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投喂要根据所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具体养殖品种的个体情况,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确定每天的投饵次数、投饵总量以及确定每次的投饵量,做到恰当并吃好避免浪费饵料。只有合适投饵才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一、合理的日投饵量
投饵量的确定比较复杂,须判断投饵量是否合适,投饵量确定后,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7-10天)需要重新确定投饵量。一般日投饵料量按鱼体总重的3%-5%进行投喂。确定日投饵量后,还要合理安排日投饵次数以及每次投饵时间。正常天气时一般每日投饵两至四次,每次投饵时间30-40分钟,大部分鱼吃好游走为宜。鱼的摄食量大小还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季节、天气、水温、水质、鱼健康状况等。因此,投饵量是否合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二、投饵不当的危害
1.投饵不足。在养殖过程中若投饵不足,鱼生长速度减慢,鱼营养不足体质下降,易感染疾病死亡;或使鱼个体差异加大,大小不均,降低产量、影响销售价格等。
2.投饵过量。在养殖过程中若投饵过量,则会使残饵增加,浪费饵料,增加饵料系数。同时,由于过多的残饵,进行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败坏水质及底质,引起事故发生。
(投饵机)
三、合理投饵相关因素
1.水温因素。投饵要根据水温的高低,决定饵料的投喂量,一般水产养殖品种在水温高时,新陈代谢快,摄食能力强,投饵量相对加大,反之投饵量减少。
2.季节因素。一般情况下,春秋季节温度较低,鱼的新陈代谢慢,摄食能力相对减少,投饵量相对减少;盛夏季节水温较高,鱼的新陈代谢快,摄食能力强,投饵量相对较大。秋季自秋分以后(9月底)水温逐渐下降,鱼的活动能力下降,体能消耗小,生长速度减慢,投饵量要减少。当水温下降到6℃时停止投饵。
3.天气因素。晴朗天气水中溶解氧相对较高,水中常规理化指标较好 ,鱼类摄食能力强,相对投饵量加大,反之投饵量减少。
4.健康因素。鱼的个体、群体包括体内外要健康,吃食和消化才会好,才能健康生长,此时的投饵量要相对加大。
5.理化指标因素。水中常规理化指标,水中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5-8.5之间;氨氮在0.2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在0.01毫克/升以下,以及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是否合理,水的菌相是否平衡,鱼的吃食量相对较好、较大;反之投饵量相对减少、降低。
6.人为因素。由于所养水产品种大多都是混养,因此,合理的放养密度,以及合理的品种搭配也是合理充分利用饵料的一个因素,只有充分合理利用饵料,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四、特殊天气的投喂
精养鱼池由于密度较大,如果遇到高温、阴天、雨天、傍晚夜间降雨、降温天气等特殊天气时,如何投饵往往容易被忽视。
1.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水温较高,鱼类活动量大,相对摄食量大,鱼类代谢物量也大。光合作用很强,水中浮游生物繁殖量大,白天水中溶解氧过饱和,但夜间浮游生物往往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凌晨往往容易导致鱼类浮头现象。因此,高温天气投饵量不要过大过量,一般每日每次投饵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以80%左右的鱼吃好游走为宜;尤其傍晚最后一餐更不要投喂过量,避免夜间突然降雨降温,导致水变或者倒藻引起泛池现象发生。
2.阴天或连续阴天。没有光照的天,由于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投饵量要比平时减量。具体减多少量要据水质、水温的情况以及鱼类健康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适当减量。同时,夜间到黎明前一定要开动增氧设备,确保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降低,避免不良现象发生。
3.雨天或连续降雨天。雨天基本不投饵,由于水中浮游植物没有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一旦投饵,雨天本来池塘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加之鱼类消化饵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往往容易导致鱼类泛池现象发生。此时,要确保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在3毫克/升以上,增氧机全天伺候,确保池塘鱼类生存的安全。
4.傍晚夜间降雨、降温天气。预示傍晚天气要变化,上午可以正常投饵,下午投饵可以减量或者不喂,避免傍晚吃食量大而加剧耗氧。同时,夜间降雨或降温,往往容易导致池塘水变或者倒藻现象发生,从而引起泛池或鱼类死亡发生,因此,开机增氧不可少。
综上,只有根据不同天气采取不同的投饵方式,采取合适的投饵方法,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才能避免鱼池事故发生,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做到健康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