及复仇的幻想,那你只会深陷于受伤害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此时,你必须强迫自己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沉溺于怒火和仇恨之中。有没有报应,这个要放在一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来看。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大的惩罚,莫过于长出一颗邪恶扭曲的心。他们心灵灌满了毒素,所以无法拥有正常的爱的能力。你真心帮他,他觉得你是另有所图。你直白说话,他觉得你是含沙射影。你心思简单,他觉得你是暗藏心机。看到你家有了钱,就说钱财来路不正。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人,一般他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身恶的人,在他眼里,世上就没有好人。他可能极力追求事业的成功,因为在他的逻辑里,成功=权力,权力=为所欲为。但因为他在内心深处无法感受爱和温柔的美好,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切的依恋与信任的关系,所以他的生命实际上是非常悲惨的。而内心充满苦毒和芒刺的人,人生很难成功,更难感受到幸福。诅咒一早就已经种下。没有绝好的机缘和觉知的能力,无法拔去内心的芒刺,消融内心的苦毒,这样的人无论成功与否,都活在地狱里,很难感知平安喜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需要来转化他人的评判那样,我们也可以培养对自我评判的觉察,并随即将注意力放在这些评判背后隐藏的需要上。例如,如果意识到自己正为了某件事情谴责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这时可以停下来问自己:“我这样指责自己,是因为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当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连结时,我们会在自己的身体上体会到明显的变化。这时,我们因自我批评而产生的羞愧、内疚或压抑,便会被其他的感受取代。不论是难过、挫败、失望、恐惧、悲伤或别的,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受,其目的是推动我们去满足和追寻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而内疚、羞愧和压抑则会切断我们与自己的连结。这两类感受对我们的身心影响可谓大不相同。——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我们做错了,我们会指责和怨恨自己,沉浸在深深的自责和悔恨当中,而忘了原本要做的事情。其实这个时候,真正重要的不是痛苦,而是继续未完成的事情,从错误当中复盘和学习,直到把原来的工作完成。一味的沉浸在自责和悔恨当中,只会让我们的行为跟需要和价值观产生冲突,而如果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然就能激发出创造力来满足需要。相反如果以道德评判来谴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看到这些可能性,而且将一直陷入自我惩罚的状态。

要善意地对待自己,关键在于带着同理心拥抱两个“自己”:对过去的行为感到懊恼的自己以及当初做了那件事的自己。通过“哀悼”和“自我宽恕”,我们不再谴责自己,进而从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并因而获得自由。如果能时时和自己的需要相连,我们就能采取更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来满足需要。——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做错了,已是不幸,结果还停留在这件事上,不断消耗自己,那就是错上加错了。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西沉有朝阳。不必焦虑那些未曾拥有的,不必伤心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明天的大雨,淋不湿今天的自己。昨天已经过去 ,就让它随风。明天还没到来,就让他随缘。不要提前焦虑,不要预支烦恼。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让心归零,淡定从容。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粹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义务或者职责来做出选择,是我们爱自己的重要体现。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动是为了滋养生命,当我们做事的动机纯粹只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即使工作辛苦,我们也会乐在其中。反之,如果我们的行动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失去它的乐趣,最终让人心生抗拒。——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要做自己想做和喜爱的事,那么即使辛苦,也会乐在其中。但如果给予你的爱好一份工资,那么爱好就会慢慢变成你的工作,原本乐此不疲的事会变得令你痛苦不堪。所以千万不要为了钱而去工作,再有趣的爱好一旦变成工作,就会变得厌倦和憎恨,结果就是你就会失去这个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如此努力地讨喜,并认为必须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做贡献才能博得他人欢心,真让人感到悲哀啊。事实上,如果我们的行动只是为了让生命更加美好,人们自然会来欣赏我们。不过,他人的赏识也只是一项反馈机制,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们认识到靠自身的力量让生命更加美好,由此而产生的喜悦是他人的肯定永远无法比拟的。——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不必刻意讨好别人,只管优秀自,如果自己真的优秀,如莲花盛开,自有蝴蝶飞来。而如果你不优秀,如一根枯草支在那里,即使蝴蝶飞来,也只是来歇歇脚的。就你是武大郎,即使娶了潘美人,也是来杀你的,但如果你是高富帅西门庆,有的是美女投怀送抱。就有的人整天在钱眼里打转,穷忙一辈子还在穷忙,但如果你把挣钱的时间投资到自身上,当你的层次提升了,自然有大把的钱来找你。