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江北民盟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斩获40枚金牌、27枚银牌以及24枚铜牌,创下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其中艺术体操团体全能金牌获得者、中国艺术体操队队长郭崎琪的母亲黄英,是民盟江北区字水中学支部盟员,也是一名体育教师。近日,江北报对郭崎琪的父母进行专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
以下转载自江北报2024年8月15日第一版
“国歌奏响的那一刻,
一切都值得了!”
——记者专访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团体全能金牌获得者郭崎琪父母
记者 赵倩
8月12日,黄英向记者展示女儿郭崎琪所获得的部分奖牌。
记者 曹检 摄
郭崎琪在巴黎奥运会获得的艺术体操团体全能金牌。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一举夺魁,夺得艺术体操团体全能金牌。这是中国队首次夺得该项目的奥运会金牌,也是该项目首次有来自欧洲之外的代表团参赛队夺得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艺术体操队队长郭崎琪正是土生土长的江北女孩。8月12日,记者专程前往郭崎琪父母家,采访了她的父母,了解了这位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
“不让她去,可能就损失了一个奥运冠军”
1998年,郭崎琪出生于老江北城(现在的江北嘴),母亲黄英在当时的江北区16中任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体育老师。
从小,郭崎琪就被外婆带着在操场边玩耍,两岁多就跟着妈妈上课……拉腿、前滚翻,学生们练习,她就在一边模仿,小小年纪竟也学得有模有样,动作灵活,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运动天赋。
学校的专业老师看在眼里,纷纷给黄英建议,让孩子去学体操。体育专业出身的黄英深知其中的艰辛,不愿孩子去受苦。
可看着孩子灵巧的身姿,她又犹豫了。
“你不让她去,国家可能就损失了一个奥运冠军哦!”周围的人都劝她。“去试试吧!”最终她带着孩子去了当时的市二体校。教练一眼就看上了这个身材颀长,灵巧活泼的小女孩——她好像天生为体操而生。
“从小她就很自律,训练很刻苦”
为了练好童子功,郭崎琪4岁半就开始住读。每周一,父母把她送到学校门口,她都哭得稀里哗啦,可最后总是倔强地转身,边抹泪边走向训练场。同龄的孩子还在愉快地玩耍,郭崎琪已经每天都在进行着严格而高强度的训练。这也使她比一般同龄人成熟、自律。
受伤是常事。黄英现在都记得,5岁多的时候,一次训练中女儿从器械上滚下来,导致大臂软组织受伤肿得老高,碰一下就钻心地痛。也正是这次受伤,加上预测身高超过运动员标准,黄英准备让女儿放弃。
正在这时,有人给他们推荐了艺术体操重庆专业队总教练徐亚丁。徐教练当时正在组建一支艺术体操队伍,郭崎琪幸运地成为最后一名入选队员,从此由竞技体操转向艺术体操。
她去得比其他队员晚一年,年龄又最小,基本功差很多。可她不服输,平时别人训练掰腿练十下,她就练二十下。每一个动作都保质保量。刻苦练习下,她很快就赶上了进度。
“从小我们就对她严格要求,不娇生惯养。她也一直很自律。三年级就自己坐车从江北到沙坪坝去训练。从不缺席。好几次还因为太小犯困坐过了站。”现在回忆起来,黄英眼底都满是心疼。
外婆看到孙女训练辛苦,甚至气得质问黄英:“你是不是后妈!”
“我一定要去,我一定可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三年级,郭崎琪参加第二届重庆市市运会,就拿到了全能、球操、团体冠军。恰逢上海专业队主教练到重庆来选才,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好苗子。
可女儿才9岁,去上海那么远,一家人都犹豫了。比赛回来的路上,黄英征求女儿的意见。“琪琪,上海那么远,去的话要离开爸爸妈妈,你愿意吗?”
“妈妈我一定要去,我一定可以!”郭崎琪那股不服输、拼搏的劲头上来了。
在上海的训练更辛苦。每天晚上,等到训练完了,黄英都会打电话和女儿沟通疏导,问问训练情况、生活起居。
训练苦,思家更苦。郭崎琪有时想家想得流泪,夫妻俩只能克制住自己的思念,边流泪边宽慰着女儿。这也丰满和磨砺着郭崎琪的意志。
经过刻苦的训练,郭崎琪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她代表江北参加重庆市第三届全运会获得全能冠军,2011年获得全国冠军。2018年入选国家队。此后,她参加世锦赛拿到了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在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中夺得集体全能金牌。2023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5圈决赛中,获得5圈单项金牌,这是中国艺术体操队首次获得世界冠军。2024年6月17日,入选2024年巴黎奥运会运动员名单。
“我为女儿高兴,也为祖国自豪”
2021年,郭崎琪当上艺术体操队队长,要管理整个队伍,负责教练和队员的沟通交流,要关心队员的成绩和生活、老队员的伤病、小队员的磨合……父母不敢打扰她,只能在想念她时发个信息。她每次训练完的回话,是老两口最期待的事。
特别在奥运会备战期间,老两口压抑住想念尽量不打扰女儿。父亲郭洪亮回忆道,女儿为了让他们放心,从来是报喜不报忧。之前看一档“备战奥运40分钟”的节目,其中有郭崎琪的片段,才知道女儿感冒了,而看完病只有两个小时的缓冲时间,马上又要投入训练。两人又心痛又心酸。
8月2日,女儿随国家队到达巴黎,两人就一直密切关注。
比赛当天,家里人都来了,端坐在电视前。观看比赛的时候,空气都凝固了。“决赛第一轮一套动作出来,感觉一气呵成行云流水,36.95,我心里就觉得稳了一半。再看完保加利亚、意大利、乌克兰、以色列、法国队的表现,一颗心彻底放下!”黄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还专门拿笔记下各国分数。
当宣布中国队夺得冠军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兴奋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大家欢呼起来。微信群里的信息瞬间“爆炸”了。
晚上11点,女儿发来信息,只有六个字:“下班了,下班了!”短短几个字却让老两口感慨万千,只有他们才懂,这份轻松后面所付出的艰辛汗水、承受的离别之苦。
今年,女儿回来过三次,总共只在家待过半小时。
“我抱住女儿,拉着她的手,一摸手掌,全是老茧。”说起这些,黄英的眼底蕴满泪水。“虽然很辛苦,站上领奖台,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我为女儿高兴,也为我们的祖国自豪。”
观看江北新闻视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