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做好自己,至于社会怎么看待你,这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如果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而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也不喜欢做的事,那么既讨好不了别人,也会把自己累死,而自己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试想,林黛玉不好好写诗,却去学方世玉打架,无论她怎么练拳,以她的身子骨,也很难在武术上有作为,反而把她的文才荒废了,到最后一事无成。这样文不成武不就的样子,还是那个可爱的林妹妹吗?所以,林黛玉是好样的,方世玉也是好样的,但是他俩若换过来,去做对方擅长的事情,那么这世界上将少两个大才,而多出两个庸才来。我们可以把钱看成社会给你的掌声,你对这个社会贡献多大,社会就会回馈你多大的财富。我们不必刻意去追逐金钱,而只需不断地优秀自己,而钱也不过是自身价值的副产品。你的价值提升了,又何须去考虑钱的事呢。有人总是想靠运气去获得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财富,且不说你有没有运气获得横财,就算靠运气获得了金钱,最后也会靠实力失去。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金钱是有能量的,当你的财富大于你的价值,大于你的能力,你会驾驭不了金钱,就会被金钱反噬。一方面,金钱会对你产生影响力,另一方面,你也会成为一颗招摇的大韭菜。

指责和评判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日后也不可能关心我们的需要。——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评判和指责已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因此,要运用非暴力沟通,需要慢慢推进,先想清楚再开口。——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知易行难,大家都这么说,其实若觉得知易行难,那么并不是真知,只是自己觉得知了而已,知行一定是合一的,它们不可分离。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气时,指责和惩罚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首先要认识到他人并不需要对我们的愤怒负责。取而代之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相较于评判、指责或惩罚他人,我们若能把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将更有可能让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往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愤怒、指责和惩罚他人,最后忘了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像李莫愁,因为一个男人的离开,就迁怒、指责和惩罚天下人,最后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一辈子都生活在苦恨中。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让不爱自己的人离开,去与爱惜自己的人结合,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当我们提出一个请求时,要注意的是,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要尊重他们的回应。我在许多传统调解中都看到人们如何被拖延战术消磨意志,直到接受妥协。与此非常不同的是,非暴力沟通冲突解决的目标是让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没有一方是输家。——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没错。最讨厌踢皮球和拖延,真的很消耗人的心力的。

除非我们能确定冲突中的双方明白了自己和对方的需要,否则,我们的多管闲事就很难达到化解冲突的目标。因为我们很有可能陷入一种匮乏思维,只看得到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才是重要的。当匮乏思维和是非对错的思维绑在一起时,任何人都可能变得好勇斗狠,哪怕是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也无法看见。至此,冲突似乎也会变得难以化解,除非我们能先同理对方,借此和对方建立连结,而不只是关注自己的需要。——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发脾气是得不到理解,如果有人过来劝解讲道理,那么就会更加觉得没人理解,情绪会变得更加激烈。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是容易的,但是这种行为是极其幼稚可笑的,因为这个世界不但多元而且复杂,不是简单地用黑白是非就可以来衡量的,评价一个人对错好坏,这正是思维狭隘,头脑简单的人,才会干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在冲突往往会让人陷入抑郁状态,而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来化解这些冲突。在《精神病学的革命》一书中,厄内斯特·贝克(Ernest Becker)将抑郁症归因为“无法认知到自己有选择”。当我们评判自己时,便是在远离自己的需要,更无法采取行动来满足那些需要。因此我们感到抑郁,就是说,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失去了连结。——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产生了冲突,且无法调和。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内耗,三者之间互相打架,导致什么决定都做不了,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都觉得不对。尤其是在别人眼里特别优秀的人更容易抑郁,因为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就得委屈自己,但太委屈自己又怎么能不抑郁呢?所以做人不能太为别人考虑,即使为别人考虑也是为了自己。我们之所以要共情别人,修成高情商,都是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你这份报告做得真好。”“你是一个非常体贴的人。”“你昨天晚上开车送我回家,真是太暖心了。”在我看来,以上这些我们常常用来表达赞赏和感激的话却是一种疏离生命的沟通方式。你也许会感到惊讶,我竟然将夸奖与恭维视为疏离生命的沟通!请注意,说话人以这样的形式表达赞赏时,并未传递其内心,而是以裁判者自居。也就是说,我将所有评判——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都定义为疏离生命的沟通。在为企业开展培训时,我经常遇到管理者捍卫表扬与赞美的语言,称这样的表达是“管用的”。他们坚持的理由是:“研究表明,如果管理人员表扬员工,员工会更努力工作;在学校也是一样,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会更努力学习。”我阅读过这类研究,我认为受到赞美的人虽然会因此更努力,但效果却并不长久。一旦人们发现表扬是为了控制,他们的生产力就会下滑。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一旦人们发现隐藏在赞赏背后的意图是为了从他们身上索取回报,人们便不会再看到赞赏的美好所在。——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正真的赞赏和感激,是不为获取任何回报的。我们赞赏和感激的唯一意图就是庆祝他人的作为,以及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盛。当我们用赞赏和感激操纵他人时,别人看到的将是世故、虚伪和奸滑。

可我还是有些犹豫,我对自己说:语言并不足以表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好在,很快我就醒悟了:是的,尽管语言不足以充分传递我们的心意,但我已经知道“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我们做得不怎么样也值得去做!”——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我想到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叫有所为?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这就是有所为,若遇到有所为的事,即使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有所不为,就是不能为的事,就是不管如何也不能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书评:认为好看。我们必须修得同情和宽恕这两门基本课程。否则你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不能把错识转化为宝贵的学习机会。所谓同情,就是敞开你的心扉,也解开你的情感障碍,用心去感受体会这个世界。如果你选择同情,你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这样你就能与对方的心灵联系起来,清除你心中的成见。有时你过分苛求自己,此时你也需要对自己敞开同情之心,拥有了同情之心,你才能开启宽恕的大门,才能使自己从自轻自鄙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宽恕是指宽大为怀尽释前嫌。由同情到宽恕,你已拥有一颗开放的心灵,并开始逐步地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水平。如果你认为过去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势必会让你内疚自责。而当你忙着自责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从中汲取任何有益的东西。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仇恨以及复仇的幻想,那你只会深陷于受伤害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此时,你必须强迫自己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沉溺于怒火和仇恨之中。有没有报应,这个要放在一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来看。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大的惩罚,莫过于长出一颗邪恶扭曲的心。他们心灵灌满了毒素,所以无法拥有正常的爱的能力。你真心帮他,他觉得你是另有所图。你直白说话,他觉得你是含沙射影。你心思简单,他觉得你是暗藏心机。看到你家有了钱,就说钱财来路不正。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人,一般他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身恶的人,在他眼里,世上就没有好人。他可能极力追求事业的成功,因为在他的逻辑里,成功=权力,权力=为所欲为。但因为他在内心深处无法感受爱和温柔的美好,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切的依恋与信任的关系,所以他的生命实际上是非常悲惨的。而内心充满苦毒和芒刺的人,人生很难成功,更难感受到幸福。诅咒一早就已经种下。没有绝好的机缘和觉知的能力,无法拔去内心的芒刺,消融内心的苦毒,这样的人无论成功与否,都活在地狱里,很难感知平安喜乐。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张虎跃】书评:认为好看。人变成野兽,那只因他已经疯狂,人之所以会疯狂,那不过是因为不被人理解。所有的暴戾,都来自一颗被忽视的心灵。我们所受的伤痛,其实是无法靠时间愈合的,也不能靠自己去想通,所谓的想通不过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已,所谓的时间也不过是压抑在了潜意识中罢了。当一个人表达愤怒和痛苦时,很多人除了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就是忙不叠的安慰和建议,这是非常令人愤怒和讨厌的。因为你连停一会儿,听一听的诚意和耐心都没有,那么你的安慰就显得非常的虚伪做作。所以安慰只会让人更难受、更委屈和更愤怒,这种情况下对方的所有解释和安慰,都可以理解为敷衍,以及想尽快完事脱身。这种安慰是我们不需要的,因为这是对人的极大侮辱和蔑视。我宁愿希望别人痛痛快快的跟我打一架,也不需要这种装模作样的安慰。我们总是把『父母』『夫妻』『亲子』这类词当美好的字眼,其实我觉得一点也不美好,他们甚至连停下来听我说一句话的诚意和耐心都没有,他们完全不了解我,他们不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所谓熟悉不过是天天在一起罢了,天天在一起却互不相干。这些最亲的人,还不如陌生人,有时候陌生人还会听你说话。伤你最深的,往往都是你最亲近的人,而家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家本应该是停泊的港湾,在外面累了伤了痛了可以回到家里休栖,可实际上暴风雨就在家里,我们只能到大街上去避雨,到咖啡厅去发几个小时呆,疗愈那在家里被伤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